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年力量賦能社會創新發展 ——社會企業作為中國與東盟未來關系的動力與橋梁
編者按:三十而立,中國-東盟關系揚帆再起航。在由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和東盟基金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東盟青年領袖峰會中,來自中國和東盟地區高校學生在2021年9月齊聚北京大學共同探討中國-東盟合作的發展前景。作為擘畫未來的中國-東盟關系發展藍圖的“持筆人”,青年們在峰會的討論交流中深受啟發,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繼續關注區域議題的發展動態。在2021年11月22日,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繼續發展面向和平、安全、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時隔半年,北京大學東南亞協會又召開了中國-東盟青年藍色經濟研討會,推動青年們對中國-東盟合作開辟的新領域的關注與討論。隨著東南亞逐漸走出疫情的陰霾,青年們重新回顧他們最為關切的區域議題。以下是參會青年們對于在更廣闊的領域中開展合作的設想。
青年社會創業在今天的中國-東盟社會之中變得更加重要。在當前區域合作與可持續發展的各個領域中,社會企業都正逐步成為社會發展、升級和創新的動力引擎。同時,依托于中國與東盟關系以及區域內一系列創業環境和配套政策,以社會企業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模式也正煥發新機。
社會企業的興起背景:復雜環境中的問題與機遇
當今國際社會中,各種待解決的問題相互交織,具有復合性的特質。同時,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歷史性沖擊,逐漸升級的經濟、環境與社會發展需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確立和推進,有待解決的問題開始漸趨復雜與交迭。
在此背景下,中國與東盟自身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邁入新紀元,既面臨新的機遇和廣闊前景,其共同發展的目標也變得更具復雜性。雙方正抓住新契機,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并全面深化經貿、創新和人文等各領域合作。但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和傳統的組織形式仍然存在許多無法觸及的漏洞,因此雙方打造更高水平的戰略伙伴關系,推進更全面、更多元、更持久的共贏關系需要更多新的動力。
社會企業的涌現恰好為解決社會問題,填補基層視角與微觀視角的缺口,及可持續地解決新問題帶來了全新的契機與活力。同時,社會企業以年輕的創業者作為主導者,延續了中國東盟社群中青年領導力的優勢,并且更進一步更好地納入青年視角,為復合性、交織性、反復性的復雜問題提供新思路,注入新能量,并且探索更具有創新價值的方案與前路。
煥發新動力:社會企業的發展環境
30年來,中國與東盟在經濟及貿易領域的合作持續升級。2020年東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則連續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與東盟貿易規模至今已擴大了85倍,雙向投資合作也持續呈蓬勃發展態勢。雙方不斷深化戰略合作、穩固雙邊關系,為區域經濟繁榮奠定了制度基礎,為企業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依托環境,并通過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極為突出的經貿互聯互通網絡促進跨國企業的高速發展。同時,商業投資、社會資本、人才的流動也都為中國與東盟商業網絡與經濟發展共同體提供了動力。
在社會企業的實踐中,創業者一方面將會受益于經濟共同體的良好環境,包括投資機會、互聯互通安排、自由流動的市場,同時,中國與東盟也對于社會創業領域高度重視。2021年4月,東盟基金會正式啟動東盟社會企業發展計劃(ASEAN SEDP),鼓勵社會創業行動,支持由青年領導的社會企業牽頭為減輕新冠肺炎疫情給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作出努力。
近年,中國與東南亞地區都正成為社會企業快速成長與聚集的中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人、新加坡及泰國等地,社會企業的數量和種類與日俱增,展現了良好的成長情況與可持續的活力。東盟經濟共同體副秘書長薩特溫德·辛格亦可表示,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是區域內社會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些企業從事諸多不同的領域,并對國家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社會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促進者:社會企業的角色與意義
