- +1
個人信息販賣調查:每條不足兩毛,年底沖業績還有打包價
法制晚報消息,只要在一個地方留下個人信息,可能會時常接到相關騷擾電話,因為你的信息有可能被人轉賣了。
記者調查發現,只要花費一兩毛錢,就能買到一條個人信息。
打包售賣
投資圈精準撥打 7000條只需1000元
“買房買車投資理財,只要你在任何一個地方留下詳細的個人信息,就有可能被人轉賣。”日前,爆料人楊華(化名)聯系法制晚報記者,講述個人信息買賣內幕。
“電話邀約有兩種方式,其中一種是進行精準撥打。”楊華說,業務員若想精準撥打,就必須弄到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多是老板購買交給業務員。
記者注意到,曾經做過“渠道”的楊華仍然在一個“金融理財渠道群”中“潛水”,這里不時會有人發布轉賣個人信息的廣告。
“出售精品客戶資源,高質量高品質高回報……”日前,微信名字為“阿智先生”的網友在群里打出廣告。
記者通過微信和“阿智先生”取得聯系。對方表示,自己出售的大部分都是最新的一手資源,也有部分老資源,但全部都是高質量的,適合業務員年底沖業績,目前打包出售,7000條打包價為5000元。
記者在一兩天后嘗試進行砍價,“阿智先生”將價格降到了最低,7000條個人信息只需1000元就可以買到。如此算下來,每條個人信息的價值不足兩毛錢。
多次騷擾
一兩天內總能
接到邀請投資電話
在記者的要求下,“阿智先生”發來部分“樣板”。記者看到,包括姓名、住址、電話、身份證號碼以及投資金額在內,每條個人信息內容一應俱全。
記者撥打一個“110”開頭的身份證號碼所有人黃先生的電話,他表示,之前在一家公司進行過投資理財,目前已經不再做,但是仍時常接到類似的相關電話。
還有一名男士表示,“一兩天內總能接到邀請我投資的電話,非常煩惱。希望有關部門對這樣的倒賣個人信息者進行嚴打。”
典型案例
頻接理財電話 老人28萬投資要不回
住在北京市東直門外的郝先生今年將近70歲了,近年頻繁接到投資理財電話。
郝先生說,退休之后,他經常接到一些電話邀約,讓他到通州、順義等地參加酒會等活動,其中會有人介紹一些投資項目,收益很高。“我投資了五六個項目,共花費100多萬元。”老人說,剛開始前半年這些投資項目都會返錢,但即將到期返本時可能就會找不到人了,“現在有28萬元的投資已經找不到人了。我也不上網,不會查詢公司的信息,不知道各個公司的情況,希望警方多多打擊這些騙子。”
律師說法
轉賣個人信息涉嫌犯罪
北京本同律師事務所徐學義律師表示,轉賣個人信息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徐學義表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若公司客戶為個人,公司出售或提供客戶個人信息,達到定罪量刑標準時,可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并對公司判處罰金。如公司為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后果的,涉嫌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
(原題為《個人信息販賣 每條不足兩毛 》)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