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抗生素究竟用還是不用?專家:完善病原菌檢測或可解決問題
在家長群里,對于抗生素的使用問題一直分兩派,一派堅定地認為不用“抗生素”病好不了,堅決要求用。另一派堅定地認為,“抗生素”存在濫用的問題,副作用大,堅決不能用。用還是不用,這確實是個問題。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曹清指出,抗生素在兒童呼吸道疾病中使用較多,而兒童呼吸道疾病中以病毒感染居多,其中5歲以下的兒童病毒感染的人群占了80%,病毒感染確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病毒感染的后期,特別是3-5天如果高燒不退,容易引發繼發性的細菌感染,這時候就需要使用抗生素。“臨床評判非常重要,醫生一般會通過血常規、臨床的癥狀和體征去判斷到底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還是非典型性菌感染,包括百日咳、支原體感染等。同樣的,其他部位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也是需要區分是不是細菌性感染,像秋冬季孩子的胃腸道感染較多,其中大部分與病毒相關,包括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等,這類感染也是不需要抗感染治療。”曹清醫生說。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家長擔心抗生素的毒副作用而隨意停藥,曹清醫生提醒,隨意超量使用是會提高毒副反應的發生,而隨意減量會降低療效,提高耐藥菌的產生等問題,因此必須保證足夠劑量的抗生素使用,這是治療的關鍵之一。
“例如猩紅熱的患者,這實際上是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特別在冬春季節是疾病的高發季節。臨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膚脫屑為特征。用了抗生素以后有好轉,但很多家長一好轉就停藥,其實,這種細菌性感染我們是要治療一定療程的,大約在7-10天,過早地停藥容易再復發。”專家表示,“對于抗感染治療,我們的建議是,明確病原菌;明確后進行足量、足療程治療。”
對于口服還是注射給藥的問題,專家指出,抗感染治療無外乎“口服用藥、肌肉注射用藥、靜脈用藥”這三大種,雖然肌肉用藥、靜脈用藥的療效發揮高于口服用藥,但也正是給藥途徑不同,靜脈或肌肉組織給藥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統的處理,其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輸液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微粒,增加了對機體組織傷害的風險,導致靜脈用藥、肌肉注射用藥的過敏性大大提高,增加了對機體組織傷害的風險,因此從安全性來說,口服用藥>肌肉注射用藥>靜脈用藥。
但最終如何用藥也需要視情況而定。比方說對于輕癥的肺炎患者可以選擇口服用藥,而對于重癥的肺炎患者則需先靜脈用藥,如果好轉3-5天后可以轉為口服的序貫治療。
“也不是像很多家長認為的一旦肺炎就需要吊7-10天鹽水,后期是可以改口服治療的。另外對于輕癥肺炎來說,如果首先選擇口服用藥,如果體溫不退、臨床癥狀持續加重還是需要靜脈點滴治療。”曹清醫生說。
曹清醫生提醒,如果孩子發燒1-2天持續不退;特別是孩子精神比較差,有頭痛、嘔吐、咳嗽等比較劇烈的癥狀,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讓專科醫生確定感染部位及嚴重程度。
“病毒感染也不是說不嚴重,有些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癥腦炎、重癥肺炎等都是危及生命的,孩子的免疫功能還沒有完善,疾病發展可能很快,所以一旦發現以上癥狀還是要及時就診。”曹清醫生說。
那么為什么不能先對感染病菌進行檢測再行用藥呢?曹清醫生指出,有一個檢查叫“培養+藥敏”,這個檢查可以明確感染的細菌種類以及對哪種藥物會比較敏感。但培養時間比較長,一般細菌可在有氧條件下、37℃中放18~24小時生長。厭氧菌則需在無氧環境中放2~3天后生長。個別細菌如結核菌要培養1個月之久。
另外,檢查之前用過抗生素,會造成有假陰性的結果。所以要等檢查結果出來才用藥,那時可能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就難以挽回了。醫生會根據經驗性先使用抗生素,萬一經驗性治療效果不佳,這些檢查結果就是指導進一步治療的最佳證據,這一點國外也通常是這樣做的。
因此,建立快速、精準、易推廣的病原體檢測方法對實現我國兒童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我們現在正在嘗試引進新的檢測手段,提高對感染病菌檢出的時效性和準確率,從源頭上解決對病原菌的檢測問題,這可以更有效地減少抗生素使用不當的問題。”曹清醫生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