隨著區域合作的發展和深化,各部門和各層級的參與都有所增加,包括政府、私營機構、跨國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組織、個人等等,而社會企業作為一種角色定位和功能介乎在企業與非營利組織之間的一種組織形態也隨之出現。社會企業被定義為以特定的社會目標與集體目標為主要目的的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對社會福利、環境與氣候問題、經濟發展、教育與平等、資源可持續使用等目的發揮一定的作用。因此,社會利益最大化才是社會企業的首要任務。
社會企業還扮演著社會創新的加速器角色。從組織機制和功能來看,社會企業通過市場機制下的逐利行為,加速組織影響力的擴張,以及特定目標的實現。除了創造經濟收益,社會企業也通過制定對于社會公眾利益、人民生活幸福、區域共同發展等具有長遠意義的目標,確保社會企業的成長和社會性的可持續發展之間可以相互促進與共同發展。當前,有越來越多的社會企業在東盟和中國快速涌現并成長,其商業目標及機構使命,與區域和國際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高度一致,使社會企業家精神成為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隨著政府、私營機構、慈善機構,以及社會創業者的努力和貢獻,社會企業作為一種助力滿足社會需要、關注民眾生活質量、緩解公共問題的潛在解決方案,受到漸趨增加的認可和關注。
從實際業務上,社會企業既包括傳統的零售與服務等行業,也涵蓋了一些較為新興的領域,并且在運營模式和業務范圍上都作出了最前沿及最動態的創新。社會企業的形式包括新型的咨詢、研究、框架搭建、團隊共創、社區倡導等,范圍涉及更前沿的議題,如綠色金融、新能源技術、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層社會與鄉村的能力建設、創新教育、數據處理與可視化應用等地等。市場的消費者、創業者和合作伙伴,都在社會企業的新興形式中成為內容的共同創造者和解決方案的締造者,為解決社會性問題提供全新的思路,以創業的方式進行路徑的探索。
同時,社會企業作為新機制的設計者,也積極為區域合作尋找新的方向。在過往,中國與東盟社區一直快速學習新技術的引入和運用,吸收新技能以及創新做法,配合有效措施以加速社會升級迭代,證明了其強大的適應能力。在數字時代下,我們強調技術創新的同時,也需要強調制度、組織與人的創新。社會企業的活力,正是對于嶄新價值創造模式的試驗與探索。作為社會行動和有意義的價值創造的倡導者,社會企業也將引導社會制度創新和組織方法論的開拓。
在社會企業的有效推進下,不但能夠實際幫助解決社會問題,同時也貢獻了開創性的角度與方法。中國及東盟并不僅是以對外發展作為目標的政治及經濟合作平臺,更是作為以協調一致、共同繁榮的全方位共同體。這讓對于社會議題的關注的全面性和覆蓋性更見增長,并通過各方的共同參與,做到實時回應社會需求。社會企業的核心概念與運營模式,助力中國與東盟合作不斷深化的同時,也使中國與東盟更加需要追求合作的廣度、精確度與可持續性。
青年攜手,民心相通:多元角色的價值共享、共創與共贏
社會角度與多元參與者一直都是中國與東盟合作中的重要元素。中國-東盟關系的三十年傳統中,一直強調了民心相通,社會共融,對于社會需要與民眾廣泛聲音充分聽取,落實社會實踐,使共同體意識得到廣泛的建立和鞏固,也使協調一致、共同繁榮成為社會創業起點的基石和未來前路的宗旨。
邁入新的歷史階段,除了作為被看見的客體角色,社會個體的自主能動性也需要被進一步釋放,并且通過各項切實的機制得到充分發揮、調動和活化。青年能夠通過社會創業的形式進入到實際社會問題的應對,以及具體解決措施的開創,潛藏在每一位年輕人中的價值正在被重視,并通過有效的政策支持、社會環境依托和良好的創業氛圍,促使不同的角色共同參與區域事物,迸發新的靈感,實現新的創想。
由青年作為主導者的社會企業,切實地為公共利益與共同目標做出了貢獻,成為了后疫情時代長期可持續復蘇的一股重要力量。此外,一部分社會企業關注地區伙伴關系,并從中國和東盟地區合作視角,匯集了青年參與者。年輕的社會企業家們,也正在作為實現跨界共創的協調者和平臺搭建者,通過宣傳教育與倡導行動,為不同的利益相關方建立意識,并搭建機制和框架,促使更多不同角度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發展目標的實現之中。
社會企業從基層社會的角度入手,以微觀的視角,通過青年倡導與動員的形式,將能夠全面釋放中國與東盟年輕化的社會力量。一方面,對于社會的可持續進步而言,社會企業可以賦能青年,催化各方共同行動,促進意識進步,這為社會發展提供長遠的動力源泉。另一方面,社會企業也促進社會共同利益的推進,對區域內跨國的多領域、多層級合作帶來新動力。
作者:邱敬甯,中國-東盟青年領袖峰會學術部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