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路上的美國史︱地下鐵路:黑奴的逃亡史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這場戰爭中,美國以極為慘痛的代價,最終維護了聯邦的統一。南北戰爭的爆發,原因頗多,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多個方面,而其中南方的蓄奴和北方的廢奴之爭,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南北戰爭期間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被視作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不僅因為他阻止了國家的分裂,還因為他至少從法律上解放了南方的黑奴。
然而美國的廢奴進程,其實早在林肯之前就存在已久。從十九世紀初期直到南北戰爭,就有許多人秘密地去解救南方種植園里的黑奴,將他們從南方各州帶到北方的自由州,甚至不允許有奴隸制存在的英屬加拿大地區殖民地。這些被拯救的黑奴北上的路線,就是美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地下鐵路” (Underground Railroad)。
南方、北方和奴隸制
所謂的地下鐵路,實際上并不真的在地下,也不完全是鐵路,而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它是十九世紀南方黑奴在同情者和廢奴主義者的幫助下,由南方的蓄奴州向北方的自由州逃離的一系列道路網絡的統稱,其方式包括了鐵路、公路和水路。這里的“地下”指的是這些路徑的秘密性,而之所以將其稱作鐵路,是因為這個時代正好也對應了鐵路大發展的時代,廢奴主義者們認為,這系列道路的作用絲毫不亞于可以讓人日行百里的鐵路。
地下鐵路雖然路徑眾多,但最主要的有三條:西線是從新奧爾良、小石城和莫比爾等地出發,沿著密西西比河北上,抵達五大湖地區,并可通向英屬的安大略地區;東線是從佛羅里達、亞特蘭大等地出發,沿著阿巴拉契亞山北上,最終抵達費城和紐約,并進而聯通英屬的魁北克地區;海路則是從薩凡納、查爾斯頓等南方沿海城市出發,從海上抵達紐約和波士頓等北方港口。
1850年代地下鐵路示意圖
在美國建國之初,北方各州先后立法廢除了奴隸制,南方各州奴隸向北出逃的事情層出不窮,這對以大莊園經濟為主、需要大量奴隸在蔗糖和煙草種植園勞動的南方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在1793年,美國出臺了《逃亡奴隸追緝法》,此法規定奴隸主有權跨州追緝逃亡的奴隸,而且這些奴隸主可以在當地法院確定該奴隸的所有權之前,就把奴隸帶回莊園去。這條看似不人道的法律,實際上是得到了《憲法》的支持的?!稇椃ā返谒臈l有規定:“凡根據一州之法律,應在該州服勞役或服刑者,若逃到另一州,不得因另一州之任何法律或條例,解除其刑役,而另一州應依照該人逃離的州之要求,將人歸還至逃離的州?!边@條法律本來是針對那些犯有包括叛國罪在內的重罪的罪犯的,但到了這里卻被奴隸主及支持南方的政客們所利用,制定出了《逃亡奴隸追緝法》。
這條法律的公布,在阻止奴隸逃跑上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奴隸主在奴隸逃跑后可自行追捕,因此他們可以毫不手軟地從北方自由州把逃走的奴隸押回來;第二,奴隸們也知道,就算逃走了,也有很大概率被抓回來,因此試圖逃離的人也變少了。到了1806年,由于蔗糖和煙草種植業在古巴等加勒比島嶼的崛起,美國南方的種植園受到了打擊,黑奴的作用下滑,杰斐遜總統趁機提出了一條禁止再從別的國家進口奴隸的法律,并獲得了通過,似乎奴隸制快要走到盡頭了。不過可惜的是,由于紡紗機在歐洲大規模投入生產,棉花的需求量漲了起來,于是美國南方的莊園又紛紛開始改種棉花。相比蔗糖和煙草,棉花對勞動力的需求更大,因此黑奴的作用重新又大起來了。結果,杰斐遜的那條法律幾乎成了一紙空文,并沒有得到很好地遵守。
南方種植園里工作的黑奴
