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別哭,你現在是我的妻子了”
原創 埃麗卡·法特蘭
想象這樣一個情景:一位年輕的未婚女性走在街上,突然沖出幾個男子將她擄上一輛車,并宣布她已經成為某人的“新娘”——而新郎可能是她完全不想嫁,甚至完全陌生的男人。
這樣的行為在大多數國家被稱為“綁架”,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罪名,但在極少數的國家里,它卻是一種根深蒂固的風俗,比如在地處亞洲腹地的國家吉爾吉斯斯坦,這種綁架就有一個專名:阿拉卡丘(Ala kachuu),直譯過來就是“搶奪并逃跑”,但英文通常翻譯為“Bride Kidnapping”,綁架新娘。
即便2013年吉爾吉斯斯坦就頒布法律禁止搶婚行為,但傳統和習俗的力量遠比想象中強大。根據學者統計,吉爾吉斯斯坦1/3的婚姻都是通過綁架新娘的方式完成的。2021年4月,吉爾吉斯斯坦一位27歲女性艾扎達因反抗搶婚而被殺害,這一事件點燃了吉爾吉斯斯坦女性的怒火,她們奮起抗議由來已久的“阿拉卡丘”習俗。
吉爾吉斯斯坦女性在首都比什凱克街頭示威
圖源網絡
挪威人類學家埃麗卡·法特蘭的游記《中亞行紀》中就記載了她在吉爾吉斯斯坦遇到的幾位被搶婚女性的故事。她遇到的女性中,有被閨蜜的未婚夫搶婚的,有被陌生人搶婚的,還有被朋友的父母授意搶婚的俄羅斯族女性——是的,即便不是吉爾吉斯人也不能幸免。搶婚并不是社會發展遺留下來的單一陋習,而是環環相扣的文化習俗中的一環。共同促成搶婚合理化,并將女性死死綁在非自由家庭關系中的,還有相當保守的貞操觀念,因此,被綁架的新娘有90%會選擇接受現實。
閱讀法特蘭縱貫歷史與當下的游記,會令人震驚且慚愧。震驚的是在高度發展的現代文明中,居然還殘留著這樣野蠻的傳統,慚愧的是發現自己遠沒有了解過亞洲腹地的這些鄰國,即便是已經了解了的,也幾乎都是刻板印象。跟隨法特蘭深入中亞五國,能感受到時間的遲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古老與年輕的對沖,復雜而瑰麗的歷史文化,徘徊在文明邊緣的人們——沒有人能看清中亞世界將走向何方,正如沒有人能告訴那些被搶來的新娘,她們的未來究竟在哪兒。
《中亞行紀》
(挪威)埃麗卡·法特蘭 著,楊曉瓊 譯
別哭,你現在是我的妻子了
選自《中亞行紀》
01.
“搶婚是我們的一個傳統,但這是錯的”
十九歲的瑪麗亞姆盛裝打扮,準備參加閨蜜的訂婚聚會,她非常為閨蜜開心。婚禮的日子已經確定,瑪麗亞姆要當伴娘。她不太了解新郎,但是閨蜜似乎很久都沒這么開心了,這才是最重要的。此時距離瑪麗亞姆離開她的小村莊來到比什凱克學習德語正好一年時間。這一年里,她與一個同學相愛并成為情侶,但他們倆都覺得考慮結婚還太早了。瑪麗亞姆還要在大學里待四年,并有意在畢業后移居德國。
瑪麗亞姆到聚會現場后不久,朋友的未婚夫就問她愿不愿意一起出去走走。一走到外面的人行道上,他就要求她上一輛車。她認出坐在駕駛座上的年輕男子跟她是同一個村的。
“我要帶你去見我父母。”朋友的未婚夫說。瑪麗亞姆以為他在開玩笑,打算一笑了之。未婚夫也笑了,但是過了一會兒,他的五個朋友出現在了門口。他們把瑪麗亞姆推進車里,自己也跳上了車,關上門。然后車子開動了。
