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建筑師筱原一男“傘之家”德國重現(xiàn),思考無用空間
出生于1925年的筱原一男被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日本建筑師之一,他的作品對后來的伊東豐雄和妹島和世等多位日本建筑師都產(chǎn)生了影響。近日,筱原一男的標志性建筑“傘之家”在德國萊茵河畔的維特拉設計園區(qū)重建,成為第三座在這個家具工業(yè)設計園區(qū)重建的經(jīng)典建筑佳作,該園區(qū)聚集了包括安藤忠雄、倫佐·皮亞諾、弗蘭克·蓋里、扎哈·哈迪德等多位著名國際建筑師的作品。“傘之家”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東京,在“傘之家”中,筱原展開了對“無用空間”的思考,作為對現(xiàn)代主義中功能性要求的回應。
維特拉設計園區(qū) 傘之家 ? Dejan Jovanovic
近日,日本建筑師筱原一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傘之家(Umbrella House)經(jīng)過重建,出現(xiàn)在魏爾(Weil am Rhein)的維特拉設計園區(qū)(Vitra Campus)中。該建筑屬于其設計樣式的早期第一階段。傘之家(Umbrella House)最初于1961年在東京建造,如今將在德國作為校園內(nèi)小型聚會的場所,為游客提供了解現(xiàn)代日本建筑的途徑。繼1975年由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和喬治·霍華德(George Howard)合作設計的穹頂、1953年讓·普魯維(Jean Prouvé)的加油站之后,該項目是維特拉設計園區(qū)中的第三座歷史建筑。
出生于1925年的筱原一男被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日本建筑師之一,他的作品對后來的伊東豐雄和妹島和世等多位日本建筑師都產(chǎn)生了影響。
筱原一男(1925—2006)
彼時日本社會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1950年代,日本接受在美國盛行的歐洲現(xiàn)代主義,將其與理性主義和功能主義等同。“現(xiàn)代建筑”成為日本戰(zhàn)后社會城市建設的強大武器,被簡化為描繪日本美好未來藍圖的技術工具,并被年輕一代建筑師們奉為圭臬。而以日本傳統(tǒng)為主題的方法被孤立。筱原一男敏感地察覺到這一點,他放棄“現(xiàn)代建筑”立場,轉(zhuǎn)而探索日本傳統(tǒng)空間的強大資源,對當時的“日本現(xiàn)代建筑”進行批判。“一座家宅就是一件藝術品”的論斷,正是他批判的立足點。
傘之家 ? Dejan Jovanovic
傘之家 ? Dejan Jovanovic
木屋采用方形布局,在其“傘形”屋頂下為一個小家庭提供了足夠的空間。筱原借鑒了日本家庭和寺廟的傳統(tǒng)鄉(xiāng)土建筑,采用了各種圖案,例如以前只在寺廟建筑群中會看到的金字塔形屋頂形式。在建造過程中,筱原傾向使用簡單且廉價的材料,例如外立面使用的的當?shù)啬静暮退嗬w維板。
傘之家 ? Dejan Jovanovic
筱原的作品分為四種樣式,每種樣式針對不同的問題和挑戰(zhàn)。傘之家建于東京練馬住宅區(qū),是他第一樣式時期中最小也是僅剩的住宅。這個55平方米的建筑面積設有廚房和餐桌、客廳、浴室和一個傳統(tǒng)榻榻米房間,為全家提供生活和睡眠區(qū)。榻榻米房間地面略高于其他空間,并帶有一個平頂天花板,可以通過五扇推拉門(fusuma)與客廳隔開。推拉門上的版畫是日本藝術家Setsu Asakura按照筱原的規(guī)格進行創(chuàng)作的。屋頂可見的傘狀結(jié)構(gòu)跨越了4米高的內(nèi)部體量,增大了整個房間的空間感。內(nèi)部的家具由建筑師本人和設計師 Katsuhiko Shiraishi 設計。
“傘之家”,1961年,圖片來自新建筑社寫真部。
在“傘之家”中,筱原非理性地引入了日本傳統(tǒng)手工藝制品——紙傘。與建筑毫不相干的傘被轉(zhuǎn)化為建筑的屋頂結(jié)構(gòu)。伴隨這一轉(zhuǎn)化,建筑師的意圖得到最大化體現(xiàn):從建造過程到空間氣氛,理性和功能消散其中。在此,傘成為一種象征之物,它攜帶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創(chuàng)造出一個象征性的空間,成為對“一座家宅就是一件藝術品”的巧妙詮釋。
筱原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了對“無用空間”的思考,這一概念是對現(xiàn)代主義中功能性要求的回應,它拒絕對于空間的具體功能要求。筱原希望在具有幾何形狀的、被高天花覆蓋的空間里,盡可能地在視野中表現(xiàn)寬廣。