奴隸主把奴隸當做私人財產的行徑,讓很多北方人不滿,他們開始呼吁要解放奴隸、廢除奴隸制。這些北方人中,不排除有部分是真的同情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黑奴,但對于更多的人來說,呼吁解放奴隸的主要原因,并沒有那么高尚,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在1820年代,隨著一系列鐵路和運河的開通,美國中西部和新英格蘭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工業化,新興的工廠像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工業區欣欣向榮。對于工廠來說,廉價的自由勞動力是非常必要的。雖然有來自歐洲的新移民,填補著工廠中的職位空缺,但他們仍然抵不過快速工業化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于是,北方人想到了那些在南方種植園里勞作的黑奴。這些黑奴一旦解放,那將會是上百萬的自由勞動力,肯定會對工業化進程起到正面的作用。為什么工廠就不能養奴隸呢?因為買不起。那時美國的工業還在起步階段,資本并不多,而奴隸價格高昂。南北戰爭前夕,南方一個黑奴的價格基本相當于在密西西比河以西購買80平方公里土地的價格,這是工廠無法承受的。同時,大量的黑人待在莊園里當奴隸,也嚴重縮小了北方商品在南方的潛在消費市場。在這些利益的驅使下,廢奴主義開始在美國北方興起。
1820年代北方的工廠調和矛盾的嘗試:密蘇里妥協案
除了經濟上的原因以外,北方人呼吁廢奴也有政治上的考慮。西進運動的過程中,許多曾經的荒野被開辟成了農田和牧場。西進運動的人里,除了普通農民和淘金者以外,后期跟進的大多數是需要大量土地的南方莊園主。這些莊園主把奴隸制帶到了西部。當時的法律規定,一個地區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就可以申請建州加入聯邦。如果任由南方奴隸主在西進運動中唱主角,那用不了多久,一連串新的蓄奴州將會出現,這勢必會沖淡北方自由州在國會里的分量。為了防止這一天的到來,許多北方人奔走疾呼,要廢除不道德的奴隸制。
在最初的時候,北方的聲音并不占優勢,經常被迫和南方妥協。比如在1819年,美國的蓄奴州和自由州各有11個,正好能在國會平衡,但到了1820年,密蘇里達到了條件加入聯邦,成為一個蓄奴州,平衡被打破。為了再度平衡雙方的勢力,位于北方的馬薩諸塞州被肢解,分裂出了一個新的緬因州。同時,雙方達成共識,除了現有州以外,今后在北緯36.5度線以北,不可以存在奴隸制。這就是所謂的密蘇里妥協案。
密蘇里妥協示意圖“地下鐵路”的誕生
密蘇里妥協雖然暫時緩解了雙方的矛盾,但實際上并沒有被很好地遵守,南方在1820年妥協之后,多次不顧這個協議而冒進。最著名的是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它更是讓奴隸制公開地打破了北緯36.5度這個界限:在1854年,堪薩斯申請加入聯邦。這個地區在北緯36.5度以北,理應成為自由州,但在一些南方人的斡旋下,堪薩斯最終以內部投票的方式,決定是成為自由州還是蓄奴州。為了爭奪堪薩斯,南北雙方都派了大量的人移居堪薩斯去搶地盤,最終釀成了流血沖突。
堪薩斯發生的暴力沖突,史稱“流血堪薩斯事件”其實在1820年密蘇里妥協案之后不久,由于南方的激進,北方的廢奴主義者就意識到,僅僅喊口號是無法阻止奴隸制的繼續存在甚至向北擴張的,而且國會也是靠不住的。要想打敗奴隸制,就必須干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因此,一些廢奴主義者就從奴隸制最核心的成分——黑奴——入手了:他們潛入南方,去直接解救黑奴,想以此來瓦解奴隸制。地下鐵路就這樣發展了起來。
最初,地下鐵路上,黑人的逃亡是小規模的。在廢奴主義者的掩護下,一批黑人逃到了北方的自由州,并被保護了起來,成為了宣傳工具。比如,廢奴主義者們為這些逃出來的黑奴編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包括他們如何英勇而機智地躲過奴隸主的追捕,如何僅憑北極星找到逃亡的方向,如何九死一生地翻山越嶺等等。廢奴主義者們甚至找人為這些逃奴們撰寫了自傳,在全國各地到處發售,用這些故事去為逃奴博取更廣泛的同情和支持。
