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戛納斬獲最佳男主的《掮客》:用寬恕與承諾,治愈人生
楔子:被遺棄的嬰兒,人間悲劇之王——俄狄浦斯
被剝奪了繼承權的王子拉伊俄斯,由好心人收留并作為其兒子的家庭教師??衫炼硭箰凵狭撕眯娜说拿郎倌陜鹤?,并誘拐導致其死亡。好心人悲痛欲絕,將“被自己的兒子殺死”這個惡毒的詛咒施給了拉伊俄斯。
而后,拉伊俄斯重新獲得王位,并與伊俄卡斯忒結婚,但他們的婚姻始終籠罩在那個詛咒當中。就在一次醉酒之后,皇后懷上了拉伊俄斯的孩子,并生了下來。國王非常擔心詛咒的應驗,但又不忍心親手除掉自己的骨肉,于是將嬰兒扔入荒山,等著他自然的死亡。
就像所有的傳說一樣,孩子并沒有死去,而是被牧羊人救了下來,因雙腳受傷被叫做俄狄浦斯,也就是腫脹的腳的意思。更巧的是,俄狄浦斯來到了鄰國,機緣巧合的成為了那個國家國王的養子,并被定為王位繼承人。
可命運始終沒有放過俄狄浦斯,在新的國家里,德爾斐神諭依然說他會弒父娶母,不知真相的俄狄浦斯為了避免悲劇,離開了他的養父母,并發誓再也不會回來,陰差陽錯的獨自踏上了返回其親生父母國家的道路。
就在此時,其親生父親的國家正在遭受災難,斯芬克斯在城中要求過路人解答那個非常著名的謎題“早晨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晚上用三只腳走路的動物是什么”,如果解答不出來,就會被吃掉。
國王為了找到答案,去德爾菲神殿尋求幫助,并與俄狄浦斯撞個正著。因為道路狹窄,國王就粗暴地命令俄狄浦斯讓路,由此激怒了俄狄浦斯,進而在爭斗中殺死了國王。繼續趕路的俄狄浦斯進入到城中,恰好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謎題,答案就是“人”,從而挫敗了斯芬克斯,并被城中居民推選為王。
也正是如此,俄狄浦斯繼承了王位并按照風俗娶了失去了丈夫的王后,也就是他的親生母親,并生下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雖然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觸犯了“弒父娶母”的大罪,俄狄浦斯的國家依然遭到了神的懲罰。
而在向神袛尋求災禍的源頭的時候,俄狄浦斯知道了真相。王后羞愧地上吊自殺,俄狄浦斯也悲憤異常,用胸針刺瞎了自己的眼睛,走到市民面前承認自己是殺父的兇手,是娶母為妻的丈夫,是神祇詛咒的惡徒,是大地的妖孽。雖然市民并沒有責怪他,但他仍然選擇離開國家,認為自己應該被燒死在父母遺棄他的地方……
星河輪轉千年,一個女子冒雨走到了教堂前,把孩子放在教堂專門為遺棄孩子準備的箱子里,留下了一張會回來找他的紙條,轉身離去……這就是在戛納電影節斬獲最佳男主角的韓國影片《掮客》的開頭,它講述了一個“賣淫女”在殺人后,將孩子送往教堂。而這個孩子卻被教堂內兩個“掮客”準備轉賣,女人在想要找回孩子時,加入了這兩個“掮客”共同踏上了“賣孩子”之旅。
初看起來,會以為是一個典型的韓國犯罪片,但隨著人物的不斷卷入——一個被遺棄的嬰兒,兩個掮客,母親返回找孩子,一同踏上賣孩子的旅程,兩個一心想要抓到掮客的蹩腳女警,還有一個想要見世面加入賣孩子小隊的孤兒,故事的真實感被一種戲謔的溫暖替代了,仿佛《菊次郎的夏天》一般,在殘酷的現實和純粹的虛構之間,建造起一個能夠將人物悲喜暫存的空間。
其實,看導演就知道這不會是一部韓國“爽片”,這是一部是枝裕和導演的“是枝裕和”式的片子,幾乎承襲了他《小偷家族》的風格,甚至可以叫做《掮客家族》。導演并沒有撒開了手,去對棄子之母或賣童掮客進行抨擊,也沒有對造成這種悲劇的社會進行批判,而是在不斷的卷入又不斷的消解的過程中,用一絲絲黑色的溫情,去治愈被現實猛虎撕碎的皮囊和內心。
一:有沒有那么一刻,想要掙脫過去與未來之間的一切束縛
《掮客》中有一幕,賣子過程中的母親,一天早上醒來,看見外面下著小雨,就把手伸出窗外,對旁邊的人說:“我有時會做夢,夢見下雨,雨會把昨日的我沖洗干凈,但一睜開眼,雨依舊傾盆而下,我卻沒有任何改變?!?/p>
