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健康危機下的職場人:工作和健康能否兼得?
在2022年2月4日下午,B站內容安全中心員工“暮色木心”在武漢家中突發腦出血,在昏迷前緊急撥打120急救電話,其后,因搶救無效離世。
“暮色木心”于2020年5月加入B站武漢分公司,在近兩年的時間里,他工作認真負責,所從事的內容安全審核工作,是具有全天候特殊屬性的工作,即使是春節假期,內容安全審核工作也不能停。“暮色木心”作為圖文審核組的代組長,他沒有回鄉過年,帶領小組安排了一天八小時、上五休二的春節輪值排班計劃。
不僅如此,字節跳動28歲員工在晚上加班時去健身房鍛煉,突發不適,后經搶救無效離世;上海某建筑設計事務所26歲的設計師趙磊,因過度勞累在租來的公寓中猝死;嗶哩嗶哩武漢分公司一名內容審核崗位員工,因腦出血搶救無效去世,年僅25歲。
近年來,員工死亡的典型案例引起大眾廣泛關注,職場人員的健康形勢嚴峻。
近年職場人員健康問題原因及現狀
睡眠、肥胖問題等現象頻繁出現,職場人員健康狀況現紅燈。
睡眠困擾是造成職場人員心臟問題的原因之一。在這些人群中,相比于更年輕的90后、95后,80后、85后人數比例占大頭。
職場人健康問題在職業上的分布也不均勻,例如,醫護人員、失業、待業人員、設計師等群體中,受到情緒困擾者的比例較高。
肥胖問題同樣也會對職場人員心臟健康產生負面作用。2021年,在80后—95后各年齡段中,職場人員具有肥胖問題人數占比均超過50%,肥胖問題已經成為大勢問題。
與此同時,工作壓力給職場人員帶來的心理壓力也在增長。2019至2021年,職場人群壓力指數不斷上升。經濟發展變化的大背景下,同時也帶來了企業和員工的工作指標的變化。相對于地,目前企業員工心理壓力主要來源于工作瓶頸期、OKR、KPI等方面。
53.3%、39.2%和35.4%,這些數據見證了內卷時代的到來,也從側面展現職場人員受職場壓力所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容忽視。
職場人員易忽視“小問題”,同時就醫意識薄弱。
職場人員雖然經常抱怨自己渾身不舒服,但往往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持樂觀態度。因而雖然知道熬夜,抽煙醺酒,不良飲食習慣會給身體帶來傷害,但又同時做著這些行為。
BOSS直聘數據顯示,僅一成的職場人不用加班;95后年輕一代職場人更是位居每天加班數據榜首。而熬夜加班給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多之又多,因此,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職場人員健康意識仍需提升。
職場人員就醫不積極。
單在職場人員就醫習慣以及花費占比中 ,職場人員自己先買藥吃的占比僅剛好過半,花費10000元以上的人員不到1%。這樣的比例對于職場人員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不太有益,甚至有可能會耽誤他們的就醫時間,從而使自身的健康問題更加嚴重。
職場人員健康現狀需要社會采取預防措施
我國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1/2,勞動者的職業生涯大多超過其生命周期的1/2。這兩個“1/2”決定了職場人群的健康保障工作極為重要。
強加鍛煉,生活習慣有待改善。
不良的習慣,長期忽視鍛煉,也是職場人群出現身體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躺床上看手機、久坐是職場人群最高頻的行為,可見“不想動”已是大多數職場人員的普遍心理。
職場人群運動時間不足,超六成的職場人群一周運動時間在3小時以下,幾乎沒有運動的職場人群占比18%。這些生活習慣,都容易導致亞健康狀態。
養生觀念、補益意識需科學。
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數據顯示,職場人員養生方式最多的是泡腳,占比達70.5%,緊隨其后的是喝養生茶,以及吃保健品、推拿按摩、拔火罐、跳保健操、艾灸等多種多樣的養生方式。
雖然長期養生是職場人員重視健康的趨勢的開始,但不要忽視這些方式的注意事項,要做到真正具有科學的養生意識,做到有效養生,從而保證健康。
線上線下心理健康咨詢,減輕職場壓力。
職場人員咨詢意識的地域分布不均衡。《2022職場人健康洞察報告》顯示,新一線城市線上咨詢人數占比最大,而二、三、四、五線城市還需加強健康咨詢意識。
企業體恤員工民意,提供安全環境。
現在已有許多企業普遍實行“五險一金”政策,為本企業員工的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除了五險一金之外,還有企業提出并開始實踐六險二金,“六險二金”是指五險一金之外再加一險:補充醫療保險;再加一金:企業年金。目前像國家電網,中國煙草,郵政等企業進行了六險二金的實施。除此之外,國內很多企業還在探索其他相關途徑保障職場人員的健康安全問題,許多職場人也表示,很期待未來的工作環境。
除了個體的維護,職場人的健康還需要社會、企業的關注。作為職場人的第二個家,企業對員工職場健康的關注與否也成為了職場人擇業的重要指標。
經濟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企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職業人員是企業所必備的條件,而身體又是革命的本錢。職場人員健康之重要性顯而易見。
但在實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年輕員工因健康問題而去世的現象屢見不鮮,并且讓職場人擔憂不斷,讓大眾嘆息不止。
建構合理而健康的職場生態,為職場人的健康提供長期穩定的保障還需個人、企業、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守護。
作者:李惠芳、盧麗麗、唐思思、楊婷婷、朱昱軒
指導老師:高殿鴻
學校:華龍網—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數據來源:
【1】微博職場健康相關詞條
【2】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3】前程醫生和丁香醫生聯合發布《2022職場人健康洞察報告》
【4】脈脈數據研究院《職場人壓力報告2020》
【5】BOSS直聘數據報告
【6】Talking Data《2021職場人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7】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8】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2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