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劉潤:尋找熱愛保持彈性,你可以踏平波動擁抱趨勢
他從買汽車不買高鐵這個必然選擇下的經濟學原因,到松鼠與巨人過河的對比,再到就業創業的親身經歷,演講精彩展現了數字時代零工經濟呈現的新特點與新價值,更重要的是,呈現了一種更為彈性的方法論,為我們面向未來增添了底氣與勇氣。
2022年,根據《中國靈活用工藍皮書》,全國已有逾6成的企業嘗試靈活用工。隨著科技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社交媒體催化以及疫情影響,數字時代的“新零工經濟”發展迅猛。
7月18日,如新攜手澎湃新聞打造“在不確定中贏得未來”主題論壇,劉潤作為嘉賓應邀出席,做了主題為“零工經濟的底層邏輯”的演講,并參與了當日論壇的圓桌討論。
“為什么在最近這兩年,零工經濟突然變得非常火?我覺得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科技進步令零工經濟的匹配效率獲得了極大提高。二是,大量的不確定性讓社會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一些行業遇到了挑戰,另一些行業在崛起,在這個過程中,零工經濟可以發揮巨大調節作用。
過去40年,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我們享受了這個時代。未來的時代依然會有很大的變化,而所有的機會都來自于變化。我們愿不愿意走入這個變化,又如何與不確定性共存?這是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迫切面料的一個基本思考。
但是不管環境改變如何,競爭如何激烈,劉潤相信只要我們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找到熱愛。保有勇氣,具備彈性,在職業遭遇波動時,零工經濟會是我們最大的容器之一,“它會接納我們,培養我們,直到我們找到自己的下一個容器?!?/p>
新零工經濟推動個人價值最大化
劉潤常說,只有底層邏輯才有生命力,并專門寫了一本書《底層邏輯》來詳釋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掌握了底層邏輯,只有探尋到了萬變中的不變,才能動態地、持續地看清事物的本質。
什么是零工經濟的底層邏輯?“人們為什么會買汽車,但是卻不會去買高鐵?”在本次論壇主旨演講中,劉潤先從這個很多人從未想過的問題開始提問。
“為什么要買高鐵?買張高鐵票不就完了?”這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回答。其實,買票的本質是購入高鐵的使用權,是高鐵某個時間段,或者某段路途的使用權。所有權和使用權背后代表的是資源使用方式的不同。高鐵租用效率高于其出售效率。
這種邏輯同樣適用于零工經濟。當一個人擁有自身完整勞動力所有權時,他是將這個完整的所有權賣給雇主,還是把整個所有權打成一份一份的,出租給不同客戶?
劉潤論壇現場算賬。按照今天中國的勞動法,一個人一年的工作日大概是250天,一天工作8小時,一年大概工作2,000個小時左右。你把這2,000個小時打了一個包,然后出售給了雇主,這叫批發。假設年薪是20萬,那批發價約100塊人民幣/時。老板一天要付你800元。
但如果有人試圖按小時購入工作時間,與你做零售的生意,你做不做?那你可能就不愿接受100塊/時零售了。因為批發是用相對低的價格,讓個體獲得了一個相對高的安全感。但是零售把這種固定工作的安全感拿走了,就要用更高的價格來彌補。
老板一算,按300塊/時購入了2個小時,而你又按300塊/時向其他雇主賣出2小時,于是600加上600,你一天就掙了1200元。在過去批發時,你一天掙800元;對老板來說,他今天只付了你600元。
老板省錢了,而你又賺錢了。這雙贏背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叫做效率。如果讓每一個員工的每一小時,都能找到最需要的人,那么商業世界可能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這種事情過去很難成,難在精準匹配供需。求職者寧愿把時間批發給相對穩定的雇主。但現在有了互聯網,網上有大量的交易平臺。設計師,律師,還是心理咨詢師等多種崗位都可以在網上提供按時計價的服務。憑借自己的專業性與能力,你可以把自己一天八小時工作時間,每一小時都賣出很高價格。正如一輛真正優秀的高鐵,會希望每一個座位、每一個小時都賣給最需要的人。劉潤相信,零工經濟的時代能夠讓優秀的人最大化實現自我價值。
保持彈性提升能力,你可以踏水而過
劉潤自己曾在一家大公司里面工作了將近14年,并于2013年創立自己的咨詢公司至今。從自身親歷到人群洞察,他對員工與公司成長都頗有心得,“從打工到創業,你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你之所以能夠擁抱不確定性,靠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不確定性那種興奮感,甚至是熱愛?!?/p>
上班和下班、工作與生活,這些通常對立存在的概念在劉潤眼里,只分為喜歡做的事兒和不喜歡做的事兒,年輕人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擁抱不確定性的狀態?劉潤鼓勵大家一定要去一個自己真正熱愛的行業,一定要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半m然很難,但要持續尋找,如果能找得到,你這一生會非常的幸福?!?/p>
因為熱愛,你能夠戰勝對未知的恐懼。保持彈性,你將能創造自己的確定性。劉潤稱,讓自己具備彈性,是今天的年輕人或者說幾乎所有人都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
什么叫彈性?劉潤以大河和水庫作比。大河夏季水量特別大,以至于下游會出現澇災。可是到了冬天,這條大河又缺水,下游的莊稼和居民用水不夠。于是大家就在合適位置修個水庫,把夏天的水存起來冬天用。水庫給沿河的居民提供了生活與勞作的彈性。
劉潤曾在南京讀大學,大學畢業之后就去了北京。對當時的他而言,從南京到北京是一個特別大的變化。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半后,他又來到了上海,并接受了一份薪水有所下降的工作,“我們都曾經是年輕人,為什么我當時能夠接受降薪?因為我很喜歡上海那家公司,覺得在這家公司能習得真正的能力。”
始終保持薪水、地域,甚至工作模式的彈性,你才可能培養起一種擁抱不確定性的應變能力。而對整個社會來說,零工經濟就是個巨大的彈性,為求職者提供了一種曠闊的調整空間。
人需要內心的“確定感”以獲得前行的指引。在劉潤看來,有一個東西是永遠不會變的,就是能力。當日圓桌討論中,他分享了一個松鼠過河和巨人過河的故事。松鼠過河時要左顧右盼,一個一個石頭地跳。但巨人過河是不需要策略的,踏水而過。當你的能力到達了一定水平,那個巨大的挑戰很可能就不再是個挑戰。
“能力強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算你在短時間之內沒有找到好的機會,這就叫不確定性,但是長期來它看一定有價值,可以助你踏平波動、跨越周期,擁抱趨勢?!?/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