每一個成年人,想必都有那么一刻,在外界的壓力和內心的焦躁共同作用下,想要揮刀斬斷身上一切與這世界的關聯,掙脫于過去與未來之間,全部的想法,都匯聚在一個點——重新開始。恨不得人生有一個復位鍵,只要按下去,一切都會重新開始,曾經選錯的方向、走錯的路、摔出的傷一并抹去。
相信俄狄浦斯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就一定有這樣的想法,除了復位,他可能甚至都在想,自己寧愿沒有出生過,從來就沒有來到這個世上該有多好。在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乖诳屏_諾斯》中,老酒神塞利納斯說:“最好的事就是從沒光臨過這個世界,一旦有了生命,次好的事就是一降生,就立刻消失,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人生就像一副擺放雜亂的骨牌,一旦開始,就在各種偶然的推動下義無反顧的向前,不斷的卷入自己并不想要的,也將自己的生活卷入他人的不愿意中。那么這樣的人生,就不值得過了么?
蘇格拉底曾經說,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而尼采跳出來強調,當經受審視的生活不值得去過時,無休止的質疑就變成了毒藥。在各種麻煩的視角審視之下,究竟人生值得么?亦或是這種質疑本身就變成了生活的毒藥?如果不是,又該如何面對這個操蛋的人生呢?
二:不可預測的未來與不可挽回的行動
被丟到山中的俄狄浦斯,觸犯了“弒父娶母”的戒律,而被丟到教堂前的韓國小孩,他“賣淫女”的母親殺死了“嫖客”父親。這兩個孩子的人生,被父母遺棄、被社會遺棄,甚至有可能也會被自我遺棄。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含著金湯匙出生,也不會隨便抓一手天胡的好牌,而更普遍的狀況,就是被拋入一個陌生的世界里,在任意性的風暴中,獨自存活。
當把人生中所有的機緣放在一起之后,就會出現一種平均的狀況,好運氣也不會那么多,壞運氣也是偶爾出現,大多數人都是在平平無奇的運氣當中,承受著不確定性的煎熬。
而且,這些煎熬里,有兩樣是顯而易見的——過去的不可挽回和未來的不可預測。
所有的人,每天都在經受這兩種情況的拷問:如果當時沒這么做,是不是會更好?如果之前選擇了另一個方向,現在就不會如此窘迫?未來會如我所愿,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嗎?如果未來是那個樣子,我現在又該如何去行動呢?
我們所能知道的一切,就好比生活是一條麻繩,每一刻都會在這個麻繩上打個結,至于這個結怎么打,打了什么在里面,我們是否能快樂,這些都無從可知。
伊撒克?狄尼森曾說,所有的悲傷都可以忍受,只要你把它們放到一個故事里或講成一個故事。而是枝裕和,就是這樣一個講故事的人,雖然不能說他的故事有多玄妙,但是卻可以通過一種在現實與虛幻交界的地方,幫人領悟到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那個結,即便是無解的,但只要講了出來,被看到、被聽到、被思考,人生的意義似乎就鮮活了起來。
特別的,是枝裕和還特別喜歡通過制造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境況,讓人既不相信電影中的現實,又能夠投入其中,設身處地的為角色著想。就像《小偷家族》中,構建的“小偷一家”,平常的像普通人一般的現實,卻又演繹著看似有些玄妙的故事。
《掮客》中,也是這樣,似乎其中犯法的人,都在法律的邊緣徘徊著,殺人的母親、販賣嬰兒的掮客、釣魚執法的警察,但在導演的講述中,他們沒有所謂的善惡之分,有的只是被命運裹挾之下,不可挽回的行動,以及不可預測的未來。
三:用承諾撫慰不可預測
