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后618,年輕人不止“攢錢上癮” | 精打細算播客
作為疫情后的第一個購物節,它正好處在疫情防控形勢穩定、消費逐步恢復的關鍵節點上。雖然平臺、商家、主播等各方勢力“暗戰”不斷,但對于消費者來說,購物狂歡氛圍似乎減淡了,尤其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他們不再熱衷于“買買買”“囤囤囤”,優惠、滿減,甚至是直播間,都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
在上海“暫停”的兩個月里,許多從出生后就順風順水的年輕人,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不可預估的風險。他們被迫改變了自己對生活物品的態度,有人開始“斷舍離”,定下了第一個攢錢計劃,也有人繼續選擇量販式囤貨,開啟“報復性消費”。
這個618,他們是以什么態度參與的?疫情改變了年輕人的哪些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財經創作機構豹變的主編@凌沖,他在疫情前后采訪了多位年輕消費者,以及90后全職博主@高妮海瑟蛙,她在上海停擺的兩個月里,對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消費觀有了獨特的理解與清晰的認知。
【本期主播】
丁玨汭,澎湃新聞湃客財經欄目高級編輯
【本期嘉賓】
凌沖,財經創作機構@豹變 主編,長期關注年輕人的消費行為與消費理念
高妮海瑟蛙,90后生活方式類全職博主,在上海生活
【時間軸】
02:50 “疫”后618,購物車大賞
03:45 冰柜、單車、咖啡機搖身變剛需
05:15 買推子、團購理發,小區tony成稀有物種
08:25 史上最難618,有商家資金鏈斷了
10:35 這一次,物流比價格更重要
12:09 “沒餓過肚子”的年輕人,消費觀變了
15:55 愛上預制菜,10分鐘可以整個硬菜
17:00 拿什么來拯救我的冰箱焦慮?
20:30 懶人囤貨法:四十個漢堡,兩聽可樂
25:10 “斷舍離”和“反斷舍離”,看視頻就能緩解焦慮?
28:10 從“扔扔扔”到“理理理”,“家庭整理術”大法好
34:20 “月光”到理財,年輕人需要抵御未知風險
36:22 換閑置為現金,拿在手里的最真實
38:15 買黃金、炒茅臺,年輕人想給錢做升值
39:57 投資寶典:“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
41:03 提高財商靠聽課?警惕殺豬盤!
43:05 你的愉悅感究竟來自哪里?
【配樂】
Funk Trap Heavy Kick 2018-D
以下為本期節目精華:
經歷過疫情的年輕人,對618折扣不再心動了
丁玨汭:@高妮海瑟蛙,這個618你買了什么?哪些物品是在疫情之后迫切需要的,哪些是被你從購物車刪除的?
@高妮海瑟蛙:這次618我沒有“報復性消費”,主要買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速凍食品、日用消耗品,也有購入一些非必需品,比如花、餐具、香薰等。兩個月居家期間,非常想購入的是小冰柜,我的單門冰箱是真的不夠裝。在疫情中,我的焦慮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家里食物的儲藏。以前購物車里放了很多種草的化妝品、護膚品、好看的春裝,這次我都一次性都刪掉了。
丁玨汭:我還看到有網友618下單了自行車,也有網友購買了電腦顯示屏、咖啡機、洗碗機、染發膏等。甚至還有網友覺得樂高也是自己必需的。@凌沖,你在618觀察到了年輕人的哪些消費新趨勢?
@凌沖:我特地跟一些年輕人交流過,大家買得比較多的都是洗手液、洗發水,衛生紙等生活必需品。另外我們觀察到,疫情兩年多來,有很多年輕人開始把逛二手平臺當作自己的愛好甚至是副業了。有的年輕人在疫情居家期間,就整理家務,把閑置的東西變賣成現金拿在手里面,覺得更有安全感。
丁玨汭:我之前看到有數據說,今年618優勢品類中非必需品的銷量仍然是呈負增長的,主要包括鞋服、護膚、彩妝等。@高妮海瑟蛙,疫情之后你網購會關注哪些因素?@凌沖,你采訪到的年輕人呢?
618優勢品類中非必需品的銷量仍然呈負增長,來源/數據冰山
@高妮海瑟蛙:我對非必需品的消費意愿大大減少了,會更加注重物品是不是真正的能用得上。現在是折扣再多,我都不會心動了。受疫情期間偏極簡的生活方式的影響,我的購物欲望是有明顯降低的。其次就是會關注發貨的時效性,因為這幾個月以來各地的物流政策都不太一樣,我有不少東西是三月份買的,到現在還沒有發貨。
@凌沖:不管是90后00后,基本上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飛速成長的一代年輕人,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沒有“饑餓記憶”,物資非常豐富,疫情讓他們有了這個“記憶”,導致了這波618年輕人的消費觀發生了改變。我們以前一說到購物節,大家都喜歡說“剁手”,可能看了一眼,覺得這東西挺喜歡的,加到購物車就買了。現在的年輕人開始越來越追求產品的功能價值,變得更實用主義了。
“斷舍離”VS“反斷舍離”,“家庭整理術”又流行了
丁玨汭:在物資短缺、足不出戶的日子里,囤貨是很多人安全感的來源。長期的居家時光改變了我們正常生活的習慣,以團購為主的量販式購買,對人們的消費觀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凌沖,你采訪過的一些年輕人,他們是怎么樣囤物資的?@高妮海瑟蛙:你是如何安置疫情期間的物資的?
