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江揚起了“頭”
原創 西部菌 西部城事
文丨江城子
2022年7月21日,長江揚起了“頭”。
夏日艷陽中,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宜賓召開。這座萬里長江第一城,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
就在上個月,總書記剛剛親臨宜賓三江口,望大江東去,氣象萬千。
宜賓市 作者:曾朗
待大多數人回過神來,不禁都在問:這不是那座以五糧液和燃面聞名于世的地方嗎?
可在宜賓的藍圖上,遠不止五糧液飄香四海。酒都的輝煌屬于過去,宜賓希冀拿到鋰都的鑰匙,打開通向未來的新能源變革之門。
這才是這座昔日四線小城近年上演驚天逆襲的關鍵。
而逆襲的意義,甚至超越了城市突圍的范本。它背后,藏著一場國際產業的大博弈。
01
人類可能正在經歷記憶中最熱的一個夏天。
前一陣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熱過了吐魯番,杭州的氣溫更是直接把菜場里的鮮蝦蒸熟。
亞歐大陸另一頭,英國正遭受40度高溫的罕見炙烤。要知道,習慣了終年涼爽的歐洲人家里幾乎是不裝空調的。
氣候變化,極端天氣頻發,在過去幾年有愈演愈烈之勢。更說明了碳中和刻不容緩。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這一承諾是全球應對環境變化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只要有生產,就會消耗化石能源,于是產生碳排放。中國是世界工廠,自然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國。最多的時候,中國占全球能源需求的63%。
中國石油儲量本不豐富,加上人口眾多、消耗巨大,只能依靠進口。不巧年初偶發的黑天鵝事件持續推高油價。
波詭云譎的國際局勢,也讓新能源革命,有進無退。
新能源革命成功,不僅可以解決能源安全問題,也是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只有綠色的新能源才能實現碳中和,碳中和的目標又將倒逼能源系統的綠色轉型。隨著驅動經濟與科技的能源從黑色變成綠色,整個經濟與科技的底層邏輯也將重塑。
說白了,新能源與碳中和互為表里。
新能源這個概念,大家總覺得有些抽象。如果替換成風電、光伏等,相信更容易理解。其實這方面,歐洲一開始領先,隨后卻因為綠電不穩定,經常出現大停電。
這也說明了新能源的一個本質問題——儲能。正是儲能,也就是電池問題,卡住了新能源的脖子。
而儲能的成敗,又很大程度上系于一種元素——鋰。
鋰是地球上最輕、最活潑的金屬元素,在新能源車上扮演著無比重要的角色。無論是正極材料還是電解液都需要它。
如果說新能源是對傳統能源換道超車的機會;那么鋰都的爭奪,同樣是城市換道超車的機會。
于是國內寧德、宜春、遂寧、宜賓、新余、棗莊等7座城市,加入了鋰都的角逐。
江西宜春,擁有全球最大的鋰云母礦。供應鏈緊張致使上游材料成為電池產業鏈追逐的焦點之一,137家產業鏈上企業集聚宜春,使其2021年鋰電產業鏈營業收入達312億元,坐實了“亞洲鋰都”的稱號。
當宜春沉浸在對未來的憧憬中時,四川遂寧又積極推動“天齊鋰業”上市,而天齊正是遂寧成為“中國鋰都”的最大王牌。四川也是一個鋰礦大省,主要形態是鋰輝石,儲量比宜春更豐富。
但論最豐富的地方,還是青海。在中國,超過80%的鋰資源以鹵水的形式分布在鹽湖中,其中絕大多又位于青海這樣的高原地區,而且提取成本低。所以最開始,電池巨頭更認可青海的資源優勢。
不過從一開始,宜賓就沒想參與一場元素之爭,礦產之爭,以及礦產加工之爭。宜賓的目標是做動力電池之都。
從鋰都到動力電池之都,有什么區別和玄機嗎?