慢慢地,瑪麗亞姆反應過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她知道自己動作要快,趁他們還在城里。車子在紅燈前停住時,她設法逃下了車。她奔向一輛停在巴士站的小巴士,迅速爬到車上。但那男人的朋友追上了她,把她拉回街上。瑪麗亞姆竭盡所能地反抗,但沒有尖叫或大哭。她不想制造丑聞。畢竟她知道這些男人是誰,他們都是同一個村里長大的。他們還是她的朋友。
在漫長的行車途中,朋友的未婚夫想盡一切辦法來說服瑪麗亞姆。他告訴她,他從沒有愛過她的朋友,他跟她訂婚只是為了接近瑪麗亞姆。他說他愛她,沒有她活不下去,如果她不跟他在一起,他就自殺。他還威脅她:如果她不跟他結婚,他會跟蹤她。他會讓她永遠不得安寧。瑪麗亞姆害怕了,不是怕他對她做什么,而是怕他會傷害自己。
這場綁架有那么多的目擊者,很快就有人告訴瑪麗亞姆的家人和朋友發生了什么事。他們到了綁架者家里以后,他們全都在那兒:她的父母,朋友,她的男朋友。她的母親哭了。瑪麗亞姆哭了。她的男朋友哭著求她跟他回城里。
“我當時太年輕了,真的相信如果我走了,他就會自殺。”瑪麗亞姆說。這時距離她被綁架已經過了七年,她現在二十六歲了。臉上還沒有皺紋,臉型較大,棱角分明。她穿著一身紅色絲絨運動服,一邊跟我講述她的故事,一邊給小女兒哺乳,孩子五個月大。她去見朋友時,在婆婆和丈夫聽不到的地方,能夠自如地講話,但是她沒有告訴我她的真名。安全起見。這種事人們一般不會討論。
婚禮一個月后才舉行,但是按照傳統,瑪麗亞姆在此期間要跟未婚夫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一天的時間內,她的生活天翻地覆:她在城市里的學業與生活都結束了。她不得不嫁給朋友的未婚夫,一個跟父母住在一起的農民。
最初的那段日子,瑪麗亞姆經常哭。
“他安慰我,讓我別哭了,”她說,“他很好,很耐心。好在時間久了,情況就慢慢好了。”
瑪麗亞姆沒有完成學業、移居德國,如今她成了一個忙碌的農婦。她的丈夫和公婆總共有十五頭牛,一百頭羊,五十只母雞和十五只鵝。要干的活兒多得不得了。瑪麗亞姆也成了兩個小女孩的母親,并想要再生兩個孩子,男孩。
“我覺得我很幸福。他是個好男人。孩子出生之前我常常想到以前的生活,但是我現在再也不想了。”她把小女兒從乳房邊舉起,滿含愛意地看著她。小女孩不開心地嗚咽著,但瑪麗亞姆只是看著她便滿臉幸福。“我想讓我的女兒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找份體面工作,事業有成,”她說,“我不想讓她們像我一樣這么早結婚。我希望她們能自己選擇丈夫。搶婚是我們的一個傳統,但這是錯的。”
瑪麗亞姆的母親也是被綁架的。綁架她的人是跟她在同一家工廠上班的同事,比她年長三歲,一天下班后,他在街上綁架了她。她痛哭不已,但是不得不留在未來的丈夫家,這個人之后成了瑪麗亞姆的父親。
“女兒被綁架后把她接回來是丟人的事,”瑪麗亞姆解釋說,“尤其是如果女兒已經不是處女了。如果我不答應結婚,這就是一樁丑事。對男人來說也不容易。我再也沒見過我的前男友。去年,我弟弟的女朋友被綁架了。雖然她愛我弟弟,但她還是選擇嫁給綁架她的那個男人。”
02.