@凌沖:我們北京這波,主要是按照上海的好朋友發的囤貨攻略去買東西。我身邊有一個90后的同事比較有意思,她跟我們說,“那天你們去超市搶菜的時候,我走進了麥當勞,買了40個漢堡。”她說得也挺有道理的,說漢堡里有主食、肉、蔬菜、水果、醬料,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應有盡有。而一些預制菜什么的,炸過以后水分蒸發,對口感影響很大。她算了一下,基本靠這些,她家兩個人可以過一周,我覺得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
@高妮海瑟蛙:我日常是一個收納控、整理控,很喜歡定期采買生活物資,然后把我的盒子都塞滿。一些日用品,我都是有固定地方可以存。我們家有一個小儲藏間,有很多抽屜,我會在固定的地方把口罩、紙巾、藥等分門別類地放好。食物的話,因為我的冰箱是單門冰箱,空間非常有限,我就用了很多保鮮袋、分裝盒之類的,按照每一頓的量分裝、盡量地縮小體積,減少冰箱空間的壓力。
@高妮海瑟蛙 疫情期間的冰箱庫存,圖源/受訪者提供
丁玨汭:我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了一些有關“斷舍離”和“反斷舍離”的帖子,@高妮海瑟蛙,你是什么時候有了“斷舍離”的習慣?為什么會做一些“家庭整理術”的分享?
@高妮海瑟蛙:從去年開始我就“斷舍離”過幾次,扔了很多以前無腦買的東西。我發現“斷舍離”是一個非常好地去觀察自己、進行自我審視的過程。
我注意到“家庭整理術”這方面的視頻,是在2020年初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網上一些處理食材的視頻非常非常火,買一桌食材,旁邊有一大堆收納盒,一點一點地把食材清洗、焯水、放到分裝盒里面。我當時看這些視頻的時候,內心是有愉悅感的。我后來想了一下,疫情期間人們最基本的生存焦慮被激發了,哪怕不是自己買的食物,不是自己吃了進去,僅僅是看別人做整理,也能收獲到一些安全感。另外我覺得是因為大家對物資的敏感度上升了,時刻關注冰箱里面到底有什么,關注家中物資的存量。
@高妮海瑟蛙“斷舍離”后的衣柜,圖源/受訪者提供
“攢錢上癮”,年輕人有了抗風險意識
丁玨汭:@高妮海瑟蛙,疫情對你的消費觀有什么影響?期間你的支出是怎么樣的?
@高妮海瑟蛙:我既不屬于玩命花錢,也不屬于玩命攢錢的類型。我開始有控制支出意識以來,就是偏理性的節奏,日常會有理財習慣,比如定投基金之類的。我每年會回顧一年的收支情況,對下一年的理財,包括自己的收入做一個大概預期。我最近也覺得,如果有一些更加合理、回報率更高的理財方式,也是想要更多地去嘗試的,想給自己的小家增加更多抵御風險的能力。包括我身邊一些單身、“月光”的朋友,也開始關注一些基金、股票了。
我大概算了一下,四月份物價比較高,我的支出大概在三千元左右。五月份,因為物資發得充足,物價基本上恢復正常,兩個人只花了不到一千塊錢。這個數字讓我也挺吃驚的,我來上海這些年就從來沒有兩個人只花幾百塊錢就可以好好地活下來的。即使是在北上這種一線城市,如果你真的是一個物欲非常非常低的人,其實也不用費多大的物質成本。
丁玨汭:@凌沖,你覺得疫情對年輕人的消費觀有哪些改變?之前也看數據反映出,買黃金的年輕人變多了。
@凌沖:我感覺2020年那一波疫情后是有“報復性消費”的,因為消費欲望被長期壓抑,但是數據上不是很明顯。疫情前,很多年輕人是月光族,甚至超前消費。這一代的年輕人大多數家庭都比較殷實,沒有窮過,也沒有危機感,借了錢,他覺得工作兩年后反正可以再還。疫情影響下,我們現在也看到很多互聯網大廠到了瓶頸期,危機感導致年輕人有了存錢需求。不管是買基金也好、投資理財也好,包括我們還采訪過投資黃金、炒茅臺的年輕人,他們會想,“除了存錢,我怎么樣能把手頭的錢去做更多升值?”所以可能年輕人需要這種安全感,需要手里有錢。
提到黃金我再補充一下,黃金在金融屬性里面是避險的投資標的,數據也能反映出當下的年輕人對外部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才去買黃金。
精打細算:關于年輕人的投資建議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面,根據自己能承擔的風險能力做投資分配
-不要投資不熟悉的領域,不要借錢去投資
-多跟身邊投資了兩三年的朋友交流,遠比網上的“理財課”靠譜
精打細算,關注年輕人喜歡的新消費話題
你可以在荔枝播客APP、小宇宙APP、喜馬拉雅
搜索「精打細算」收聽我們的節目
主播、撰文 / 丁玨汭
后期 / 李蔚 孟珈羽 徐婉
監制 / 徐婉
運營 / 胡雅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