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學生出書:除了談戀愛,還能寫什么?
在很多人的眼里,出版一本書是很了不得的事。不過,在當今繁榮發達的圖書出版業里,出一本書似乎不再困難,也不用是“多有文化的人”。一個人身上有足夠的噱頭、標簽,或許文字功底平平也可出版自己的專著。
而且,在“作家”大軍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學本科生的身影。大學生出書,談學術,似不及在學界數十年的學人扎實;談人生,在二十歲的年華里又稍顯淺薄;談社會,獨坐書齋的經歷對社會似乎缺乏深刻認知。那么大學生出書,到底談什么?
青春勵志型
以一個年輕人的視角,最適合談論的內容無非是努力生活的態度。因而,青春勵志成為大學生圖書中最普遍的類型。勵志的話誰都不難說,但要從“成功”的人筆下敘說,才是真的勵志。在成功學與青春文學之間,誕生一批名校大學生教同齡人如何邁向成功之路、治愈青春憂愁的書籍。
北京大學的雙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在這一系作家中算是“高產”。
苑子文、苑子豪兄弟倆在大二時,出版處女作《愿我的世界總有你二分之一》,大三的時候出版《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一年之后又出版《穿越人海擁抱你》。“雙胞胎+學霸+帥氣”的標簽使得兄弟倆的作品十分暢銷,在當當網,《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一書的評論數量達到6.7萬多。
《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在當當網上的評論為了深入了解這些作品暢銷的原因,筆者借來一本《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仔細拜讀。打開目錄,一度感到作者深得咪蒙真傳,只見目錄中有如下章節:“愿你的夏天再沒有痛哭流涕”、“學會接納自己,才能刀槍不入”、“在我不懂愛的年齡遇見你”、“哪里來的永恒,世事皆短暫”……
為了拯救不懂愛的自己,筆者開始深入學習《在我不懂愛的年齡遇見你》一文。這篇文章是作者的初戀故事,大抵為一對戀人相約報考清華和北大,但女主角成績稍差,奮斗過一段時間后,突然消失。受到巨大打擊的作者在書中寫下一段讓人臉紅心跳又略帶矯情的文字:“你懂那種痛苦嗎?一個人學習到半夜,因為困倦睡在桌子上,醒來后又恨自己不爭氣,洗把臉一口氣學到天亮。在媽媽起床做早飯前偷偷溜上床,等她過來叫時側躺著,還要像演戲一樣喊著沒睡夠不想起床,等媽媽一走,黃豆大小的眼淚就順著臉頰嘩嘩地流下來。”也難怪有豆瓣網友留言吐槽:“這本書就是偶像花瓶沒有實力之作的典型。”與之類似的還有北大中文系的李若辰在大四時出版《一認真你就贏了》、北大中文系馬子茵在本科畢業之際出版《我是主角,不能死》。
不得不說,北大真是青春勵志的金字招牌。文學小說型
提起大學生出版的小說,就必須要提捧出眾多青年作家的新概念作文大賽。自1998年首屆比賽開始,有諸多高中生參加競逐并獲獎。這些高中時代就顯現出寫作天資的作者進入大學后有的還保持寫作習慣,隨著作品的積累,在本科階段也能出版自己的作品:第一屆新概念獲獎者劉嘉俊大三時出版《高3史記》講述高三生活情狀、第二屆獲獎者周嘉寧在大二時出版短篇小說集《流浪歌手的情人》、第三屆的張悅然大三時出版《葵花走失在1890》……
拿下新概念作文一等獎的郭敬明,也在大二時出版第一部作品《愛與痛的邊緣》,收入多篇短篇作品,囊括小說和散文,隨后他又將早前連載的《幻城》凝結成長篇出版。對于郭敬明的作品,文學評論家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放在大學生出書的序列中,從影響力、作品完成度考慮,可以算得上成功。由新概念引領的風潮使得大學生出版文學作品不再成為一件新鮮事。
盡管有名校、獎項的標簽能夠讓出版過程變得更加容易,但仍有部分學生能夠突破這一限制。沒有頂尖名校光環加持,沒有參加過諸如“新概念”一類的大型作文比賽,也不是中文系專業學生,卻能順利出版自己的作品并收獲聲望,成為同儕中的“成功者”,湖南科技學院生化系學生周宏翔就是其中一例。大二時,他以筆名“陽光已至”出版處女作《時間浪潮》。小說講述顏樹、唐雪景、江寂語等高中生糾葛不清的愛情,而在主線之中穿插著家庭變故、同學矛盾、意外事件等情節,體味過初戀后的這些年輕人,“多了幾分成熟,少了幾分稚氣”。作家白燁在為這本書作序時稱贊:“《時河浪潮》既為‘90后’的文學崛起作了出色的宣示,也為‘90后’的小說寫作樹立了一個較高的標尺。因而,這部小說和它的作者,都值得人們予以關注和寄予厚望。”不過,就筆者的閱讀感受而言,全書劇烈沖突、夸張的話語遠遠宕出真實生活體驗,再回過頭來看白燁的嘉許,這部作品或許盛譽難擔。學術調研型
這一類型的書籍或許是大學生出版物中最具含金量的一類,但從數量而言卻是體量最小的一類。其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肖亞洲在大三時出版的《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
2015年寒假開始,作者就長時間地駐扎在黃土高原上的山西石樓縣。轉入春季學期,他每周只給自己排四天課,湊出的三天小長假常常往返于北京和石樓縣,最終形成28萬字的調查紀實。在書中,石樓縣被描繪為“峁連著梁,梁連著溝,看不見成片的稼禾,也看不到農人。一切與生命有關的綠色都被黃土切割得一塊一塊,形不成規模”,可以說是一本文采與思想深度兼具的作品。有人曾問《厚土》出版后,還能為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做什么,作者回答:“我的書展示了這么多現象,但沒能解釋為什么會這樣。”唯一的安慰,大概是一位河北省的企業家在看到書后,專程前往書中所寫的地方考察,達成了在村里投資1000萬元的合同,實施雜糧種植和精深加工項目的意向。除此之外,也有基礎扎實的本科生出版自己的學術作品。被媒體稱為“國學天才”的山西大學學生孫見坤曾在大二時出版《山海經新釋之山經略解》,對《山海經》中《山經》部分進行箋釋。這本書主要站在歷史地理學角度,對書中出現的地理、山丘河川、礦產資源以及動植物種運用大量書證,進行合理的解釋說明,嘗試剔除經文流傳過程中偽竄而入的內容。
總體來看,當今大學生出書早已非奇事,如有名校或是“美女”、“帥哥”一類的標簽,似乎更具出版價值。不過翻開這些作品細細品察,真正能為時代或是后世“立言”的作品屈指可數。-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