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教授歧視女性?公共討論別成一地雞毛
人物簡介
馮鋼,1953年生于浙江杭州,現任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古典及現當代社會理論、社會心理學、政治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社會發展理論)、現代社區發展。最近,馮鋼4年前的一條關于推免生的微博被網民挖出,引發了一場關于“女性是否適合走學術道路”,以及“是否存在性別歧視”的爭論。
輿情要點4年前微博被翻出
10月19日晚,馮鋼發現自己的微博被不停@,他點開一看,被轉發的是發布于2013年10月5日的一條微博,原始微博的評論和轉發數以千為單位增長,其中不乏侮辱和謾罵。
23日,這條微博受到更大范圍關注,他在微博中寫道,“根據以往經驗,女生讀研后繼續走科研道路的十不足一,讀研期間也少有專心學問的,大多混個文憑準備就業……真為那些有心走學術之路的考生擔心啊。”在另一條和微博網民的對話里,他又說“歷史證明學術界不是女性的地盤。”正是這兩條微博引起了爭議,社會反響不斷。
10月24日,一些主要以女性為主的博士生、碩士生以聯名信的方式要求馮鋼道歉,涉及國內外多所高校。同日,馮鋼接受《每日人物》的采訪,試圖澄清相關問題,表示要求致歉的人“百分之一百曲解了”他的微博,強調其本意,是“說推免怎么才能成為更好的選拔相應人才的制度”。事情已經過去4年多了,如果不是被重新提起,他差不多要忘記寫過這條微博了。
但他還是被卷入了輿論漩渦。
11月4日,新京報旗下微信公眾號“剝洋蔥people”發表文章《馮鋼,女權的“敵人”》,以人物特稿的形式展示了馮鋼的為人、為學的特點,但并未就他批判研究生推免制度中的性別議題而展開。
同日,此文的被訪者之一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周韻回應稱,該文對她的觀點避重就輕。她發表《關于馮鋼:被反復洗刷的歧視和前路漫漫的平等》一文,試圖再次澄清自己的觀點,與馮鋼進行對話。這篇文章也在社交媒體中存在爭議。
11月6日,《三聯生活周刊》刊登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趙鼎新對于馮鋼言論的回應。他以在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就讀博士的27位學生為例(11位獲取了博士學問的女生有9位在世界各大學教書,9位獲取了博士學位的男生中有7位在世界各大學教書),反駁馮鋼。
論戰變罵戰 輿論失焦
雖然有不少網民支持馮鋼的觀點,認為他只是在陳述事實,談不上性別歧視,人們討論具體事實不應該太“玻璃心”,但爭議仍在持續。除了媒體評論,不少網民在微博、知乎、豆瓣等平臺批評馮鋼,要求其道歉。
微信公眾號“剝洋蔥people”的文章中,透露了馮鋼的成長經歷。這位教授在大院里長大,小時候一身“痞子氣”。20世紀80年代,這位“從小學到高中沒有一個老師不討厭”的“不良少年”,走進大學校園,當起了教書匠。這個大學里的“異類”卻頗受學生喜愛,喊他“馮頭”。
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這位有點“痞子氣”的教授終于忍不住了。10月19日晚,他在微博上回復了幾條后,發微博稱:“我忍了很久了,這次我不忍了,怎么的,我奉陪到底!”接下來幾天,他與網民從論戰變為口水戰甚至罵戰。
在對罵中,他說出了后來被認為是性別歧視實錘的言論——“歷史證明學術界不是女性的地盤”“醫護界不是女性的地盤”,其中夾雜著刻薄、涉及人身攻擊的粗話,并表示“我活十輩子都不可能道歉”。
以“對懟”方式回應謾罵,升級了這次爭議。至此,輿論質疑從性別歧視,又擴大到公共對話的失范。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孫立平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說,他也會有馮鋼的擔心,但他不會說出來。從馮鋼的回應看,有些話確實不妥。但馮鋼沒覺得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妥。微博被禁言后,他在微信“朋友圈”抱怨,“這世道,別人可以罵我,我卻不能反罵……”