“為了孩子,我沒有選擇”
二十一歲的蘿扎是在一天晚上從化妝品店下班回家的路上被綁架的,此時她已經在比什凱克生活了三年。這一切都不是意外:綁架她的男人知道她下班的時間,以及她通常走哪條路回家。在蘿扎獨自走到一條空無一人的昏暗街道上時,他動了手。他借了一輛小巴士,并帶了十個村里的朋友。這些朋友強行將蘿扎拖進小巴士里,把她綁在一個座位上。
“我已經綁架了你。你要做我老婆了。”坐在駕駛座上的男人宣布。蘿扎隱約記得他是村里人,她離開了村子,就絕沒有回去的打算。她和姐姐現在住在城里了。她們的父母都已過世。那村子已經猶如前世。
回男人家的路途要花好幾個小時,小巴士上的男人們已經喝得醉醺醺的,并且還在喝酒作樂。伏特加的酒瓶丁零當啷,被傳來傳去,氣氛愉快。沒有一個人關心蘿扎的眼淚。他們抵達村子時,他的祖母已經站在那里,準備了一條白色的大披巾。蘿扎知道,假如讓她把披巾披到自己頭上,就意味著她同意了這場婚事。他的家人已經準備好婚宴(toj)。許多客人已經吃上了。
蘿扎不想結婚。她喜歡與姐姐在比什凱克的生活,并且很開心。況且,她不喜歡這個綁架她的男人。他完全不是她喜歡的類型,粗俗、土氣,跟英俊完全不搭邊。他比她大五歲,在建筑行業工作。但她還是讓他的祖母把那條白披巾披到了她的頭上。
“我哭累了。”蘿扎說。她身材嬌小,穿著一件黑色長毛衣和一條牛仔褲,圓圓的臉配著一頭短發。
她堅持在我的酒店房間見面,這樣就沒人能聽到我們的談話內容,我也答應不公開她的真實姓名。我們在一個地方小鎮上,這座小鎮位于巍峨的天山之下,在這個國家的最西邊。每個人都相互認識,到處都有耳目。
第一天晚上她沒有跟他發生性關系,但他們并肩睡在同一間房里。第二天,伊瑪目來看他們。他讀了《古蘭經》,并為他們進行了伊斯蘭婚禮儀式(nikah)。第二天晚上她跟他上床了,此時他們就是夫妻了。
第一年很苦。蘿扎不想跟丈夫或者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她覺得自己沒法跟他離婚。
“吉爾吉斯人不贊成離婚。”她說,眼淚順著臉頰靜靜地流下來。她用力吸了一下鼻子。
“你愛他嗎?”
“不愛,但我習慣他了。”
“他跟你解釋過為什么要綁架你嗎?”
“他說他喜歡我。”
“他就說了這些嗎?”
“對。”
在第一個孩子快出生的時候,蘿扎和丈夫搬出了他父母的房子。他們無法原諒兒媳在嫁過來第一年竟說不想跟他們住在一起,對她很差。他們的大兒子現在六歲,第二個孩子也是個男孩,是一年前出生的。
“有了小兒子以后,我就不再想著離開他了,”蘿扎告訴我,“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我不得不跟他過下去,為了孩子。我沒有選擇。我又能去哪兒呢?我沒工作,沒文憑,沒有自己的錢。他也不算一個壞男人,真的。他不喝酒,也不打我。他尊重我。”
她擦干淚水,準備起身離開。我給了她一點錢讓她坐出租車回家,因為她自己沒有錢。這筆車費大約為六挪威克朗。
03.
“我以為他們不會綁架俄羅斯女孩”
“你完全可以用我的名字。”葉連娜說。她一直坐在這兒,安靜地聽著蘿扎的故事。有時候蘿扎或者我卡住了,找不到合適的俄語詞匯時,她會出來幫忙。她二十三歲,穿著牛仔褲和皮夾克。因為下雨,她戴了一條頭巾,一縷縷栗色的長發從頭巾下面露出來。她的臉曬成了褐色,這讓她明亮的藍眼睛顯得更藍了。
“我以為他們不會綁架俄羅斯女孩。”我說。
“我也這么以為!”葉連娜說。接著她開始告訴我:五年前,當時她十八歲,來比什凱克學經濟學。寒假時,她回村里看望母親。因為她母親在村醫院里,她獨自一人在家。她父親幾年前去世了,姐姐在比什凱克。葉連娜到那里幾天后,鄰居打電話說他們最小的孩子生病了,問她能否跟他們的女兒一起去買些藥。葉連娜從小就認識這家鄰居,他們的女兒布布薩拉是她最好的朋友之一。布布薩拉的父母安排了一輛車送她們,兩個女孩坐上了車后座。
葉連娜沒見過前面坐著的兩個年輕男子,但布布薩拉知道他們是誰。兩名男子將她們送到醫院,但那兒的藥店關門了。回來的路上,車子停了一下,布布薩拉的叔叔突然跳上了后座。他用力把門拉上后,司機猛踩油門。他們開出了村子,全速開過另外兩個村子。葉連娜和布布薩拉開始哭喊,不顧一切地想讓他們停車,但沒有用。這些男人料到了她們會反抗。叔叔緊緊抓住了布布薩拉,其中一個年輕人到后座抱緊葉連娜。葉連娜不敢相信這事竟然會發生在她的身上。畢竟她是個俄羅斯人!
