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起底退保灰產:手續費可達60%、付費“教學”收割、層層下線抽傭
文/路世明
編輯/大風
眼下,消費者對各類保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據銀保監會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保險業共有法人機構238家,總資產共計24.6萬億元,提供保險金額10629.9萬億元,保險資金通過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融資20.4萬億元。從2017年起我國已經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地位。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程度還相對落后。而在快速發展的當下,保險行業也衍生出了一條退保的灰產鏈。近日,上海銀保監局公布了打擊“退保灰產”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效。通過配合,公安部門已破獲了數起“退保灰產”犯罪案件,依法拘捕96人,其中40人以職務侵占罪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決,其余涉案人員處于被批捕或取保候審狀態。
由于其相對隱蔽的特性,退保這門生意仍然保留著一定元氣,仍然有不少保險消費者深受其害。
退保灰產引流廣告
在各大內容平臺進行引流,以全額退保進行誘導。再憑借“釣魚”方式取得所謂的證據,鉆法律空隙、瞄準保險公司“投訴量”的痛點,完成全額退保后收取50%的高昂手續費。同時,后續引導客戶重新配置保險、販賣客戶信息,都是一筆筆可觀的“利潤”。
而通過相關調查,鋅財經進一步地了解到了這一灰色產業的具體“套路”。
“全額退保”憑什么?
對于一款長期繳費的保險,退保通常有兩種情況。首先,在猶豫期內退保,保險公司會全額返還保費。其次是在猶豫期后退保,只退保單的現金價值。
每一份長期險保單,都會有對應的現金價值表。在多數情況下,現金價值都是低于保費的,尤其是前幾年,現金價值更低。2000元左右的保費,基本只能退幾十塊錢。巨大的落差,讓不少想退保的消費者開始尋求全額退保的辦法。
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在保險銷售過程中保險業務員有不合規的地方,那么消費者就可以通過投訴來實現全額退保。可對于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基本都不知道該如何投訴,或者說如何投訴才有效。于是,市場上出現“全額退保”相關的公司。
但在暴利的驅使下,全額退保逐漸失控,形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即便近年來相關機構、部門對此現象進行了不斷地打擊,但通過鋅財經的最新調查可以看到,這個產業仍然存在,且頗有正常運行的感覺。
在各類平臺搜索“保險咨詢”、“保費”等關鍵字眼,會出現一些打著“全國任意地區、任何保險公司、任意險種,全額退保,安全快速,100%退單成功。”之類標語的商家海報、軟文。
在成功加到一名“專業代辦”人員的微信之后,鋅財經以保險消費者的身份獲取到了一些相關情況。對于退保中介來說,獲取客戶的保單信息是第一步,而通常保單上包含了消費者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等較多個人信息。
與退保中介溝通截圖
保險從業人員小張告訴鋅財經:“也有直接發送一份調查問卷的,相比起來所涉及的信息更多。尤其是關于業務員賣保險的整個過程,會問及一些是否有違規的情況。比如是否存在業務員代理簽名?業務員有沒有提供或出示過《人身保險投保書》?”
退保中介之所以從業務員下手,是因為業務員不合規操作,恰恰是保險法規定的違規行為,也是他們入手的關鍵。
而如果問卷所問及的一些問題都不存在,那么退保中介又會進行下一步的“釣魚”取證。簡單來說就是給消費提供一系列話術,并且指導消費去和業務員聯系,開始套話。
如果業務員在溝通過程中作出了一些對自己不利的陳述,那么這段電話錄音或者聊天截圖就會被保留下來,作為“證據”。比如在與鋅財經的溝通中,前述的退保中介便提及了是否有返傭的情況,并進行了“取證”誘導。
與退保中介溝通截圖
根據保險法第116條規定,保險公司不得有以下違法違規的具體行為。如欺騙以及損害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合法權益;誘導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等等。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但由于線下保險業務員的業務能力參差不齊,難免會有些業務能力水平差的人出現以上行為。如果出現相關問題,退保機構就會緊緊抓住漏洞,鉆法律的空子。
而銀保監會如果接到類似投訴,按照法律規定或者銀保監會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會對保險公司進行處罰。多數保險公司為避免處罰,或者控制投訴的數量,就不得不在退保問題上妥協,基本都會同意100%退回保費。
然而,在實現“全額退保”之后,慶幸之余的消費者并不會意識到,高昂的手續費下,新一輪的套路又將上演。
暴利灰產,套路不斷
可以肯定的是,所謂的“全額退款”絕非是無償服務。
在溝通過程中,鋅財經也有意向“退保中介”詢問了費用相關問題。該中介表示,在退保之前需要收取500元的定金,成功實現全額退保后,則會收取退保金額20%的“尾款”。
與退保中介溝通截圖
而在接受采訪時,另外一名保險行業從事人員小孔(化名)告訴鋅財經:“你挺幸運的,相比其他退保中介,你這個費用比例在這個產業內可以說是最低價。一般來說,成功全額退保后,基本都會收取30%~60%的手續費。”
為了具化金額,鋅財經以市面上較為火熱的“達爾文6號”重疾險為例,在男性、30歲、保終身、50萬保額、30年繳費的條件下,第20個保單年度該重疾險的累計保費為106600元。
來源:達爾文6號現金價值表
也就是說,在成功實現退保之后,退保中介按照20%收取將獲利21320元;按照30%~60%收取,將獲利31980元~53300元!