現實中,能夠對抗未來不可預測的底線,是法律。因為法律明確地告訴人們,不可以做什么。之所以說是底線,是因為法律并不能告訴人們該做什么。所以是枝裕和在《掮客》中,將法律懸置起來,構建了一個母親殺死父親,又想要賣孩子的時間和空間的存在,真實的世界,這個時空也許會非常短暫,并不會發生什么故事。
但是《掮客》整片都是在圍繞這個時空展開,無非就是想要在剔除掉人類能夠預知到的行為的底線之后,去探索在極端情況之下,人之可能。
而這種可能的前提,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信任之下的“承諾”。
《辛德勒名單》中,戰爭開始的階段,辛德勒向猶太人要投資的時候,回應猶太人的質疑時,他用“承諾”來代替了一切法律上的合同。這也就呈現出,當人類社會已經建立好的規則逐漸失效的時候,當人們回歸到彼此直面的時候,“承諾”永遠是我們聯結在一起,對抗未來不確定的最好辦法。
是枝裕和在《掮客》中,呈現的不是一個法律的世界,而是人與人之間“承諾”的世界,哪怕這些承諾是多么荒誕可笑,比如掮客承諾幫母親找一個好買家,母親承諾警察幫助抓住掮客,警察承諾母親為她減輕刑罰等等。
而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些承諾都被義無反顧的兌現,這幾乎是反現實的,但也正是這種反現實,在一個本身就反現實的空間里,讓觀眾模糊了沉積已久的固有印象,拋開每個劇中人既有的標簽——賣淫女、掮客、警察,而真正從一個人的角度去觀察他們,去感受他們被生活裹挾,被煩惱牽絆,被困難逼上絕境,又在這個絕境中,開一罐啤酒,吃一頓烤肉,在黑暗中自嘲,在醒來后重新上路。
四:用寬恕拯救不可挽回
跟未來的不可預測相比,不可挽回帶來的折磨,可能會讓人負重一生都無法釋懷。就如祥林嫂永遠念叨的那個故事一樣,過去發生的事情,特別是不好的事情,給人帶來的悔恨,會在人心中形成一個永遠的疑問句:如果當初沒有那樣,那么現在是不是會更好?
《掮客》中的母親,一路上都帶出一種出離的狀態,并不是為別的,只不過是認為自己并不是一個好母親,以及對拋棄和賣掉孩子這個行動即將產生的不可挽回的結果——無法與孩子再見以及孩子可能會記恨她一生而不安。
而掮客,作為一個同樣被遺棄的孩子,對母親說,他可以代表孩子寬恕她了,因為這一刻,他看到了母親的那種不安,那種愧疚,那種不舍。這一刻的他,也理解了當年拋棄了他的父母,在寬恕自己父母的同時,也對應寬恕了眼前的這個無助的母親。
在不可挽回面前,人需要一種雙向的寬恕。在外,行動造成的結果能夠寬恕制造出它的原因,在內,未來承擔結果的那個自我寬恕了當初作為原因的意志??上У氖?,大多數人都容易陷入這種雙向寬恕的失衡,要么在外界不被他人寬恕,要么在內得不到自我的解脫。
于是,是枝裕和就在他緩緩的描述中,用一個看似不合理的故事,把如亂麻的幾個人生拼接在一起,用寬恕讓他們和解,用承諾為他們照亮了前路,以此來回應那個問題。
人生值得么?這不是答案難找,而是問題提錯了。人生的關鍵不是是否值得,而是如何值得,這樣是枝裕和的答案就是,寬恕和承諾,讓人生變得值得。
終章:亦是新生
新生,仿佛是對過去的一種終結,因為新生之前,完全沒有過去。而當新生開始成長,一切煩惱如期而至的時候,新生就會變成一種奢望,人生無法再次新生,綁縛在身上的一切關系,都不能輕易斬斷,父母、孩子、愛人、朋友,哪怕是擦肩而過的路人,如果產生了一絲關聯,都不能一覺醒來,全部都拋棄。
不過,人還是有一個偉大的能力,就是“開啟”。開啟宛如新生,可以讓人在這個偶然無依的世界中,獨立的成為一系列因果的那個源頭,開啟一段經歷,將自我的想象與現實的偶然結合在一起,就像新生兒一般,在時空中劃出一道屬于自己的痕跡。
所以,俄狄浦斯還是降生了,即便是頂著詛咒。
而我們,都降生了,哪怕頂著不可預測和不可挽回的魔咒。
并且,我們也有能力,去終結,再去開始,即便不是那種徹底的新生,卻也在一個個過去與未來之間,顯露出人之為人最偉大的一面,每一個發自內心的行為,都不必被價值衡量,因為那就是價值本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