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訪北疆④|惠遠古城:從盛京將軍到伊犁將軍
從伊寧市區離開,坐小巴車前往霍城縣,但我的第一站不是惠遠古城,而是一座陵墓,這座陵墓知道的人不太多,但歷史價值極高。
我在霍城找了一輛出租車,告訴司機要去吐虎魯克麻扎(注:“麻扎”就是陵墓),那個維吾爾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是啥意思。我想可能這種音譯的名字讀出來是有問題的,但我也不知道那個地方的準確位置,就帶著司機朝一個大概的方向行駛。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61團7連轄區內,我們走到一個叫做蘋果苑的街區,我知道離目的地很近了,因為吐虎魯克麻扎和蘋果有一定的關系。
出租車行駛到一條小路上,我猛然發現遠處有綠色的反光,讓司機沿著村路開進去,終點就是東察合臺汗國開國君主吐虎魯克·鐵木爾汗的陵墓。這座陵墓應該很少有人來參觀,大門緊鎖也沒人看管,我撥打大門告示上的一個電話,過了一會兒一個女人來開門,收了四十塊錢,給了我一串鑰匙,讓我自己進去參觀。
吐虎魯克麻扎
說起這座吐虎魯克麻扎,就要談及各個蒙古汗國之間復雜的關系。西遼統治時期,西突厥葛邏祿人建立了阿力麻里王國,都城就在阿力麻里城,也就是這座陵墓所在的地方。1211年,統治者主動投降了成吉思汗,并且娶了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女兒為妻,成為了成吉思汗的孫女婿。
當時的阿力麻里城是多個民族和宗教交匯的城市,丘處機在1220年會見成吉思汗的路上都經過了這座城市,并且記載下關于這座城市的內容。他說當地人把蘋果稱為阿力麻,而這座城市盛產蘋果,所以叫阿力麻里。當然也有觀點認為阿力麻泛指水果,并不是單指蘋果。
元代的時候阿力麻里城是景教(基督教聶斯托利教派,即東方亞述教會)的中心,城中出土過多件敘利亞文的景教墓碑,現在烏魯木齊的新疆博物館里就有一塊。1222年,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建立了察合臺汗國,春夏季節就常駐在阿力麻里地區。1259年,蒙哥汗去世,成吉思汗家族爆發了幾十年的王位爭奪戰,阿力麻里城也幾經易手,最后于1281年被察合臺汗國收復。到了1309年,察合臺汗國配合元朝滅掉了窩闊臺汗國,此時的察合臺汗國領土包含了除哈密和阿勒泰之外的整個新疆,都城就在阿力麻里。
新疆博物館內的敘利亞文墓碑,正是出土自阿力麻里遺址。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1331年,答兒麻失里大汗放棄佛教改為皈依伊斯蘭教,成為第一個推廣伊斯蘭教的蒙古汗王。但也因此,他受到了蒙古貴族們的攻擊,被自己的侄子不贊起兵殺死。信仰不斷更迭、汗位繼承混亂的局面支撐到了1348年,察合臺汗國終于分成東西兩部分。西察合臺汗國逐漸分崩解析,東察合臺汗國又堅持了幾個世紀。東察合臺汗國的開國者就是這座麻扎的主人——吐虎魯克·鐵木爾汗,也翻譯成禿忽魯帖木兒。
1353年,吐虎魯克由阿克蘇前往阿力麻里,在這里他皈依了伊斯蘭教,一同皈依的還有16萬蒙古人,這標志著察合臺汗國徹底完成了伊斯蘭化。當然過程是不順利的,景教徒發起暴動,不愿皈依的蒙古貴族也在謀劃叛亂。同時吐虎魯克為自己埋下了一個小小的隱患,在他征服過程中遇到一位年輕人,就是后來建立起帕木兒帝國的跛子帕木兒。
在吐虎魯克結束了對河中地區的征服后,因為違背了任命跛子帕木兒為大臣的承諾,帕木兒一怒之下起兵決裂,就在帕木兒準備進攻河中地區之前,吐虎魯克去世了,葬在了阿力麻里城。他去世后30年,帕木兒占領了阿力麻里城。又過了15年,帕木兒去世,吐虎魯克的孫子收復了阿力麻里,但此時阿力麻里城早已毀于戰火,從此在歷史中消失了。