媒體評論摘要
《新京報》:浙大“馮鋼事件” 公共爭論別過于“玻璃心”
無論是“女子讀研不如男”是真,還是“女子讀研多過男”是真,或者兩者通過統計之后發現都是真,我們要關注的不僅是可能的性別歧視言論,更要關注的是造成此種情況的結構性要素,呼吁或推動應該改變不平等的基于性別形成的文化、社會、經濟、權力等要素。
用正確輿論來迫使某些人不再講性別歧視的言論有其重要性,但用正確的輿論去呼吁改變性別歧視的結構性因素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紅網:表面強硬無益于解決問題
我們擁躉正常的權利表達和申訴,但也絕不認可無端的指責。在這起微博罵戰中,馮鋼教授表現得過于剛直,作為一個擁有社會學家頭銜的教授,在輿論的箭鏃下把自己豎成了靶子。
我自巋然不動的強硬,表面上是表達一種態度,其實無益于問題的解決,只會在輿論的黑洞里越陷越深。
不解釋是自信的表現,但同樣也是以暴制暴的冷暴力。別人罵人那是他們素質低下,但馮剛教授完全可以梳理思路,把本意解釋清楚,扎扎實實地懟回去,這才是最有效的回擊。
或者,他完全可以依托自身資源,通過媒體向大眾解釋他的本意。可遺憾的是,他沒有如此。如果對罵可以解決質疑,那我們就不需要什么理性了,完全可以憑借聲音高低壓倒對方。
網民評論摘編
@萌21琳:支持馮老師,太多人喜歡靠斷章取義來給別人扣上各種帽子批判一番。
@大山深處挖猹的板藍根:作為社會學家,馮鋼不探討造成這個問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理念,卻在話里話外感嘆女生求學深造是對資源的浪費,認為女生應該給男生讓路,不管她自己本身是不是優于男生。畢竟“學術界不是女生的地盤、醫學界不是女生的地盤”這些話是他自己說的。
@mengameng123:作為理智的人更應該聽取不一樣的聲音,然后判斷自己到底對不對。你覺得自己對的就一定對嗎?
@沐熙佳悅:作為大學教授,要對自己言論所帶來的社會效應有清醒的認知吧。一吐為快雖然過癮,但也要考慮造成這種現狀背后深刻的原因。不嘗試解決問題,這么做只會在現狀上添油加醋。
輿情點評
在性別平等已是普遍共識的輿論場中,馮鋼的那些言論受到批評并不意外。但遺憾的是,輿論的討論并沒有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一方面,馮鋼的言論在當下輿論場中確實有些敏感;但另一方面,不少反駁他的觀點也是產生于對他觀點的斷章取義,加之馮鋼被激怒后言語失范,使輿情升級,論點最終失焦。
除了對于推免制度的質疑和對于女性能否堅持科研的擔憂,馮鋼并沒有什么刻薄的語言和歧視性的表達。他真正所不悅的,不是女性占據了推薦名額,而是假如女性不能夠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反而浪費了這種資源。如果換位思考,作為導師,當然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
平心而論,公共討論時難免夾雜情緒,但還是應保持理性和克制。我們更應當看到,有些言論雖然刺耳,但可能是事實,更需要關注事實原因和解決問題。
理性克制的公共討論可以促進社會進步,否則就像這次傳播鏈展現出來的一樣,各說各話,按群分場、站隊,基于傳播節點而不是問題的出發點形成觀點,刻意撕裂本不應撕裂的認同。
沒有公共辯論精神和規則,不在意說話者本身的意圖和問題語境,偶發的非理性言詞,又使辯論變口角,口角變罵戰,放大了瑕疵,放走了本質。
輿論戰后一地雞毛,營銷號借機圈粉,討論變成泄憤,不會達成任何共識,都背離了觀點各方的初衷,為互聯網增添了一次有傷痕的記憶,造成幾敗俱傷。
公共討論失范更進一步的后果是,輿論場的戾氣讓那些本想理性討論、試圖解決問題的人,因為擔心受到攻擊,不再愿意參加討論,不愿關心公共事務,對現實推動有限,反而分化認同。
因此,作為公眾人物,應了解自己在輿論場具有影響力,在輿情中保持克制,而網民也不必過于敏感。
(原題為《浙大教授馮鋼歧視女性?切莫讓公共討論變成一地雞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