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諸大建談“一江一河”:面向世界,展現上海城市的精神品格
“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建設,起于親水性、可達性不足,本質上,就是要提高市民公共空間的使用率、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以人為本,這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一江一河”公共空間,成了上海向世界講述新時期城市新故事的窗口,透過“一江一河”可以看到上海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匹配和融合,看到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開放性、創新性、包容性。
2021年,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寫《新時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叢書》,其中《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一江一河卷》由澎湃新聞對40余位參與“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建設的親歷者進行采訪,以對話的形式,全面、生動地講述了2015年至2020年間上海市委、市政府著力推動黃浦江、蘇州河岸線貫通開放,這期間政府、企業、社區、專家、市民等各參與方共同的努力和付出,總結了貫通工程策劃、規劃、實施、管理、維護等全過程的經驗和不足。
該書中,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解釋了“一江一河”何以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海派文化的展示窗口。以下內容摘編自文章《“一江一河”已成為展示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窗口》,以饗讀者。
2020年在徐匯濱江舉辦的西岸藝博會現場全景。圖片來源:西岸集團
討論上海大都市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一江一河”是眼下最俯首可得、最可以讓公眾體驗和檢驗、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標志性案例。上海城市從強大走向偉大,重要的是要將軟實力轉化為物質、制度、行為等層面可以看得見的現實成果。其中,把城市軟實力滲透到城市硬實力之中,讓看得見的城市物質建設變得更加有文化、更加有情調,是上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濱水地區的岸線整理和生態修復是國內外城市轉型發展常見的事情,“一江一河”公共空間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海派文化的展示窗口,從中可以看到上海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匹配和融合,看到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開放性、創新性、包容性。
開放性,體現在“一江一河”濱水空間建設工程要向中外展現上海建設中國式全球城市的新風貌,“一江一河”濱水岸線要建設成為上海兩個各具特色的世界級濱水區和城市客廳,向國內外展示上海大都市的獨特魅力。黃浦江兩岸45公里主要展現上海全球城市的金融、科技、文化、生態等功能;蘇州河兩岸42公里主要展示上海人民城市宜居、宜業、宜樂、宜游的城市生活風貌。有一次,主持蘇州河北側某岸線設計的朋友帶著我走蘇州河,聽她講當時搞設計如何煞費苦心將封閉性的生產岸線轉換成為人民群眾喜歡的開放性生活岸線,我一邊聽一邊感嘆這樣的故事最上海。
創新性,體現在“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建設對歷史風貌的更新上。作為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和蘇州河的兩岸布滿了百年歷史建筑和百年工業遺存,“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建設工程不是喜新厭舊、大拆大建,而是新舊整合、舊中出新,有創意地保留和延續了完整的城市歷史文化文脈。沿著黃浦江兩岸步道,可以閱讀從豫園地區老城廂、經過開埠后的租界空間,到楊浦老工業區,再到浦東開發以來的上海城市發生發展的整個故事。我曾經作為志愿者,周末給一批社會打卡族介紹楊浦濱江的故事,其中楊樹浦水廠成為最受歡迎的打卡點,大家對楊樹浦水廠既是黃浦江濱水岸線不可多得的美景,又仍在承擔城市供水職能發出由衷的感嘆。
包容性,體現在打造世界級會客廳的城市更新中,“一江一河”濱水空間原屬不同的物權主體,但大家小我服從大我,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打通岸線,開辟共享空間,彰顯了什么是上海城市精神中的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百年學府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位于蘇州河U形轉彎的蘇河灣,學校主動“讓”出沿河土地搞開放式步道和共享式校園。這條步道不僅消除了蘇州河岸線空間中的堵點形成新的網紅式步道,也讓人們可以近身閱讀圣約翰大學等20多幢百年歷史建筑。
我喜歡說,城市硬實力和城市軟實力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兩個發展半球。上海城市硬實力是上半球,以全球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為基礎,要建設五個中心、四個功能;上海城市軟實力是下半球,以城市精神競爭力和城市治理競爭力為基礎,要弘揚由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組成的上海城市精神和由開放、創新、包容組成的上海城市品格。硬實力可以留住人,軟實力可以留住心,全面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城市能級,是既要留住人又要留住心。我相信,上海城市的未來發展會更多地實現城市硬實力半球和軟實力半球的匹配和融合,建設成為既強大又偉大的中國特色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請點擊這里或者掃碼購買,了解更多“一江一河”的建設故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