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股價重挫,飛鶴失速,奶粉一哥,內外交困
國產 “奶粉一哥”“單品之王” 飛鶴看起來正在失速。
4 月 26 日,中國飛鶴公布了 2021 年報,數據顯示其業績增速相較于前幾年放緩了不少,凈利率更是錄得了近幾年來的首次負增長。根據飛鶴年報數據,2021 年飛鶴實現了 227.8 億元的總營收,同比增長 22.5%;歸母凈利潤為 68.7 億元,同比下降 7.6%。
▲圖:飛鶴 2021 年年報
2019~2020 年,飛鶴營收增速分別為 32.0% 和 35.5%,顯然,相較于這兩年,飛鶴 2021 年的營收增速看起來要失色不少。2021 年是飛鶴歸母凈利潤增速自 2016 年以來首次為負的年份,并且是從 2020 年的 89.0% 驟降至-7.6%。
業績上,飛鶴不僅不再飛,還有俯沖向下的態勢,面對這種情形,投資人自然用腳投票 。年報公布時間已過了當天的交易時間,次日,飛鶴股價最終重挫 8.4%,收盤在 7.42 港元/股。
事實上,進入 2022 年以來,飛鶴股價便加速下跌,截至收盤價,相較于 2021 年 1 月 22 日上市后的最高價 24.97 港元,降幅明顯。拋開港股所受的大環境影響,飛鶴的股價為何一直跌跌不休?營收增長大幅放緩、凈利潤同比下降,飛鶴顯然已經進入發展瓶頸期。
01
飛鶴為何飛不動
2021 年,飛鶴全年收益 227.8 億元,這是飛鶴營收規模首次突破 200 億元大關,雖說營收規模在增長并有了新的突破,但卻難掩營收增速不斷下滑。
2019 年 11 月,飛鶴登陸港交所,從其財報中可知,赴港上市前才是飛鶴真正在 “飛” 的時候。2017~2018 年,飛鶴營收增速連續上漲,最高達到了 76.5%。上市后,飛鶴營收增速反而顯得沒有之前那么驚艷,2019~2020 年,營收年平均增速為 33.8%;2021 年,營收增速更是進一步降到 22.5%。
不過這樣的增速下滑似乎并未到底,飛鶴曾在 2020 年財報中表示,2024~2028 年,飛鶴復合年增長率可能在 15% 上下。
具體從產品類別來看,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銷售收入、其他乳制品收入和營養補充品收入共同構成了飛鶴的總收益。從公司年報可明顯看出,飛鶴嚴重依賴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所帶來的銷售收入,2019~2021 年,這一銷售收入在總收益中的占比分別高達 91.4%、95.5% 和 94.4%。
▲圖:飛鶴近兩年總收益構成
作為在收益貢獻中占據絕大部分份額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其營收情況直接影響和決定了飛鶴總營收表現。2021 年,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銷售收入為 215.2 億元,同比增長了 21.7%,相較于 2020 年的 41.0%,這一增速幾近腰斬。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飛鶴 2021 年收益增速也隨之大幅放緩。
對于 2021 年飛鶴凈利潤首次陡降這件事,需要指出的背景信息是,2020 年 9 月,飛鶴宣布擬超 30 億港元入主原生態牧業,加碼上游奶源領域,飛鶴這一大動作為其在 2020 年錄得了溢價購買收益 17.3 億元,無疑大大增加了飛鶴 2020 年的凈利潤基數。剔除掉這部分溢價購買收益,飛鶴 2021 年的凈利潤實際上同比增加了 21.2%。
盡管如此,飛鶴在業績表現上確實是飛不動了,尤其營收增速早已不復往日光景。
02
產品結構單一困局
于飛鶴而言,外界對其 “單品之王” 的稱呼既是一種美譽,同時也彰顯了飛鶴的問題所在:產品結構單一。
前文已提及,飛鶴在營收上太過依賴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所帶來的銷售收入,這增加了企業經營風險。事實上,從 2021 年年報中可知,飛鶴也在努力開拓其他乳制品業務版圖,且其他乳制品在總收益中占比也有了微增,相較于 2020 年的 3.3%,2021 年達到了 4.4%。
其他乳制品包括成人奶粉、液態奶、米粉輔食產品和其他相關產品,其中成人奶粉甚至被飛鶴視為公司未來的第二增長曲線。2021 年 11 月,飛鶴推出了專門面向老年人群體的愛本成人系列奶粉。
▲愛本成人系列奶粉(圖:飛鶴官網)
雖然飛鶴力求擴充產品矩陣,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飛鶴整體業務范圍內,其他乳制品屬于不太賺錢的業務,短期內難扛大梁。2021 年,嬰幼兒配方奶粉、其他乳制品和營養補充品三者的毛利率依次為 72.4%、28.4% 和 51.0%。