路上,葉連娜成功說服了那些男人停車讓她們上廁所。一走出他們的視線,她就抓住朋友的手說:“快點,我們跑!”這對朋友盡可能快地跑了。當時是冬天,天已經黑了,地上的雪積得很厚。她們不知道自己正在往哪兒跑,但沒關系,只要趕緊逃走就行。她們身上幾乎沒有穿御寒的衣服。如果她們整晚都得在戶外怎么辦?要是碰上了狼怎么辦?葉連娜無須擔心,因為三個男人很快追上了她們,強迫她們回到車上。
“放我出去!”葉連娜尖叫起來,“我要回家!”她又是叫,又是踢,又是打,卻無濟于事。
“冷靜,你這樣只會把事情搞得更糟。”司機在前排咕噥。
他們在晚上九點到了司機家。他的親戚全在那兒了,一間屋子的桌上擺好了婚宴吃食。葉連娜和她的朋友被帶去了另一個房間,很快,一個駝背的老婦人就拿著一塊白色大披巾走進來。
“我不要戴那玩意兒!”葉連娜尖聲叫道。她絕不會嫁給那個男人。她根本不認識他!對她來說,他只是個男人。好幾個親戚進房間來勸她,但是葉連娜只對他們叫喊。一個姨媽試圖硬給她套上一件保暖的毛衣,她鉚足力氣把她推倒了。
有那么一會兒,葉連娜和布布薩拉被單獨留在房間里。葉連娜一刻都沒有浪費。她找到一把椅子,開始推墻上一扇位置很高的窗戶。她剛剛成功,綁架她的人就出現在了門口。
“你要去哪兒?”他問。
“我有男朋友了!”葉連娜喊道,“我懷孕了!”為了脫身她什么都說得出口。
“真的?”年輕男人的臉頓時變得煞白,“我不會照顧另一個男人的孩子,你要知道。”
“那就放我走!”
但他不打算這么做。再次只剩她們倆時,葉連娜拿出手機撥通了姐姐的電話,她的姐姐是律師。起初她姐姐很憤怒。她怎么能那么蠢,竟然上了那輛車?她在想什么?之后她要求跟綁架犯的家人通話。
“你們綁了一個俄羅斯女孩。如果你們不在五分鐘之內開車把她送回家,我就去報警。”她威脅他們。
一個小時后,大約是經過了許多討論,這家人開車把葉連娜送回去了。此時已經是十一點了。葉連娜的心里滿是逃過一劫、安全回家的解脫感。但是布布薩拉得留下。她叫葉連娜通知她的父母,好讓他們來接她。但是她們到這時還不知道,布布薩拉的父母就是整件事的同謀。
在回去的車上,綁架她的人繼續向她施壓,盡管已沒有那么強勢。
“你為什么要回家?告訴你姐姐你要跟我們一起生活!”
當天晚上,這個司機跟布布薩拉結婚了。她沒有抵抗的力量,同意了這場婚禮。
經過這一切,葉連娜以恨不能更快的速度回到了比什凱克。接下來的兩年里,她都離那個村子遠遠的,連放假都不回去。布布薩拉的婚姻不幸福。結果證明她的丈夫熱衷家暴,好幾次她逃去了葉連娜母親家。有一次,葉連娜也在家。那男人來接妻子回家,像之前一樣說自己愿意悔改,葉連娜問他為什么要打她的朋友。
“如果當初跟我結婚的是你,一切都會不一樣。”他回答。
如今布布薩拉有兩個小孩。第三個孩子流產了。她的丈夫在她懷孕期間也動手打她。
“他現在又娶了一個老婆,”葉連娜搖著頭說,“吉爾吉斯男人比俄羅斯男人還差勁!”