在這一番宣傳下,更多的人開始同情并幫助這些黑奴,其中有兩種人居多,一種是以貴格會、衛斯理會和長老會為代表的崇尚平等和睦的教派,另一種是歷次清洗后幸存在東部的原住民或有原住民血統的人。宗教教派慈悲為懷,而原住民則是同病相憐,他們紛紛投入了解放黑人的運動中。他們中的很多人潛入南方,冒著各種危險去解救黑人,地下鐵路開始逐漸壯大。當越來越多的黑奴成功逃亡到北方之后,工業區的工廠主們也體會到了這些新來的廉價勞動力的好處,于是也加入到了廢奴運動中來,在地下鐵路沿線成規模地掩護逃亡的黑人。在成百上千的工廠加入行動之后,一個成熟而壯大的地下結社形成了,而地下鐵路也有了一個發達的路徑網絡。
由于當時正值鐵路大發展時期,參與地下鐵路的廢奴主義者以及在地下鐵路上逃亡的黑奴,都以鐵路為暗號。比如,他們的接頭處被稱為“車站”,負責接頭的人被稱為“站長”,住處被稱為“倉庫”,黑奴被稱為“乘客”,提供資金的叫“股東”,而負責去莊園聯絡黑奴、組織逃亡的人被稱為“代理人”。另外根據《圣經》,他們的目的地美國北方被稱為“福音之地”,而加拿大則是“應許之地”,即《出埃及記》中摩西率領猶太人去的地方。南北方之間的重要界河——俄亥俄河——被稱為約旦河,象征著自由。
俄亥俄河是南北間的重要天然界線向北逃亡的黑奴在地下鐵路極盛之際,每年有上千名奴隸成功地逃到了北方。奴隸們基本是幾個人一行,晝伏夜出,乘坐北方人提供的馬車、船只或火車北上。在和南方奴隸主以及南北各州警察的周旋中,還發生過很多傳奇般的故事。比如,貴格會信徒勒維·科芬憑一己之力救出了超過兩千名奴隸;一位叫塔布曼女士前后13次深入南方拯救黑奴,后來因為這些經驗,南北戰爭時被美軍派為臥底,安插到南方軍中;而被稱為“地下鐵路之父”的黑人斯提爾,發明了一整套靈活多變的暗號,多次利用暗號中的誤導性信息,把前去堵截逃奴的奴隸主和警察們耍得團團轉。
奴隸主的反擊
地下鐵路的興起對南方奴隸主的打擊非常大。這些打擊不僅僅是黑奴的損失。實際上,通過地下鐵路逃走的黑奴人數,和黑奴的總數比起來,還是相當有限的。然而,從法律上來說,地下鐵路是在剝奪南方人的私人財產,是違法的,并且還威脅到了南方奴隸制的地位,因此南方人出離憤怒。他們展開了反擊,根據《逃亡奴隸追緝法》,深入北方以暴力手段抓捕逃走的奴隸。收錢替人抓捕逃奴的奴隸獵人(slavecatchers)也由此出現。
爭議性的事件發生在1842年。這一年,一位因自家奴隸逃走而憤怒至極的馬里蘭州奴隸主,雇傭了一個叫愛德華·普雷格(Edward Prigg)的奴隸獵人,去抓自己家逃走的奴隸。他們在自由州賓夕法尼亞境內強行抓走了幾個黑人,聲稱是逃走的奴隸,并把他們拖回了馬里蘭的莊園。然而實際上,這幾個黑人以前就是自由人,有的甚至就出生在賓夕法尼亞,根本不是奴隸。賓夕法尼亞州得知真相后出面干涉,抓捕了逗留在賓夕法尼亞的普雷格,州法院判決普雷格犯有販賣人口罪,勒令他立刻放人。
普雷格不服判決,將賓夕法尼亞的州法院告到了聯邦法院。這就是著名的普雷格訴賓夕法尼亞案。普雷格堅稱,自己抓黑人是受到馬里蘭人的委托,而馬里蘭人抓逃走的黑奴是合法的。根據《逃亡奴隸追緝法》,在判定黑人歸屬權之前,馬里蘭人就有權力將黑人帶回去。廢奴主義者紛紛對普雷格及馬里蘭州發起了抗議,要求釋放被抓的黑人,然而最高法院的判決卻讓這些人大失所望:普雷格和馬里蘭人無罪,賓夕法尼亞州法院違憲。
做出關鍵裁決的大法官約瑟·斯托里,他其實是廢奴主義者,但在法律面前他選擇了維護憲法這件事在一向崇尚自由平等的賓夕法尼亞鬧得滿城風雨,對最高法院不滿之聲很快就傳遍了北方各個自由州。然而南方的蓄奴州也不滿意,因為最高法院同時也宣布,以后北方自由州的官方機構可以不協助南方奴隸主去追捕逃奴。最高法院這一裁決,看似是想一碗水端平,盡量兩邊不得罪,實際上是兩邊都得罪了。于是這件事持續發酵,愈演愈烈,地下鐵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奴隸主和奴隸獵人的圍追堵截下,很多路徑變得不再安全。有的黑奴甚至改變方向,向南逃往墨西哥、巴哈馬和古巴,以尋求庇護。
在南方奴隸主的壓力下,國會在1850年通過了新的《逃亡奴隸法》。這部法律是1850年妥協案的附加產物。1850年妥協可以視作是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的前奏,當美國在美墨戰爭中擊敗了墨西哥、獲得了廣袤領土之后,新的領土上又起了廢奴和蓄奴之爭。在一些國會議員的斡旋下,南北雙方又一次達成了妥協:加利福尼亞州以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聯邦,猶他和新墨西哥地區的制度由它們自己決定,華盛頓特區廢除奴隸貿易,但北方各州搜捕和遣返逃亡奴隸的力度要加大。這最后一條便由《逃亡奴隸法》來體現。