02
我們談論城市時,往往忽略了產業的力量。
回望城市發展史,人與人形成聚落,進而有了產業。城市是產業發展、經濟組織的一種空間呈現。
產業才是決定城市興衰的那雙看不見的手。
農業文明時期,幾乎不存在二三產。人們靠天吃飯、逐水而居,圖的無非是航運與灌溉的便利。無論是蘇湖熟,天下足;還是湖廣熟,天下足。期間繁榮的城市,都在大河大湖沿岸。這是城市1.0版本。
工業文明時期,各種能源和礦產資源突然變得重要。只要家里有礦,哪怕再偏遠,環境再惡劣,照樣可以發展。
比如大慶、玉門、克拉瑪依因油田而興。比如最早的成昆線舍了人口稠密的東線,選擇翻山越嶺的西線,正是因為當時攀枝花的釩鈦礦。這是城市2.0版本。
商業文明時期,金融業與海運相輔相成,工商業隨之形成。全球化之后的產業雁陣轉移,也要靠海運大進大出,這成就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崛起。這是城市3.0版本,并延續至今。
但城市3.0有兩個問題。第一,沒有沿海優勢的內陸城市如何發展?第二,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工商業中心排他性極強,一旦卡位成功,后發城市幾乎再無機會。
這可能也是那么多城市都在角逐鋰都的原因。因為無法成為城市3.0,那就只好利用資源優勢退到2.0。
其實,城市發展還有4.0版本,那就是依靠新興技術和產業來一個徹底洗牌,這才是真正的換道超車。
就像鋰都,面子拼的是鋰資源的豐富度,里子上拼的卻是產業鏈長度。這就是宜賓不止做鋰都,更要做動力電池之都的原因。
寫到這里,你一定想到了招商引資。關于宜賓對營商環境的打造,招商引資的力度和誠意,相信你已經聽過太多故事。
我想說的是,其實所有城市都是這樣做的。這種模式從深圳特區開始,逐漸推廣到全國,屢試不爽。但當全國各地同時拿出這一招,宜賓能有什么魅力呢?
于是宜賓梳理了一下自己手里的好牌。
第1張牌,宜賓處于成渝經濟圈中間位置,距成都和重慶差不多遠,這里生產的動力電池下生產線3小時后,就能出現在成渝的整車生產線上;
第2張牌,宜賓位于長江上游,水資源豐沛,能滿足動力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減碳要求;
第3張牌,宜賓還有長江航道的水運優勢,這對成本敏感型的制造業很有吸引力。
但是,宜賓沒有僅僅滿足于自己手中已有的好牌。
經過多方探求論證,宜賓認準綠色新能源這一產業是風口,要大力推進動力電池、晶硅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加快推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
只靠挖礦和初加工,無法將新能源產業做強做大,而且早晚會坐吃山空。但要建立產業集群,又涉及到工業基礎、經濟水平、交通區位、能源成本、人才供給、腹地市場等一系列因素。
既然不能一步登天,那就積跬步至千里。
如今當你降落在以五糧液命名的宜賓機場,除了無處不在的白酒元素,你很難不看到凱翼汽車的廣告。這背后藏著宜賓邁出的第1步。
相比長春、上海、武漢這樣的汽車城,宜賓堪稱0基礎。
2017年,奇瑞想賣掉旗下銷量不佳的凱翼汽車。面對這個燙手山芋,宜賓居然拿當年財政收入1/10的錢買下凱翼汽車51%的股權,生產地基也搬到了宜賓。宜賓看中的,是凱翼的汽車生產證和銷售證,這相當于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入場券。
新能源汽車,除了能源動力系統新,操作系統也新。宜賓的第2步就是引進智能終端制造企業,慢慢拓展生態圈。
同樣在2017年,深圳、北京等地掀起了一波手機企業撤退潮。宜賓又抓住機會,引進了朵唯、領歌、康佳等企業。
雖然引進的是規模和技術門檻都不算太高的智能終端制造企業,但產業生態圈就這樣慢慢豐滿了,畢竟,智能終端和新能源車的很多產業鏈是重合的。
宜賓還同時扶持本地企業,比如做鋰鹽的“天宜鋰業”、做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宜賓鋰寶”等,補齊剩下的產業鏈缺口。
把新能源這樣的產業做大做強,不可能不需要技術人才。宜賓之前只有一所尚未升格成大學的宜賓學院和一所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于是,宜賓市委市政府順勢決定“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決心建設大學城和科技創新城。
為突破人才瓶頸,宜賓拿出和招商引資同樣的誠意招才引智,把三江新區最好的6平方公里土地用來建大學城。與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在內的20所名校簽訂合作協議,在宜賓設產業研究院。
筑巢引鳳,宜賓在校大學生人才從2萬增加到8萬。
就是這樣一步步打基礎,才讓寧德時代這樣的巨頭落戶,變得水到渠成。
在寧德時代的拉動下,宜賓徹底改變了風貌。從一個酒香四溢的旅游景點,搖身一變成為掌握前沿新能源核心技術的科技重鎮。截至6月,宜賓已簽約動力電池及其配套項目共62個。
圍繞動力電池產業鏈,宜賓規劃了“1+6”區域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及項目招引(1即臨港經濟開發區,6即長江工業園、羅龍工業園、江安陽春工業園、屏山宋家壩工業園、高縣福溪工業園、珙縣余箐工業園)。
目前,宜賓“原材料-組件-整車-電池回收”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已見雛形,建成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和核心配套生產基地。
宜賓正逐漸推開那扇將觸發未來能源革命的大門。
03
當沱沱河從6621米的格拉丹東雪山如天河一般,順著通天河、金沙江飄下。當岷山的千里雪融化成岷江,流過都江堰,潤澤成都平原繁華千年。
宜賓三江口 作者:曾朗
兩條大河交匯之處,就是宜賓三江口。萬里長江,從這里開始。長江首城,實至名歸。
現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再次將全世界的目光匯聚于此。曲水流觴,群賢畢至,風云際會。來自五湖四海的夢想者,共商新能源的未來——也是人類的未來。
這江、這山、這城,酒香已經彌漫了上百年。如今古老酒坊酒窖外面,城市大街小巷的充電樁,那些談論著新能源的人,是這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蝶變的最好證明。
不過很少有人將本次盛會與一個微妙的國際局勢,關聯到一起。
想當年,借助全球化與產業轉移的雁陣,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依次崛起。
無論日本經濟騰飛,還是韓國漢江奇跡,或是中國改革開放,都是積極融入全球化,形成了“大進大出”的經濟循環。
只是大家始終不明白,為什么東南沿海率先發展后,產業怎么就難以轉移到腹地廣闊的中西部,而去了東南亞呢?