那場綁架發生三年后,葉連娜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哈薩克男人。兩個月后,等葉連娜拿到會計資格證,他們就要結婚了,然后搬去圣彼得堡開始一段新生活。布布薩拉選擇留在暴力的丈夫身邊,葉連娜擔心自己的朋友,但很高興自己當時逃脫了。
“對我來說,留下從來不是一種選擇。我對于離開那里絲毫不感到羞愧。我不是吉爾吉斯人,我只想回家。”
04.
阿拉卡丘,就是女人違背自己的意愿被擄走
在吉爾吉斯語中,搶婚的傳統被稱為阿拉卡丘(Ala kachuu),“搶奪并逃跑”。沒有確切數據表明在吉爾吉斯斯坦,每年究竟有多少年輕女人被綁架并強迫結婚。羅素·克萊恩巴赫(Russell Kleinbach)是一位社會學教授,是少女庇護所協會(Kyz Korgon Institute)的創立者之一,該組織的目標是結束中亞的新娘綁架行為。
羅素·克萊恩巴赫花了許多年研究這一現象,他估計吉爾吉斯斯坦有1/3左右的婚姻都是這種類型的。在農村,這一數字達到50%以上,也就是說,每年有一萬一千八百個年輕女人被綁架,每天三十二個,每四十分鐘一個。超過90%的新娘會跟綁架她們的人一起生活。
一個女人(右一)正揮鞭驅趕四個騎著馬打算“綁架”她的男子
吉爾吉斯草原,1871—1872年間
“許多人聲稱阿拉卡丘是一種古老的游牧民傳統,但這純粹是胡說。”巴努爾·阿卜迪耶瓦(Banur Abdiyeva)是一名律師,也是女權組織“領導者”的負責人。“大家都以為民族史詩‘馬納斯’(Manas)提到了這一傳統,但這其實是一種廣泛流傳的誤解,因為幾乎沒人讀過整篇史詩。‘馬納斯’一次都沒提到過阿拉卡丘!在古代,女人有時會在戰爭時期被綁架,年輕情侶也可能因為父母不同意婚事,或者新郎不想付‘聘禮’(kalym)而一起私奔。這在今天也還在發生,但這不是阿拉卡丘。女人違背自己的意愿被擄走才是阿拉卡丘。這種所謂的傳統始于蘇聯時代的集體化時期,在蘇聯解體后變得越發盛行。”
綁架者此前只會面臨十萬索姆的罰款(約合一萬一千五百挪威克朗左右)以及三年的活動自由限制。偷羊的處罰都比這嚴重。在“領導者”和其他各方的努力游說下,2012年,法律處罰增加到七年的無條件監禁,如果被綁架的女孩未成年,則是十年。
然而,受到處罰的風險極小。根據少女庇護所協會的數據,一千五百個男人中只有一人因搶婚被判刑,迄今為止,只有兩個男人依據新法被判處監禁:一個案例是年輕女人自殺了;另一個案例中,一名離異男子綁架了一名十六歲的少女三次。他在第一天晚上就強奸了她。她的父母不希望她嫁給這樣一個男人,把她接回去了。于是他再一次綁架了她。最后,這對父母報了警。庭審期間,這個女孩不得不回答公訴人的問題:為什么她要拒絕跟這個男人和他的家人生活在一起,拒絕這樣一份有保障的生活?他對她來說不夠好嗎?
“我們的社會極具侵犯性,”巴努爾說,“雖然非常熱情好客,但是吉爾吉斯社會其實很冷酷。隨便什么就能讓人突然爆發,對彼此大喊大叫或者打起來。家暴十分常見,甚至輩分不同的人也會大打出手。我們得培養一種更寬容、更平和的文化。但怎么去培養呢?”
摘編/排版:九筒
配圖及封圖來源:《阿拉卡丘:奔逃》
《少女的沉默》《獵物新娘》
原標題:《“別哭,你現在是我的妻子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