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破解心肌再生難題,美國學者另辟蹊徑:注射載miRNA凝膠
面對心臟再生這一醫學難題,干細胞技術近年來被寄予厚望,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上證實,在小鼠心臟病發作后,通過向心肌注射凝膠,隨后凝膠緩慢釋放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就可以重啟心肌細胞的增殖。日前,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目前無法逆轉的一個事實是,在心臟病發病期間,患者失去流向心臟肌肉的血液,導致細胞死亡。這塊受損的心肌死亡后形成一個瘢痕組織,這些瘢痕組織不能接收或傳遞必要的電信號,這會引發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最終導致死亡。目前,全世界超過1200萬名患者受到這一問題的困擾。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最新的這項研究中,通訊作者之一Edward E. Morrisey的實驗室主要研究心肺發育和再生有關的信號通路,另一名通訊作者Jason A. Burdick的實驗室則負責設計用于藥物傳輸的生物相容性材料。
miRNA是細胞內源的非編碼RNA,與靶基因結合后可調控基因表達。值得注意的是,基于miRNA療法的挑戰之一在于在正確的地方給到合適的劑量。如果miRNA直接注射將帶來一系列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藥物生命周期很短。
藥品生命周期短意味著病人如果在進行系統治療,他們將需要頻繁注射大劑量,以此確保足夠的miRNA能靶向心臟的的受損心肌處。
另外,因為這些miRNA可以促進細胞增殖,所以一旦脫靶作用于其他正常部位則會帶來產生腫瘤的風險。
如何精確靶向及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成為關鍵問題。
兩個實驗組通過合作找到讓miRNA傳輸到心肌細胞的最佳辦法,并讓藥物存留足夠時間保證作用發揮。Burdick表示,“我們想設計一種針對特定藥物和應用的合適材料,而凝膠最重要的特點是剪切稀化和自愈。剪切稀化意味著在機械應力的作用下凝膠狀態破壞,使其流動性更好能通過注射器或者導管。而自愈則表示一旦外界壓力消除,凝膠又會重新恢復,允許它在心肌靶向位置停留。”
“除此之外,我們設計的凝膠還需要具備負載miRNA的附著位點,當凝膠分解時,miRNA能夠掙脫控制流到心肌細胞處。”Burdick補充道。在包載miRNA時,還需要注意防止其快速降解,讓它發揮有效作用的時間盡量延長,同時沒有侵入非靶向細胞的風險。
為測試設計的凝膠,實驗團隊在三組小鼠模型身上進行試驗。
第一組是正常、健康的小鼠,在凝膠注射后的幾天時間里,它們的心臟組織顯示心肌細胞增殖的生物標記增強。
第二組是“五彩紙屑小鼠”,這一名字源于正它們是基因工程的產物,具有獨特的心肌細胞,可以隨機表達四種不同的熒光蛋白中的一種。這些獨特的探針幫助研究人員觀察心肌細胞在miRNA治療下確實存在細胞分裂。
在該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在誘導小鼠心臟病發作后對其注射負載miRNA凝膠,最后可觀察到,紅色、黃色或綠色的心肌細胞集群,同一種顏色中有2個都8個不等的細胞。
第三組小鼠則用于臨床相關結果的研究。這些小鼠顯示出恢復改善,包括更高的射血分數、單次血液泵更多、心臟肥大程度減輕。值得一提的是,心臟病發作的常見后果之一就是隨著非收縮性瘢痕組織的出現,心臟變得肥大。
基于小鼠模型試驗結果較好,實驗團隊未來將進行人類心肌細胞的體外測試,以及在例如豬這樣的和人更接近的動物身上進行生理實驗。
Burdick認為,“我們看到再生醫學途徑發生了改變,除了移植干細胞進行再生外還有另一種可能。在我們的研究中,并沒有采用本身具有很多挑戰的新細胞引入,而是僅僅開啟了細胞的修復機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