東京傘之家 ? Akio Kawasumi
傘之家對1960年代日本的建筑論述做出了顯著貢獻。由于一個東京的道路建設項目,傘之家計劃被拆除。為此,維特拉決定收購并保護它。該建筑采用木樁梁施工方法建造,于2020年夏天被精心拆除并被分成單獨的部分。木結(jié)構(gòu)由日本扁柏、日本松和俄勒岡松制成。維特拉設計園區(qū)2021年9月開始與東京工業(yè)大學密切合作,并于今年夏季完成對傘之家的重建。如今,這座房子兼具原配和復制品。
東京傘之家 ? Akio Kawasumi
東京傘之家 ? Akio Kawasumi
維特拉設計園區(qū)還包含眾多建筑師作品,包括安藤忠雄、SANAA、赫爾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務所、扎哈建筑事務所、弗蘭克·蓋里、Grimshaw 事務所、阿爾瓦羅·西扎、倫佐·皮亞諾、Buckminster Fuller 和 George Howard、讓·普魯維。
維特拉設計園區(qū)地圖
附:維特拉設計園區(qū)其他建筑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1989年
建筑設計:弗蘭克·蓋里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是蓋里在歐洲的第一座建筑,是一個解構(gòu)主義的綱領性作品,由塔樓、斜坡和立方體拼貼而成。其表現(xiàn)形式不是任意的,而是由其功能和照明決定的。總面積約700平方米的展覽區(qū)延伸至兩層樓,日光通過大窗戶進入屋頂區(qū)域。維特拉設計博物館致力于研究和展示過去和現(xiàn)在的設計,并研究設計與建筑、藝術和日常文化的關系。該博物館每年舉辦兩次大型臨時展覽。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 ? Vitra Campus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 ? Vitra Campus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 ? Vitra Campus
由弗蘭克·蓋里設計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畫廊建于2003年,是前門的附屬建筑。在2010年之前,它一直是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商店的所在地,后來商店搬到了VitraHaus。自2011年起,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畫廊被用于舉辦小型展覽和實驗項目,與維特拉設計博物館主樓的大型臨時展覽并行。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畫廊 ? Vitra Campus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畫廊 ? Vitra Campus
維特拉設計園區(qū)局部? Vitra Campus
維特拉工廠大樓,1989年
建筑設計:弗蘭克·蓋里
由蓋里設計的工廠大樓位于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的后面,與鄰近的由Nicholas Grimshaw設計的建筑規(guī)模相似。該建筑中,坡道和柱子作為與博物館的正式連接。該建筑包含生產(chǎn)室、陳列室、測試中心、食堂和辦公室。一樓的窗戶可以看到整個大廳,使參觀者可以觀察到正在進行的生產(chǎn)階段。
維特拉工廠大樓? Vitra Campus
維特拉工廠大樓? Vitra Campus
維特拉工廠大樓? Vitra Campus
維特拉工廠大樓? Vitra Campus
維特拉會議中心,1993年
建筑設計:安藤忠雄
于1993年建造的會議中心是安藤忠雄在日本外的第一個建筑。這個平靜而克制的結(jié)構(gòu)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會議室,它的特點是高度有序的空間銜接,其大部分體積隱藏在地面以下。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通往展館的人行道,它與日本寺院花園中的冥想路徑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由于櫻花樹在日本具有重要的傳統(tǒng)意義,安藤試圖保留盡可能多的櫻花樹,為了給建筑騰出空間,只有三棵櫻花樹被砍伐。
維特拉會議中心 ? Vitra Campus
維特拉會議中心 ? Vitra Campus
維特拉會議中心 ? Vitra Campus
