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園區懇談會|面板企業提前布局保住供應鏈,紓困政策加速兌現
【編者按】
疫情常態化下,如何破解產業鏈、供應鏈堵點?企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如何把握和看待產業新趨勢?園區建設如何適應“閉環”管理的需求?如何在疫情困擾下服務好企業,留住企業,吸引更多企業共建高質量產業集群?澎湃新聞“園區湃”項目以園區為基點,以圓桌對談方式討論產業發展問題,持續關注戰略新興產業的當下與未來。
主持人:澎湃新聞記者 王琳杰
與談人:彭喜軍(上海新金山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孫云山(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務部部長)
彭勃(上海升翕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國,擁有廣闊的顯示屏需求市場。
隨著平板電腦、智能穿戴、智能手機需求的增大,國內外面板廠大幅擴產,全球AMOLED(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驅動芯片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作為新一代顯示屏技術,相較于LCD,AMOLED具有像素高度可控,屏幕薄,視覺效果好等特性,符合下一代移動終端的需求,也因此擁有更多的應用場景。
當前,AMOLED上游原材料仍多被日本、韓國、美國等廠商把控,尤其韓國的三星、LG兩大廠商已在OLED(AMOLED是OLED的一種形態)面板領域筑起堅實的技術壁壘。三星在這一領域占據全球80%市場份額。
近年來,中國廠商不斷在布局AMOLED產線,同時加強原材料研發與制造工藝改進,進一步縮小與國外的差距,推動AMOLED進一步國產化。
國內面板企業主要有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維信諾、和輝光電等。
其中,較早投入AMOLED的和輝光電,在2014年已開始量產硬式AMOLED,成為早期少數打破韓廠壟斷,成功生產AMOLED面板的廠商。
和輝光電2012年10月在上海灣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上海灣區高新區,時稱金山工業區)成立,是一家專注于中小尺寸AMOLED顯示屏生產和下一代顯示技術研發的高科技公司,具有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的硬屏產能和先進的硬屏柔屏技術。該公司主要在智能穿戴、智慧手機、平板筆電和車載顯示四大領域持續深耕。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上海灣區高新區的主導產業。近兩年,上海灣區高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發展迅猛。圍繞和輝光電、華通芯電等龍頭項目,金山工業區已經引進上下游配套項目21個,整個產業鏈項目投資總額超460億元。
2015年來到上海灣區高新區(時稱:金山工業區)的上海升翕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升翕光電”)已發展成AMOLED上游設備配套行業獨角獸型企業,位居行業細分領域第一,覆蓋國內所有相關的AMOLED產線。該公司的G6.0 AMOLED線性蒸發源設備屬于國內首發,已成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的產品。
這一期澎湃新聞“園區懇談會”,我們邀請了位于上海灣區高新區的和輝光電和升翕光電兩家企業,以及園區運營方上海新金山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彭喜軍共談企業面臨的問題以及顯示屏行業未來趨勢。
澎湃新聞:封控的兩個月,企業受影響程度如何?
孫云山:整個上海疫情其實是從3月底開始,但在3月中上旬的時候,江浙滬以及周邊這些物流就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企業也受到了影響。
疫情對上海企業的經營活動影響最大是在4月份,這個月產能有所下降。5月份開始,各個區已經出臺了點對點,或者輪崗的一些政策,扶持企業快速復工復產。
我們公司生產經營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是目前公司的產能已經恢復。后續公司將緊緊圍繞經營發展戰略和年度經營目標努力追趕,力爭完成年度經營目標。
彭勃:早在上海市政府發布封閉管理之前,我們公司在3月初就緊急判斷此輪疫情可能會波及到我們的產業鏈,所以公司在庫存和物資等方面做足了準備,受到疫情影響整體可控。
第一,我們在3月初已經調度全員去駐場辦公,并提前把應急物資進行了儲備,包括食品、貨物等,然后材料方面,我們基本上是讓供應商加緊把東西制造好,在3月初批量發過來,保證三個月之內能正常生產。
第二,積極跟下游客戶去溝通,把客戶下單的庫存產品加班加點提前生產,在3月初把一部分客戶需求的產品提前發給客戶。
在疫情封控期間,金山區以及所在園區幫助我們協調物資運輸車輛,將生產的產品及時發給客戶。
2019年年底武漢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有一部分當地售后人員是在武漢封控的,當時公司就意識到疫情會對企業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我們是國內唯一一家生產高世代線性蒸發源的企業,下游客戶都是國內最先進的面板制造企業,如果因為疫情原因耽誤生產、運輸的話,可能國內的面板企業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集團公司也是盡最大力度,積極采取措施去減少疫情對公司業務的影響。
彭喜軍: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最大困難是物流不暢,導致貨出不去,原材料進不來。有的企業全年訂單已經簽了,原材料短缺就會導致整個交貨周期延長,進而可能導致一些客戶流失。
對一些小企業來講,拿到一個訂單本來就不容易,一旦失去,再拿回來的可能性比大企業低得多,所以有一部分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小企業接下來將面臨生產難以為繼。
澎湃新聞:接下來企業發展還有哪些困難?未來布局會有哪些調整?