南方奴隸主貼出的追奴啟事(圖片來自南北戰爭博物館網)“只有流血犧牲,才能讓罪惡得到根除”
此時南北雙方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這次妥協僅僅是延緩了美國陷入分裂動蕩的時間而已。妥協中誕生的《逃亡奴隸法》規定,南方的白人只要宣一個誓,就可以在沒有別的證據的情況下,認定一個黑人是他家逃走的奴隸;北方的政府機構必須配合南方追捕奴隸;黑人幾乎沒有為自己辨明自由身份的權利;奴隸逃走后,在自由州生下的后代,也要被帶回莊園去當奴隸。一些不愿惹事的北方城市(比如印第安納州及俄亥俄州南部的一些地區)也出臺了地方性政策,不許為外來的黑人提供庇護。
如此一來,南方人開始肆無忌憚地在北方抓捕黑人,不光是逃走的奴隸,連本來就是自由人的黑人也被他們擄去不少。這期間發生了很多悲劇,比如肯塔基州的一個黑奴母親,帶著幾個孩子通過地下鐵路北逃,在俄亥俄州南部被捕,將要被轉交給追來的奴隸主。她不愿意自己和孩子們再次淪為奴隸,便決定殺掉孩子之后自殺。但是她殺掉第一個孩子之后,就被警察按住了,結果以殺人罪被捕,后來被拍賣;而她剩下的孩子們則被交給了奴隸主,不想在返回肯塔基的途中,船只在俄亥俄河上意外沉沒,她的孩子們全都被淹死了。
奴隸獵人抓捕逃奴(圖片來自Timetoast網)這部惡法引起了北方人的憤怒,名著《湯姆叔叔的小屋》便是以此為背景而寫作的。這部法律讓黑人北逃變得愈發困難,逃亡的黑人們也變少了,地下鐵路從此開始衰落。于是,南方人便有了一種他們戰勝了北方的錯覺,開始低估北方的實力和維護統一的決心,以南卡羅來納為代表的一些南方州開始叫囂州法大于聯邦,分裂主義出現,南北走到了決裂的邊緣。
北方人在拯救黑奴問題上做的最后一次大的嘗試是在1859年。那一年,來自康涅狄格州的廢奴激進分子約翰·布朗來到南方的弗吉尼亞州,計劃一次性帶著弗吉尼亞所有的奴隸逃走。這場叛亂就是被美國歷史書捧得很高的布朗起義。然而布朗的這個目標太不切實際,而且叛亂計劃也非常不周詳,起義一發生,南方名將羅伯特·李便率軍趕到,將布朗擒獲并處死。布朗死前說:“只有流血犧牲,才能讓這些罪惡得到根除。”
處決約翰·布朗(戴維·斯托特爾畫,圖片來自西弗吉尼亞大學)布朗的話很快就應驗了。1860年,林肯勝選成為新總統。他上任后,為了保護北方的工業及市場,大規模提升了關稅,使南方在英法等國的棉花貿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早就輕視北方的南方各州因而選擇了叛亂。1861年,南卡羅來納州率先宣布退出聯邦,隨后又有好幾個州跟隨,它們組成了南部聯盟,和美國分道揚鑣。
實際上,南方各州脫離聯邦是有法可依的,當時的憲法并沒有規定各州不允許脫離聯邦。弗吉尼亞甚至在入伙美國前就有言在先,一旦本州人民認為聯邦的政策對本州不利,他們就有資格選擇離開,這也是名將羅伯特·李選擇效力南方的最重要原因。但這種分裂國家的行為,對林肯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他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國家統一。當南方人進攻了聯邦的軍火庫之后,林肯隨即對南方展開了堅決的打擊,南北戰爭爆發。
南北戰爭最初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維護聯邦的完整。但是,林肯在穩住了幾個蓄奴但沒有叛亂的中間州之后,就把廢除奴隸制變成了戰爭口號之一,以吸引更多的黑人及同情黑人的人前來當兵。此后,北方的黑人紛紛參軍,向南方發動了攻擊。一些逃到加拿大的黑人也返回了美國,加入軍隊,去解放自己的同胞。
1863年,林肯通過《解放奴隸宣言》正式宣布廢奴,并于兩年后擊敗了南方,贏下了南北戰爭。戰后,國會通過了《憲法》的第十三條修正案,正式廢除了奴隸制。從此,黑奴得到了解放。雖然人種之間的不平等關系還要持續到二十世紀的平權運動,但在法律上對奴隸制的廢除,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進步之一。另外,在一次相關審判中,最高法院對《憲法》的條文進行了新的解讀,從而明確了各州不可以隨便脫離聯邦。南北戰爭之后,奴隸制不復存在,地下鐵路也完成了歷史使命。在它大約半個世紀的歷史中,至少幫助十萬名黑奴逃離了種植園,在人類文明進步和促進社會公正的歷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