這座吐虎魯克麻扎是阿力麻里城現在唯一的地面遺跡,歷史價值巨大,而且也是少見的蒙古王陵,蒙古人沒有修建陵墓的習慣,這座麻扎的修建也是由于吐虎魯克是穆斯林的緣故。吐虎魯克麻扎是典型的中亞建筑風格,正面是一座拱形門,由綠色、白色和褐色的幾何馬賽克圖形和阿拉伯文的釉磚裝飾組成,但只有一個彩色墻面,側面就是完全的白色墻壁。正面墻壁的紋飾只能算勉強保存完好,有多處已經脫落剝離,露出里面的泥土墻。
吐虎魯克麻扎吐虎魯克麻扎里面比較空闊,是一個完整拱形空間,四周是白色的墻壁,不太能看得出來之前是不是有彩色繪制。麻扎中間是吐虎魯克的陵寢,陵寢上面蓋著白色和彩色的絲織品和棉布,旁邊還有一些芭蘭香,布匹上有一些碎石和珠子,看起來還有人來朝拜祭祀。在大麻扎旁邊還有一座小麻扎,沒有彩色釉面,是完全的土墻,據說是吐虎魯克妹妹的麻扎。
吐虎魯克麻扎內的陵寢我從北京,也就是曾經的元大都,來到了察合臺汗國的國都,我不知道有沒有哪位元朝皇帝來這里拜訪過,但應該沒有察合臺汗國君主去過元大都。這種時間與空間的連接讓我覺得這趟旅途頗有樂趣,而接下來,我要前往惠遠城,這同樣是一次跨越時間空間的拜訪,從我故鄉的盛京將軍轄地來到伊犁將軍轄地,不知道有沒有哪位清朝皇帝同時去過這兩地。
惠遠古城
吐虎魯克麻扎離惠遠城很近,大概就是二十分鐘車程。惠遠城中心是一座鼓樓,辛亥革命時期,最后一任伊犁將軍就是在這里被革命黨處決的。在鼓樓的東邊是惠遠的主街道,伊犁將軍府、邊防史館、林則徐故居都在這邊。鼓樓附近大概就是鎮子的中心區,出租車大多停靠在這里,周圍有一些餐館,被引導為一個旅游小鎮的形態。
1762年,清朝擊敗準噶爾汗國和大小和卓,在伊犁設置了“總統伊犁等處將軍”,是伊犁的最高軍政長官。第二年,八旗軍在伊犁河北岸修建了惠遠城,也就是將軍府所在地。1769年,清軍圍繞著惠遠城修建了另外八座城池,稱為伊犁九城,其中一座寧遠城就是現在的伊寧市。
1866年伊犁塔蘭奇人起義焚毀了惠遠城,城內滿洲人幾乎全部遇難。之后1871年俄國占領了伊犁,拆毀了惠遠老城。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后,俄國歸還伊犁,清軍建起了惠遠新城。在伊犁將軍府內,院子的草地上有兩塊石碑,這是當年俄國在伊犁設置的界碑,上面還有俄羅斯帝國的徽章。
伊犁將軍府院子里的石碑上能看到帝俄時期的雙頭鷹標志1884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地區行政中心從惠遠城遷到了離邊境稍遠的寧遠城(即現在的伊寧市),在惠遠的伊犁將軍不再管理民事行政事務,只負責伊塔地區軍事防務。直到1912年,新年剛過,革命黨人發起暴動,伊犁將軍志銳被處決,惠遠城也就逐漸變成了一個小鎮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革命黨奪權的時候,惠遠城中有滿洲、蒙古、錫伯的軍隊,其中錫伯營在暴動后馬上投靠革命軍,協助奪取了軍營。這些錫伯族士兵是當年從奉天(沈陽)遷徙到伊犁屯墾駐軍的,沈陽現在還有錫伯族家廟,當地稱為皇寺,兩地的錫伯族還不時舉行認親尋根活動,在伊犁的錫伯族現在主要聚居在察布查爾地區。
在伊寧的旅行探訪是奇妙的體驗,把我的故鄉沈陽和居住地北京,與新疆聯系在了一起。伊寧很像齊齊哈爾,齊齊哈爾是曾經的黑龍江將軍駐地,在哈爾濱成為省會之前,齊齊哈爾是黑龍江地區政治中心,這又與伊寧歷史上的政治地位很像。而同樣,伊寧和齊齊哈爾都有著對抗俄國入侵的記錄,齊齊哈爾火車站廣場上就是抗擊俄國的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的雕像,不得不說,這黑龍江和伊犁一東一西兩個將軍轄地確實存在著某些關聯。