不過,有這個疑問的人,可能放大了越南的進擊,而忽視了中西部的成果。
2010年8月,時任重慶市長向國家申請開行一條重慶至歐洲的鐵路大通道。鐵路雖然成本比海運高,但速度更快。考慮到數碼產品看重時效性,而且單價高,因此鐵路運送會是電子產業的優選。
渝新歐(后來成為中歐班列)被完全打通后,最短僅需13天就能將重慶電子產品運到德國,時間僅為海運的1/3,高價值貨物運輸成本比海運還低。
鄭州則瞄準了天空。2007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改建竣工,從此二跑、國際貨站、各種保稅區、試驗區、臨空經濟區的建成一發不可收拾。
最后電子產業鏈雖部分從東南沿海遷走,大部分還是被中西部承接:四川生產了全球70%的iPad,河南生產了一半以上的iPhone,重慶則包攬了40%的筆記本電腦。三省市電子工業產值相當于整個越南的GDP。
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重慶、成都、鄭州,要么是強省會、要么是直轄市,而且它們都是國家中心城市。
但宜賓卻證明了,實現內陸沿海化,哪怕城市沒有那么高的政治能級,同樣可以做到。
大陸深處的宜賓,現在無論是產業新興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經濟質量、營商環境、政府和當地人的開放觀念,均呈現一派沿海的氣象。
這樣的內陸沿海化,可以將更多高端產業鏈留在中國,并為產業轉型升級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就在中西部VS東南亞這場產業鏈的爭奪如火如荼時,一場更大的產業底層變革,也在悄悄醞釀。
很多人可能低估了眼下高油價對世界,尤其是對大國以及產業的真正影響。
想當年,美國汽車何其輝煌,底特律更是名震世界。但到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遭遇石油危機。國民被迫改變了能源消費習慣,轉投更省油的日本車、更優質的德國車。美國傳統汽車產業從此一蹶不振,到現在也沒緩過神。
于是德日汽車產業迅速繁榮,汽車產業鏈由此延伸,衍生出機械加工、數控機床等精密制造產業集群,誕生了一批專精特新和隱形冠軍。
德日制造業,一度讓中國無比羨慕。但德日制造業起飛的原點,恰恰是汽車產業的帶動。
眼下,高油價的催逼,碳中和的要求,都讓中國乃至世界能源轉型的步伐提速。
一旦新能源車徹底占據市場,德日以傳統燃油車為起點的種種產業和產業鏈的先發優勢將被顛覆。那么傳統汽車和上下游產業都會面臨一波大洗牌,或許連帶整個產業底座和經濟都將被重塑。
某種意義上,中國的碳中和大計、新能源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站在世界的角度再看宜賓,不禁會嘆服于這座城市當年選擇的智慧,以及一張藍圖繪到底,穿越周期的定力。
雖然未來競爭存在變數,比如負極材料、電池、下游應用和回收等環節的延鏈補鏈。
好在宜賓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數字經濟新藍海、綠色新能源產業為核心的“一藍一綠”將使宜賓新興產業在延續增長勢頭的同時持續發力。
走向全球動力電池的聚光燈下,朝著“2025年5000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目標前進。
宜賓在中國、在世界的地理位置,與它的經濟和產業位置,形成了絕妙的互文。
一方面,它以更開放的姿態,順流而下,通江達海,擁抱世界。
一方面,它以更堅定的決心,逆流而上,爭奪高端產業鏈的最上游。
直掛云帆濟滄海,輕舟已過萬重山。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峰。
原標題:《剛剛,長江揚起了“頭”》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