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試驗田?|廣西貧困縣土地流轉樣本:三年登記10萬余畝
【編者按】
抓好試點對改革全局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23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議上如此強調。
澎湃新聞推出“中國試驗田”專欄報道,就十八大以來的部分改革試點進行調研與分析,以展現各方對改革實現路徑和實現形式的探索之路。
遠離田東縣城的江城鎮第一次有土地流轉,這是一個總投資10億元、流轉土地上萬畝的大項目,但土地流轉時遇到困難,鎮政府已成立12個工作組下村做工作。10月31日上午,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初審,其中明確國家依法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草案規定,耕地承包期屆滿后再延長三十年,并對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
當日,在廣西田東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最新的“交易信息公告”顯示,一塊位于平馬鎮升太村的350畝土地,其7年經營權轉出金額為392萬元,結果為“已成交”。
成立于5年前的交易中心是廣西首家農村產權交易機構,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平臺,解決供需不對稱問題,同時為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提供平臺,并對農村產權流轉起到監測作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累計產權交易額9.85億元,土地經營權流轉鑒證10.72萬畝,產權抵押貸款6.89億元。
交易中心交易鑒證部助理黃夢華告訴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上述數據僅限于前來交易中心登記的,未包括私下進行的土地流轉。
交易中心是廣西田東探索土地流轉的縮影。位于廣西西南部的田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同時也是全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田東縣經管站站長黃璐表示,自2012年開始,田東試點土地確權工作,全縣需確權耕地面積共44.81萬畝,目前已基本完成全部確權;完成確權后,土地可進行流轉,并可憑其產權申請抵押貸款。
土地確權:從兩個村到全鎮再到全縣
動車快要抵達田東北站時,車上廣播不時傳來這樣的聲音:革命老區,農村改革試驗區。
田東縣地處廣西西南部,系右江盆地腹部,總面積2816平方公里,有43萬人口,是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這里盛產芒果,有“中國芒果之鄉”的美譽。
田東縣自2012年開展土地確權試點工作,目前全縣已基本完成土地確權工作。
2016年,田東縣的GDP約140億元。田東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田東是國家級貧困縣,在百色的縣域經濟排名中相對靠前。
革命老區是田東第一塊“金字招牌”,這里是百色起義的策源地,同時打響了百色起義的第一槍。2008年,田東成為全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2011年成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這為田東探索土地流轉拉開了序幕。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內頁。
田東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解釋,要開展農村金融改革,農民手上值錢的東西只有土地,同時,田東是勞動力輸出大縣,存在土地棄荒現象,這也促使田東先行先試,率先探索進行土地流轉。
自此,田東開始試點土地確權。
2012年7月,田東縣祥周鎮百渡村群新屯、布兵村合塘屯被選定為土地確權試點村。兩個屯共5個村民小組147戶,家庭經營耕地面積520畝,約一年時間完成確權工作。
2013年,祥周鎮被列入整鎮推進的試點鎮。目前,該鎮除有23個村民小組由于糾紛、土地征用等原因暫不確權外,其它354個村民小組已基本完成頒證工作,頒證面積6.95萬畝。
2015年,田東全縣被列為試點縣,全縣應確權161個行政村,159個已完成確權。截至去年,全縣159個村2362個小組確權總農戶數78201戶,承包地塊737637塊,確權總面積448137.89 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內頁。
五年來,田東縣經管站站長黃璐一直負責確權工作。她告訴澎湃新聞,田東有先行先試壓力,在試點土地確權時,沒有經驗借鑒,全靠自行摸索,如今,全縣已基本完成土地確權,兩個沒進行土地確權的村,一個是因其在縣城,沒有承包地;另一個則是移民村,無土地可確權。