孫云山:第一是原材料漲價,比如說氖氣、氬氣;第二是貨運物流受管控,物流車輛的運輸費用增加。這可能是半導體行業以及面板行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給企業帶來直接或間接的生產成本增高。
疫情對新型顯示材料原材料和設備進口都有一些影響。
冷鏈運輸方面:因為冷鏈運輸的原物料都需要快速理貨,然后入冷倉,但因為疫情政策,增加消殺等處置時間,所以速度放慢,也帶來了一些影響。
彭勃:我們基本上每年的采購計劃都會在前一年的四季度開始,根據我們下一年的生產計劃,開始與我們的供應商簽訂框架合同,所以說今年的原材料上漲,對我們公司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影響。
彭喜軍:疫情之后,很多企業確實也在調整布局。要確立合理的供應鏈半徑。
一般制造業企業都有保供企業。對企業來說,原材料供應如果在60公里范圍內比較理想。而一旦超過120公里,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供應鏈的牢固度就會下降。
企業有穩定的供應商,當然也會有一些備用的供應商。這次疫情也對這些備用的供應商進行了考量,考驗他們的抗風險能力。
所以,現在這些企業所強調的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不僅要保證自己繼續活下來,還要保證供應商能夠存活。
澎湃新聞:園區不同類型企業生產、經營、恢復情況怎么樣?
彭喜軍:園區內主要有生命健康(包括生物醫藥、食品、化妝品等)、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3大主導產業,還有華東無人機基地、灣區生物醫藥港、上海新型顯示特色產業園三個市級特色產業園區。
剛開始,園區企業受疫情影響蠻大的。封控初期,園區內大概有不到100家企業在封閉生產,約占園區所有企業的四分之一。隨著白名單企業和重點保供企業的復工復產,園區企業復工率不斷增加。
6月份,生產型企業100%都復工了。封控期間,園區企業的平均產能大概是50%左右,現在產能已經恢復到90%以上。
企業生產情況分為幾種:
一種是受疫情影響不大的企業,有些企業產值不降反增,或者能夠維持原來的產能。這些都是與疫情有關的民生和醫療產業,比如生產防御物資、食品、中藥制劑、醫療設備的企業。
園區內的綠色印刷包裝產業在疫情期間也在增長。
真正受影響的是一些傳統制造業。制造業的供應鏈越長,所受影響就越大。如果供應商都在上海市內,相對來講受影響小。如果企業的供應商主要分布在長三角,或者是全國范圍都有的話,受影響就更大一些。
從產值上來看,疫情對園區全年產值的影響小于10%。
大概有39家企業的產值在年初計劃上有一些增長,增長幅度在10%以上。就是說,這些企業不僅是把失去的市場給收回來了,可能還收獲了不少其他訂單。中小企業受影響較大,園區小微企業占比約為50%,但這些企業對園區的產值貢獻度卻不到20%。對全年產值影響不大。
與2020年相比,這一次疫情對上海企業的整體影響更大,所以恢復周期比較長。到6月底,規上企業的產能恢復率可以達到95%以上。很多規下的小企業,影響比較嚴重,產能恢復比較慢,甚至有些小企業就直接停產了。
總體上,重點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因為這些企業有市場話語權,體量比較大,失去的一些訂單在產能恢復后,還會回來。甚至,經過這次疫情,反而更堅定了下游企業采購這些企業產品的信心。他們覺得這些企業比較穩定,產品更加可靠。
澎湃新聞:當下產品消費市場方面情況如何?
孫云山: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需求疲軟,用戶的消費能力降低,手機和手表的整體需求下降。但是,由于居家辦公及線上學習常態化,促進了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終端需求的增長。AMOLED的占比仍將保持增長之勢。
按照全年的形勢來分析這次疫情影響的話,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在車聯網智能家居這類萬物互聯方面,AMOLED作為替代LCD的顯示技術,在各個領域已經逐步滲透并應用進去了,這種優勢和便利性跟我們現在技術發展趨勢結合程度越來越高。
澎湃新聞:上海市、區都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對企業來說,最需要哪些幫助?
孫云山:上海市和金山區出臺一系列的扶持和減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壓力,而且很多是免審即享,真正讓政策落實到了實處。
對大型企業來說,更多扶持不是單純的一個環節能處理好就可以了。即便上海這邊疫情結束了,供應商那里一旦出現疫情,我們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我們期望建立區域集成電路及新型顯示行業用物流倉儲中心,增強供應鏈安全;第二,同時加大對使用國產關鍵原物料及設備企業的扶持。
有一些國產的關鍵原物料和設備企業,初期發展的形態不是大型工廠,可能最早都是從一些實驗室發展起來的,所以希望加大對他們的扶持,這樣會使整個產業鏈發展更穩定一些。
大部分的關鍵設備還是在日本、韓國,國內設備的國產化還是需要很大的扶持力度和更大的平臺去嘗試。
現階段,國產化設備需要大量數據,往往很多關鍵的原料研發機構、生產機構,或者設備制造機構,單機測試設備沒有問題。但是,缺乏整個產線的測試能力。這一條生產鏈上有進口設備、國產設備,還有其他設備,一旦把設備放到整條鏈上,會有一些匹配上的問題。
如果設備沒有經過全產業鏈測試,一旦放到大型工廠去投產,出現問題對制造型企業影響比較大。
所以,希望政府對這類研發中心,或者一些設備測試中心進行扶持。
彭勃:上海這邊的政策其實已經很到位了。
從企業經營管理方面來說,企業也應該自己想辦法去做自救。
正因為我們在3月初成立應急指揮部去提前應對,才避免了此輪疫情對公司造成較大的影響。
作為企業,我覺得我們肯定要加強應急預案建設,提高危機意識。我們一直是所有事項盡可能去往前趕,古話說“家有余糧,心里不慌”。所以說提前把原料儲備好,任何風險降臨的時候,企業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去應對。
彭喜軍:從整體面上講,各級出臺的這些紓困政策對企業來說確實是雪中送炭。
短時間內,在企業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這些政策能夠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后面,隨著產能和市場恢復,企業資金慢慢會回籠。
我們目前做的就是將這些政策快速落地,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給到政策支持,與等企業自身已經恢復過來后再給到支持,完全是兩個概念。打個比方,現在給10萬元補貼,對企業而言,可能發揮的是50萬元的作用。
所以,現階段,政策落地的速度可能比政策本身更重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