伊寧是一座令我留戀的城市,這里復雜的歷史、不同文化區域的交流和族群多樣性,它保留了很多可以去追溯的傳統印記,又有著便利繁華的現代化建設。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是一件需要一定智慧的事情,這不僅是技術化的短期收益,而是真正去找到一座城市在歷史和區域中的地位。
尾聲
如果說東北的像沙拉,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遺跡并列在一起,你能在一座城市里找滿蒙、俄國、日本甚至英美歐洲的文化保留,又涵蓋了從清朝到民國到偽滿洲國最后到共和國的年代。那么,新疆的歷史則更像拿破侖蛋糕,一層覆蓋一層,表面看都是油畫般的民族文化圖景,但只有揭開表面一層,才會發現下面的內容,而接著會發現還有更多層內容,從今天一直追溯到千年前。
如果把時間點理清一下,會發現1871年俄國占領伊犁和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簽訂無疑是兩個重要事件,那么問題是為什么在這兩年發生了這兩件事情,可能要從俄國與清朝兩條線找原因。
俄國在1871年是亞歷山大二世統治時期,這是一位極具魄力的君主,在他任期內積極進行社會改革和對外擴張,1861年廢除了農奴制。1871年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在倫敦會議上,俄國推翻了1856年俄土戰爭失敗后的不利停戰條款,達到了軍事和外交的勝利巔峰。
在同一時期,清政府控制下的新疆卻面臨混亂,東邊陜甘地區回民武裝沖突波及到新疆,西邊浩罕汗國將軍阿古柏入侵新疆,阿古柏背后的支持者是英國人,恰恰是俄國人在中亞地區的對手。隨著俄國支持的布哈拉汗國擊敗浩罕汗國,同時回民武裝之一白彥虎的部隊逃到新疆,阿古柏打算吸收這兩股部隊徹底割據新疆。也是這個時候,一方面為了防止英國人支持的阿古柏做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東進擴張,俄國人占領了伊犁,計劃和阿古柏瓜分新疆。
1875年到1877年,左宗棠的部隊攻入新疆,先后擊敗阿古柏和白彥虎,清軍在新疆占據了優勢地位,俄國人開始變得孤立,也沒有了繼續占領的理由,俄清兩國雙方開始接觸談判。1881年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的2月24日《中俄伊犁條約》簽訂,一周后,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繼位。
比起父親的軍事擴張政策,亞歷山大三世更加重視經濟發展和外交手段,在他統治時期中俄邊境局勢趨于平緩。13年后,亞歷山大三世去世,尼古拉二世繼位,馬上重啟俄國擴張政策。這一次的擴張方向就是中國東北,在尼古拉二世繼位的第三年,中東鐵路開工修建,也就有了我上一次的探訪。這樣看來,這次旅行倒是可以作為上一次的前傳。
這一趟路線,我探訪了烏魯木齊、塔城和伊寧三座城市,找尋了從十八世紀中期到十九世紀末期這一百多年里,滿洲人、俄國人和回民三個不同族群的遺留線索,并嘗試通過這些線索去勾勒出新疆特別是北疆地區近一百多年里的變化。這次探訪讓我以一個更加全面的視角去看待新疆。通過了解近代新疆的滿、蒙、俄、回等各個族群的遷徙,讓我意識到,應該用一種聯系的視角去看待歷史,去理解新疆與其他區域之間的互相牽動。
當然在這一次探訪中也有太多的不足之處,一部分是我個人的能力所限,另一部分則是時間、政策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我也還會爭取再次前往新疆,把這部分內容盡可能補充全面。也期待著會有更多的人,去探訪新疆的文化魅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片土地的精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