黃璐說,在進行土地確權時,做了思想工作后,群眾很配合,所有費用由政府擔負,“中央每畝補貼10元,廣西自治區每畝補貼15元,田東縣出配套資金,一共花了約4000萬元,僅航拍實測就花了500萬元。”
在黃璐看來,土地確權的好處很多,如發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里面有地塊的航拍圖、編號、地點等詳細信息,方便解決土地糾紛等問題;實現土地“三權分離”,可用經營權去抵押貸款;在后面進行土地流轉時,無需重新測量。
黃璐稱,土地確權后,田東遵循“減人不減地,增人不增地”、“大方向不變,小范圍可調整”等原則。
土地流轉:登記流轉10.72萬畝
距離田東縣城約14公里的林逢鎮林馱村,上千畝土地種著大片香蕉,它的投資者是來自南寧的盧顯飛。
57歲盧顯飛是“種植大戶”,種植香蕉已有十余年,目前在廣西多地承包土地種植。在他看來,田東有政策優勢,在灌溉水利方面也有一定優惠,而且當地氣候好,無霜,利于香蕉生長。
盧顯飛所承包的土地屬于林馱村六合屯、下甫屯和坡龍屯三個屯,共1628畝,其租期是15年,每畝租金1200元/年,5年漲一次租金。
來自南寧的盧顯飛僅用3個月時間,在田東林馱村承包下1628畝土地種植香蕉。每年,他把租金交給田東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后者再把租金逐一發放給農戶。
據盧顯飛介紹,2015年,他直接向產權交易中心提出承包土地的申請,通過當地政府幫助,僅用3個月就承包下了土地,“不用挨家挨戶去打交道,不然至少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
現在,盧顯飛每年把租金交至交易中心,后者再把租金發放給農戶。盧顯飛稱,這給承包者、農戶省去了很多麻煩。
田東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自2012年12月18日成立,是廣西首家農村產權交易機構。土地流轉在此登記后,可申請抵押貸款。盧顯飛口中的交易中心位于田東政務服務中心,2012年12月18日成立,是廣西首家農村產權交易機構。根據相關要求,土地流轉在此登記后,可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
來自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田東累計產權交易額9.85億元,其中貧困村產權交易2.78億元;土地經營權流轉鑒證10.72萬畝,其中貧困村土地流轉鑒證3.50萬畝;產權抵押貸款6.89億元,其中貧困村產權抵押貸款1.04億元。
“成交的小則8畝、10畝,大則上千畝。”交易中心交易鑒證部助理黃夢華表示,交易中心相當于信息平臺,免費為產權交易掛牌,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若承包者想獲憑土地經營權申請銀行貸款,需要前來登記,這既保護了村民的權益,也保護了承包者的利益。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產權交易中心的官網上,有土地流轉信息來自外縣。對此,黃夢華表示,附近縣沒有類似交易中心,承包者想要抵押貸款,會來這里登記。
同時,黃夢華也指出,若承包者不需要銀行貸款,或者有其他渠道貸款,則多半不會前來登記,因而上述統計數據僅限于前來登記的,未登記、私下進行的土地流轉數量難以估計。
覃華金家有2畝多土地流轉出去,每年可獲得租金約3000元,平時有空她會在香蕉林打工,她稱,收入比以前種甘蔗高。
42歲的覃華金是林馱村村民,她家有2畝多土地流轉給盧顯飛種香蕉。覃華金說,過去,村民們在這片土地種植甘蔗,收入不高,像她家兩畝多土地,減去化肥、人工等成本,種甘蔗一年賺3000元-4000元。
林逢鎮黨委宣傳委員黃琴芳表示,這片土地離居民點遠,常年種植甘蔗,但由于處于“放養”狀態,護理不夠,甘蔗產量不高;而且以前沒有修路,村民種植、收獲甘蔗很辛苦,都是靠人工挑。
“承包出去,兩畝多一年有租金約3000元,不用那么辛苦,租金也穩定。” 覃華金笑著說,村民都同意土地流轉,假如有人愿意包,村里的其他土地也愿意流轉出去。
現在一有空,覃華金和其他村民就來這片香蕉林打工。盧顯飛表示,在香蕉林打工的多數是附近的村民,每天幾十人,最多時有170多人,一般情況下,一天工錢100元左右,挑香蕉時一天給200元。
盧顯飛說,當地無霜,通過相應的種植管理技術,可讓香蕉錯開高峰期,在冬季上市,“8月份別人賣三、四毛一斤,我冬天可以賣到一塊多一斤,去年最貴時賣到兩塊多一斤”。盧顯飛稱,去年,這里所產香蕉的銷售額破千萬元,純利潤達30%,這是他承包效益最好的香蕉林。
山村樣本:土地流轉帶來的綜合開發
蘭芳村距離田東縣城40余公里,下轄9個屯,有510戶2117人。土地少、多山石、細塊不成片……貧瘠而有限的土地不利于耕種,早在上世紀80年代,該村民不少外出謀生,目前長年在外打工人數高達1400多人。
蘭芳村愛史屯位于山區,屬于喀斯特地貌,修建水庫蓄水是第一次。目前,該水庫養了500只鴨,投放了1.6萬尾魚,根據相關約定,今后水庫帶來的養殖利潤,村集體、合作社和入股農戶按3:4:3的比例分成。
今年3月,來自田東縣水產局的凌文元成為該村駐村第一書記,他說,剛到蘭芳村駐村時,有三個屯未通路,“像被遺忘的角落”,走路進去,群眾像見到中央領導一樣前往圍觀,但大家都低頭,不敢抬頭看人,不吭聲。
勞動力外出,村民外遷,村內留守的多是老人。田東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透露,這里甚至有一個屯,現在一個人都沒有,都搬出去了。
