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匠星⑥|大賽失利留校任教,楊慧芳:把經驗傳給后來的選手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他們猶如一顆顆新星,迸發出光芒。
成為大國工匠,這條路有多遠?中國的職校學生用15枚金牌向全世界給出了他們的答案:雖遙遠但可及。
質量之魂,存于匠心。中國的發展強大,離不開恪盡職業操守、崇尚勤奮鉆研的工匠精神。如何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中國工匠”?
10月23日起,澎湃新聞推出“匠星”系列報道,記者走進上海職校,采訪世界技能大賽選手、教練和同學,探尋中國職校教育的成長之路和發展方向。
一張彩色印刷紙,在外人看來,只是四種顏色的不同組合,但在楊慧芳眼里,是幾十甚至上百種色塊的組合。
結束世界技能大賽回到上海的第一天,楊慧芳把自己關在房間睡了一天一夜。醒來時,腦海里仍然是大大小小的色塊。楊慧芳閉了閉眼,想甩掉這些細微到要用電腦分析的色塊,但色塊晃了晃,沒有甩掉,也沒有聚成獎牌的顏色。
10月23日,再次走進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實訓基地,看著“關”了自己兩年的膠印室,楊慧芳突然有些不知該做什么。直到旁邊的老師半開玩笑地提醒她:“今天是你第一天正式上崗吧。”
是的,因為臨場意外,楊慧芳失去了第44屆技能大賽印刷媒體技術項目的獎牌,但她簽約學校,成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實訓基地的教師。
“我要把這些經驗,都留給后來的選手。”楊慧芳說道。
楊慧芳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忻勤 桑文浩 圖成為種子選手:提前兩年準備世界技能大賽
2014年,楊慧芳考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印刷包裝工程系,包裝管理專業。這所創建于1953年的學校,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出版印刷類學校,被譽為中國出版印刷專業教育的搖籃。
大二那年,聽說學校要選拔選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種子選手,老師讓楊慧芳試試,她就試了,還選上了,從此踏上集訓、比賽,基地、寢室的道路。
世界技能大賽印刷媒體技術項目中國集訓基地。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圖世界技能大賽被稱為技能界的奧林匹克,每兩年舉辦一屆。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這項賽事的獎牌也是對技能和專業的最高肯定。
2013年,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第一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選手王東東出乎意料收獲銅牌。2015年,學校再次參賽,選手張淑萍再傳捷報,摘下銀牌。
兩屆賽事,四年積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總結出自己的教學經驗。以技能大賽為重要平臺和手段,確立了“世賽引領、賽教結合、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瞄準行業需求,將日常教育教學改革與技能大賽緊密結合,將國際先進標準引入教學,實現技能競賽、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相互促進。
世界技能大賽選手的選拔,也提前兩年甚至更久鎖定。
2016年8月,楊慧芳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印刷媒體技術項目,獲第四名,入圍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印刷媒體技術項目中國集訓隊。之后,在“六進三”、“三進二”、“二進一”選拔賽中楊慧芳均獲第一名,順利獲得進軍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入場券。
“其實不僅僅是后來選拔的時候是層層淘汰,在學校選拔的時候,同樣是越到后面人越少。”楊慧芳告訴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記者,入選學校種子選手后,自己一年多時間,幾乎都是實訓基地、寢室兩點一線,而且越臨近比賽,人越少。很長一段時間,實訓基地就她和另一名選手,賽前兩三個月,更是只剩她一人。如今,在膠印練習室進門處,仍摞著半人高的膠印作品,全都是最后一個月,楊慧芳練習留下的。
賽制劇變:三道門檻每道都可能打回重做
世界技能大賽印刷媒體技術項目專家李不言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印刷媒體技術項目共四個模塊,大分值就在膠印模塊。
李不言介紹,這個模塊今年與往屆最大的不同是,在簽樣印刷環節,分設了3個質量門檻,分別為色彩、套準和表面質量。只要有任意一個門檻達不到行業內高標準主客觀評判要求,就無法繼續工作,需重頭再來,直到比賽時間用完。
楊慧芳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忻勤 桑文浩 圖印刷實際是一項極為考驗眼力和耐心的工作。在非專業人員看來的一種綠色,就能分為粉綠、翠綠、中綠、深綠、淡綠、草綠、檸檬綠、蘋果綠、灰綠、墨綠、橄欖綠、熒光綠、荷葉綠等。
在世界技能大賽中,選手要做的,就是精確掌握各種色彩的構成,需要一邊印刷一邊用眼睛結合儀器測試每一種顏色的誤差,所要求達到的誤差是人眼早已不能分辨的。而每一種顏色,一般都有十幾個色塊,這十幾個點,都需要進行反復測試。
之所以說今年技能大賽在色彩等方面設置門檻,是因為往年只要提交簽樣就可以繼續生產,只是判分不同。今年,只要任意一個門檻沒有達到要求,就要打回重頭再做。
留校任教:將經驗留給學弟學妹
回到上海,楊慧芳把自己關進房間,睡了一天一夜。她說:“覺得特別對不起學校,對不起每一個人。”
楊慧芳說,睡醒的時候,她想起,她的學長們拿過銅牌,拿過銀牌,就差金牌。想起出征前兩個月,整個學校都知道她要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連食堂的阿姨也認識她,說:“加油拿塊金牌回來。”
不過,就在胡思亂想的時候,楊慧芳得知,自己留校任教的手續已經辦完,自己已經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實訓基地的教師了。
楊慧芳來自河南農村,因為知道家里的經濟情況,所以她不茍求太多,大一期間,雖然課余時間不多,但她還是抽出時間去做兼職,發傳單、做服務生等。她一直記得,11年前離開父母外出求學時,她的媽媽只能給她一句話“不要讓人瞧不起,不要讓人踩在腳底下。雖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
楊慧芳說:“我還是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傳給學弟學妹。”
說這話的時候,李不言正走進辦公室。和楊慧芳一樣,一回到家,李不言也整整睡了一天一夜。他說,睡醒了可沒時間多想,“新一屆的種子選手選拔又要開始了。”
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一切能改變的。奪金的希望和經驗,都可以留給后來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