維特拉會議中心? Vitra Campus
消防站,1993年
建筑設計:扎哈·哈迪德事務所
在1981年的一場大火之后,維特拉決定建立一支消防隊。扎哈·哈迪德被委托為其設計一座建筑。消防站包括消防車的空間、淋浴和消防員的更衣室,以及一個會議室和一個小廚房。這座雕塑般的建筑是在現(xiàn)場用混凝土澆筑的。它與鄰近的生產(chǎn)設施的棱角特征放在一起,有一種凍結(jié)的爆炸效果。它缺乏色彩和直角,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空間體驗。
消防站 ? Vitra Campus
消防站 ? Vitra Campus
消防站 ? Vitra Campus
工廠大樓,1994年
建筑設計:阿爾瓦羅·西扎
這座由阿爾瓦羅·西扎(álvaro Siza)設計的大型簡單磚瓦建筑讓人想起19世紀的無名工廠建筑,與院內(nèi)的其他建筑相比,顯得極為不顯眼。該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彎曲的橋頂,它將該建筑與相鄰的建筑連接起來,它的高度,既不會妨礙扎哈·哈迪德設計的消防站的視線,而且在雨天會自動降低,從而保護前往格里姆肖大樓的物流車輛。
工廠大樓? Vitra Campus
工廠大樓? Vitra Campus
加油站,2003年
建筑設計:讓·普魯維(Jean Prouvé)
這座加油站2003年被安裝在維特拉設計園區(qū)內(nèi),由獨立的部件組成。該建筑由棱角分明的鋁制部件和穿有牛眼孔的板材組成。承重結(jié)構(gòu)和墻體結(jié)構(gòu)彼此之間有明顯的區(qū)別,這種區(qū)別通過顏色方案得到了加強。普魯威用預制金屬構(gòu)件建造的許多建筑,其結(jié)構(gòu)和形式上的特質(zhì)幾乎與他的桌子設計相同,顯示了他在設計過程中對構(gòu)造原則的一貫堅持。
加油站,維特拉設計園區(qū)
加油站,維特拉設計園區(qū) ? Vitra Campus
穹頂,2000年
建筑設計: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與托馬斯·C·霍華德(Thomas C. Howard)
重建于2000年的穹頂(Dome),由巴克敏斯特·富勒與托馬斯·C·霍華德于1975年合作設計,并在1978/79年被用作美國底特律的汽車陳列室。富勒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經(jīng)歷的影響,設計了一個改進的網(wǎng)格穹頂系統(tǒng),作為軍隊、傷員或難民的住所。組成框架的旅館通過插件系統(tǒng)連接,這有助于建筑的快速組裝和拆卸。該建筑原理于1954年在美國獲得專利。
穹頂 ?Vitra Campus
穹頂 ?Vitra Campus
穹頂 ?Vitra Campus
穹頂設計草圖 ?Vitra Campus
維特拉工廠,2012年
建筑設計:SANAA
這個工廠由SANAA設計,除2012年完成的外墻,其他部分于2010年建成。從外看該建筑,視覺上呈圓形,實際上是由兩個半圓形的混凝土外殼連接組成。這一形式優(yōu)化了物流過程,讓卡車有足夠的空間在里面循環(huán)。
維特拉工廠,SANAA? Vitra Campus
維特拉工廠,SANAA? Vitra Campus
維特拉工廠,SANAA? Vitra Campus
維特拉工廠,SANAA? Vitra Campus
第歐根尼(Diogene),2013年
建筑設計:倫佐·皮亞諾
通過“第歐根尼”,倫佐·皮亞諾和他的建筑事務所開發(fā)了一個生活單元,將臨時居住的所有基本功能集中在一個6平方米的適度的生活空間內(nèi)。作為對古代小屋的現(xiàn)代詮釋,第歐根尼是萊茵河畔威爾市建筑群中最小的建筑,該建筑以古希臘哲學家西諾佩的第歐根尼(意大利語為 "Diogene di Sinope")命名,據(jù)說他曾住在一個木桶里,因為他認為世俗的奢侈品是多余的。
第歐根尼 倫佐·皮亞諾 ? Vitra Campus
第歐根尼 倫佐·皮亞諾 ? Vitra Campus
第歐根尼 倫佐·皮亞諾 ? Vitra Campus
維特拉滑塔,2014年
裝置設計:卡斯滕·霍勒(Carsten H?ller)
德國藝術家 Carsten H?ller設計的30.7米高的維特拉滑塔是一座集觀景塔、滑梯和藝術裝置于一體的作品。它由在頂部相交的三根對角線柱子組成,在它們的交匯點有一個直徑為6米的旋轉(zhuǎn)鐘。17米高的觀景平臺為維特拉園區(qū)和周圍的景觀提供了新的視角,該平臺是38米長的開瓶器滑道的起點。
維特拉滑塔? Vitra Campus
維特拉滑塔? Vitra Campus
維特拉滑塔? Vitra Campus
維特拉滑塔? Vitra Campus
維特拉滑塔? Vitra Campus
(本文根據(jù)“有方空間”“建日筑聞”“煙囪PSA”的相關文章整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