64歲的黃廣敏出生于蘭芳村愛史屯,退伍后在南寧做小生意,有一定積蓄。愛史屯原本有46戶200多人口,如今留守在家僅有八九個老人。
黃廣敏看到家鄉的落后狀態,4年前毅然返鄉,帶領村民致富。蓋房、修路、建小公園、承包土地、搞生態種養殖……他不僅花光了存款,還向外舉債,這種“瘋狂舉動”曾遭全家人反對。
“光自己富不行,要大家一起富。”在黃廣敏的堅持和帶領下,村民們成立宏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包括黃廣敏在的5戶村民,承包30多畝土地種植蔬菜。黃廣敏表示,蔬菜綠色無污染,供不應求,今年種3個月的十畝蔬菜,成本2000元,收入5000-6000元,他計劃擴大規模,想蓋大棚一年四季都種。
與此同時,合作社還養牛約80頭、養羊約200只,預計一年純利潤8萬-10萬元,可帶動村里30多戶貧困戶增收。
在凌文元指導下,今年3月開始,愛史屯利用一口泉修建小水庫,目前蓄水面積達150畝。這里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暗河多,修水庫蓄水還是第一次。蓄水成功時,不少村民還回村來看。
凌文元說,為了修建水庫,合作社流轉了68畝土地,涉及49戶,其中9戶是貧困戶;49戶村民以土地入股,今后水庫所帶來的養殖利潤,村集體、合作社和49戶按3:4:3的比例分成。
碧綠的水面上,500只鴨正在戲耍,水下有10月30日剛投入的1.6萬尾魚苗。凌文元表示,該水庫預計可養1000只鴨、6萬-7萬尾魚苗,借助利用水庫帶來的水產養殖收益,該村一定能脫貧致富。
64歲的黃廣敏長年在南寧做小生意,有一定積蓄,2013年回家建設家鄉,是合作社的帶頭人。
黃廣敏前后已砸下200多萬元,雖還沒賺到錢,但他信心滿滿,他想把屯里剩下的100多畝田地全部承包下來種植蔬菜。對此,凌文元說,如果水庫能加高堤壩、增加蓄水量,黃廣敏的思路還可開闊些,屯外面有上千畝土地,若水庫的水能引過去,這片土地流轉下來,其經濟效益很大。
70歲的愛史屯村民王廣州表示,他和老伴、大兒子在家,家有4畝-5畝土地流轉出去,一年有租金、分紅5000-6000元,他們平時就在合作社工作,按天算工錢,收入比原來高。
愛史屯附近的山里,有80多年前百色起義時留下的兵工廠遺址。目前,進入兵工廠的道路正在修建中。凌文元透露,在政府的規劃中,該兵工廠將會打造成為紅色旅游景點,愛史屯也有望發展農村生態旅游。
“規模不算大,但意義重大,誰也想不到這里還可以這樣利用。” 田東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縣里對愛史屯很重視,前來這里參觀的人越來越多。
流轉之難:10億項目遇上“土地情結”
總投資10億元,需流轉土地上萬畝,天成(田東)國家有機農業綜合體項目(以下簡稱“天成項目”)是一年前落戶田東江城鎮的大項目。該項目由廣西田東長江天成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成農業公司”)投資建設。
田東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說,江城鎮距離縣城40多公里,過去道路沒修好,沒人來這里承包土地,這是該鎮第一次有土地流轉。
據江城鎮黨委宣傳委員黃柳眉介紹,天成項目主打生態農業,項目一期涉及5個村33個屯2200戶群眾,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共簽約1400戶,成功土地流轉約2800多畝。
天成農業公司副總經理黃政覺得土地流轉工作有些緩慢,稱用兩年時間才流轉2800多畝,原本是計劃用半年或最多一年完成的,“像有一個屯本來要流轉70多戶,2年了才簽了幾戶”。
11月1日,站在正在施工的有機蔬菜量化生產基地,黃政主動透露,就在昨天,這里就有一戶不同意流轉,涉及4畝土地,沒有辦法最后臨時加錢。
按照約定,流轉的土地租金每年1000元/畝,每隔5年增加100元。黃政表示,該項目建好后,將會有大量用工需求,但要求相對較高,一般村民很難進來務工。
黃政分析說,村民不同意土地流轉,有的是想多要點錢,但這不太現實,畢竟要統一標準;有的則是持懷疑態度,認為開發不起來;更多的是“土地情結”,“沒了土地,覺得失去了一切”。
黃政表示,多數村民沒主見,容易被其他村民的想法左右,比如有一個村,共300多畝土地要流轉,前一晚說好了,準備好了錢和協議,然而第二天一早,村干部打來電話,讓不要過去了,稱不同意流轉,但最后還是去了,在一名老村干部的帶頭簽字下,其他村民才陸續簽字。
對此,黃柳眉直言,在推進土地流轉工作中,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流轉的大部分是水田,都是良田,很多家庭是年輕一代愿意流轉,但老人不同意,他們舍不得”。
黃柳眉表示,目前,該鎮已成立12個工作組,分組包戶,責任到人,鎮領導沉下去靠前指揮,并借助本地熟悉情況的老干部隊伍,去積極開展思想工作。
盡管思想做了很久,但很多村民仍對土地流轉存在疑慮。
黃柳眉說,不少村民認為,土地已被平整、硬化,假如企業跑路,擔心復墾難,但其實企業早已向政府繳納復墾資金。黃政透露,像已經流轉的土地,他們為了修復土壤,有的會棄荒一兩年,但總有村民會私下去耕種,認為荒著也是浪費,但這樣就達不成修復土壤的目的;甚至還有村民認為,他們并非是前來投資開發的,而是為了挖土謀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