但如此暴利的生意,對于退保中介來說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如果沒有“退保保證金”的前提下,按照正常的退保流程,妥協后的保險公司會將全額保費打到消費者的賬戶上,如果消費者一旦反悔不愿支付“尾款”,退保中介也有可能白費周折。
不過,通過不少保險公司所發布的信息可以了解到,針對客戶反悔的情況,退保中介甚至會派出兩至三人的“催收”小組上門收費,采取堵門、跟蹤、威脅的方式迫使消費者就范。
而相比代理退保的模式,“授課”的方式對于退保機構來說風險更低。
經小孔自述,鋅財經了解到還有一種指導“學習”的模式。有部分退保機構會讓投保人學習如何與保險公司、監管機構交涉,以達到退保目的,但這種方式需提前支付4500元學費。
至此,退保灰產的套路仍然沒有結束。
不少退保機構在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之后,首先會以“極為專業”的態度,誘導消費者投保新的保險產品再次牟利。消費者添加退保中介的“新馬甲”并成功購買新保險,退保中介則又會賺取到60%保費的傭金,而常見的重大疾病保險,保費基本都在五六千元左右。
如果遭到消費者的否定之后,退保中介又會以“所有錢對半分”來迷惑消費者,建立合作關系。
簡單說,就是消費者引導親友來退保中介這里購買保險,然后再引導全額退保,最終到手的傭金和全額退保的手續費,會以五五開的形式瓜分。
從高昂的退保手續費,到離譜的學費,再到保險傭金、發展下線對半分,一魚多吃讓退保機構玩的風生水起,這門“暴利”的生意也成為保險行業的一顆毒瘤。
得不償失,擺正姿勢
從整個保險行業來說,“退保灰產”一直以來是行業監管與防控的重點。
據統計顯示,2020-2021年,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分別為11.4萬件、16.3萬件,同比增速分別為21%、44%。
但是,由于保險灰產行為與保險產品服務掛鉤,存在一定周期,灰產行為由此也存在一定的隱藏期。
另一方面,保險大數據并未做到如銀行征信系統的完備性與真實性,且部分原始材料存在不對稱性,如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實際出資人并不一致等情況,導致數據的穿透監管存在困難。
綜合因素之下,退保這條黑色產業鏈是屢禁難止。甚至,有的退保機構還通過利益分成的方式拉攏保險業在職業務員或離職業務員提供“客源”,或分散“蹲守”各家保險公司營業場所“攔截”客戶。
而拋開行業,對于消費者個人來說,退保的風險也顯而易見的。
以前文所述“達爾文6號”這款重疾產品來說,第20年現金價值為81310元,全額退保為106600元,確實相比于原來直接退保拿到手的金額會高一些。但仔細算算,去除最低20%的手續費后,消費者最終按到錢基本和正常退保持平。
重要的是,還不算整個全額退保過程中的時間以及其他費用成本。
小孔告訴鋅財經:“給完退保中介錢其實剩不了多少,如果遇到的保險公司不肯妥協,那肯定會很麻煩。后面又要舉證又要談判的,周期比較長、風險也挺大,根本不值當。而且,不同險種、產品,有時候通過中介退完,還沒有自己正常退保拿到的多,那更不值了!”
除了錢,信息的泄露也尤為重要。退保中介在退保過程中,一定是需要投保人提供個人保單、身份證件、銀行卡、手機號碼等私密信息的。如果將這些信息販賣,那么必然會給個人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究竟該如何正確退保、保護自己的權益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有確鑿的證據下,消費者可以先和保險公司進行協商處理。一般保險公司都會有相關部門處理投訴問題,直接撥打保險公司官方客服電話,按照提示進行按鍵操作即可轉接到投訴熱線。
在沒有達到自己的想要的結果時,也可以通過撥打銀保監會投訴電話,或者通過銀保監會官網投訴渠道,提供掌握的違規證據,維護自身的權益。如果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結果,還可以委托律師起訴保險公司。
不過,保費太高造成經濟壓力太大、新舊產品的保障差別很大,針對這些個人原因退保的情況,從業8年的小孔表示:“在猶豫期內的可以盡快退,不在猶豫期內的,要么接受退保險現金價值,要么選擇減額交清,也就是將保單的現金價值轉變為后期保障所需的保費,保額降低,保障將繼續。”
來源:百度百科
總的來說,退保灰產不僅擾亂保險公司的正常經營秩序,嚴重危及了保險行業的健康,也給信息壁壘另一端的保險消費者帶來了不可預計的損失,損害了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但可以相信,隨著信息差的縮小,以及監管的趨嚴、數據的完善,退保灰產會得到有效的遏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