如果說其他乳制品業務難以在正向上對公司凈利潤做出多大貢獻,那么飛鶴高企的銷售費用則在負向層面侵蝕著公司的利潤空間。
根據財報顯示,2016~2021 年,飛鶴的銷售費用一路從 13.7 億元上漲至 67.3 億元,短短五年,銷售費用就幾乎增長 5 倍。飛鶴的銷售費用率長期維持在 29% 左右,這意味著每當消費者購買一罐飛鶴奶粉時,其中花錢的 29% 都在為產品的廣告宣傳及推廣費用買單。
談及高企的銷售費用,飛鶴喜歡將其寫進財報中,用以自我宣傳的 “面對面研討會” 這一營銷方式便不得不提。
從飛鶴財報中可知,2021 年全年,飛鶴共舉辦了超過 100 萬場面對面研討會,其中線下有 99.8 萬場,線上有 2.1 萬場,獲取到的新客戶人數超過 226.6 萬人。這種營銷活動雖然能幫助飛鶴拉新、留存和促活,但無疑大大增加了飛鶴線下銷售及推廣活動成本。
2021 年,飛鶴銷售和經銷開支高達 67.3 億元,相較于 2020 年增加了約 15 億元。對此,飛鶴雖然解釋稱,“公司去年陸續發布了星飛帆等多款新品。為了更好地開拓新業務,公司加大了相關新品業務的宣傳推廣。總體來看,營銷費用的增長是匹配新業務、新產品的前置投入,這樣的投入是合理和正常的”,但也坦承,“從營銷占比來看,(2021 年)較 2020 年略有提升。”
因此,飛鶴出現了令人生憂的情形:雖然 “燒錢” 不止,但效率在下降,這點從營銷投入對于收益的貢獻可見一斑,2019 年 5.1% 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增速為公司帶來了 32% 的收益增速,但到了 2021 年,銷售及經銷開支增加了 27.9%,收益增速卻只有 22.5%。
說的直接一點,即營銷帶動收益增長的邊際效應在遞減。
03
外部挑戰加劇
除了內部困局,飛鶴也面臨著重重外部挑戰。
首先,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增長率在持續下降。
近年來,我國人口出生情況不容樂觀。隨著 2016 年、2017 年因 “全面二孩” 釋放出了一定的政策紅利,但自 2017 年后,中國每年的出生人口又在持續減少。2016 年、2017 年,年出生人口均超 1700 萬;到了 2019 年,這一數字跌到了 1465 萬,人口出生率下降至 10.5%;2020 年,國內出生并已到公安機關進行了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只有 1003.5 萬。
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直接引發了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消費市場總規模增長走向遲緩。根據 Euromonitor 數據顯示,2017~2020 年間,我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增長率持續下降,從 2017 年的 10.72% 降到了 2020 年的 4.38%。
放在飛鶴身上,這一行業趨勢所產生的影響尤為明顯,因為當下嬰幼兒配方奶粉所貢獻的收入占據了飛鶴收益的絕大部分,行業市場規模增速不斷放緩對于飛鶴來說不是利好消息。
其次,由人口紅利所帶來的行業增量空間不斷收窄或者不再,這使得品牌商們開始逐漸轉向存量競爭,客觀上,飛鶴未來會面臨更多品牌尤其是大企業在奶粉領域對其發起的挑戰。
今年 2 月中旬,美贊臣中國收購了美可高特羊乳有限公司;3 月初,達能宣布收購了湖南歐比佳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后者是一家主營業務為嬰幼兒奶粉的國內企業。除了國外乳業巨頭開始頻頻并購國內中小奶粉企業、意在加速渠道下沉和爭奪市場場份額,國內乳業巨頭也在奶粉領域重拳出擊。
▲圖:澳優乳業
今年 3 月,伊利和澳優同時宣布,完成了對于澳優乳業的全面要約收購;同月,蒙牛及雅士利發布聯合公告稱,蒙牛正就其與雅士利國際的股權及若干其他業務權益進行討論,蒙牛奶粉業務的目標是未來三年進入中國市場前三,在 2025 年做到百億規模。
值得指出的是,在伊利收購完澳優后,中國奶粉市場首次出現年營收超 200 億元的雙巨頭——飛鶴和伊利系,可以預見的是,不斷發力奶粉業務的伊利未來將與飛鶴展開一番激烈戰事。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飛鶴能夠突出重圍成為國內 “奶粉一哥” 固然不易,但若想保持如今的市場地位,未來只難不易。對內需要一步步打開發展困局,對外需要一點點夯實競爭圍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防守和進攻,飛鶴面前的難題亟待攻克。
作者|余堃
編輯|胡展嘉
運營|陳佳慧
出品|零態 LT(ID:LingTai_LT)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