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導師論導】王銳: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護紅花
我于1978年考入蘭州大學,從學從師至今,一生與蘭州大學結緣。在過去30年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執教生涯中,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堅持“丹心竭力促發展,立足西部育英才”的初心使命,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始終把韓愈《師說》中所謂“傳道、授業、解惑”有機結合,把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有機結合。承蒙蘭州大學“導師論導”專欄邀約,現將我做研究生時從導師等老一輩先生那里所學和自己在研究生教育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和體會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助力蘭州大學年輕導師快速成長。
一、為人師表,德育為先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唐·陸贄)。我始終把言傳與身教結合起來,唯有以身作則,才能使教師的言教發揮更大的作用,唯有為人師表,才能使學生從教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學道德準則的可信,從而愿意進取行動,促成學生的言行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導師作為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首先要在“德”上做表率。這個“德”,既包括愛黨愛國、誠實守信、正直善良、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個人品德,也包括誠信、求實、嚴謹、自律等學術道德與規范。無論日常教學還是平常交流,我都帶頭并組織研究生學習黨和國家的理論、方針、政策,了解國家需求,在研究課題選擇時瞄準國家需求,急國家之所急,以培養研究生的家國情懷,助其樹立崇高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將學術道德與規范融于日常,如研究生選題與開題、實驗操作與記錄、數據分析與總結、論文撰寫與發表等各個環節,確保研究生成長成才路上高速進步但不脫軌。
二、學術引領,創新為綱
“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美·阿西莫夫)。研究生學習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既要扎實熟練掌握舊知識,更要推陳出新創造新知識。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我特別強調研究生在具有家國情懷的同時,亦應有全球化的學術視野和創造性思維。導師作為研究生開展創新研究的領航人,從培養研究生起至今,堅持時常追蹤本領域國家需求與國內外學術研究動態,并將最新研究心得與同學們做及時交流,深入溝通討論;堅持多種方式每周組會與工作匯報,要求研究生既通過深入而系統的文獻調研總結和凝練科學發展史培養學生的學術鑒賞力,同時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精神鼓勵每位研究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開展首創性研究以解決問題,打造屬于自己的學術前沿,啟迪與激發學生靈感,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索的熱情與激情,激發學生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我始終堅信:最好的教育不是給予,而是點亮和喚醒。
三、打造平臺,特色為要
一個相對穩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優越的研究平臺對于研究生培養而言,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可事半功倍。從開始培養研究生以來,我極為注重團隊研究方向的凝練、研究平臺的建設和不斷優化。90年代初,剛從國外回到蘭大,僅有極為簡陋的實驗條件,但是我毅然選擇了當時在國內不被看好的多肽藥物作為研究方向,并瞄準幾個關鍵科學問題,憑著一腔科研熱情,從親手搭建簡易實驗臺開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結合自身化學和生物以及藥學的學科交叉研究背景,潛心研究多肽藥物和手性藥物及多肽與蛋白質生物化學和疾病的分子基礎30年,終將“冷板凳”坐熱,使多肽學科成為我校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學科。通過跨學科合作,作為負責人組建了“多肽藥物”創新團隊,多次主辦承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拓展學術資源,優化研究生培養平臺,助力研究生快速成長成才。
四、因材施教,育才為重
多肽藥物研究是個具有多學科特點的專業,招收的研究生知識背景涵蓋了多個傳統一級學科,如基礎醫學、生物學、化學、藥學、臨床醫學等,各有所長卻難以面面俱到。同時,研究生更具有完全各異的性格特點、成長環境和生涯規劃。因此,做到有教無類的同時因材施教顯得極為重要。不因研究生出身院校、專業背景等而厚此薄彼,而是根據其研究興趣、個人特質、專業特長定制研究課題,做到因材施教,使其充分發揮優勢與特長,人盡其才、取長補短、茁壯成長。在我的指導下,有多個本科學校不理想的研究生最終跨學科逆襲,成長為國家級人才,實現了人生的跨越。
五、春風化雨,關愛為本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們身為導師所應追尋和踐行的目標。作為研究生導師,在關注研究生學業的同時,我也時常通過與學生日常交流,了解其生活、就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困惑與需求,幫助他們走出思想和心理困境。為了鼓勵幫助寒門學子學業有成,一方面再三灌輸讀書求學“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寶貴時光不能虛度和浪費的理念;另一方面,經常把個人獲得的各種科研獎勵獎金設立獎助學金資助困難學生。不僅如此,我也持續地關注研究生畢業后的事業發展,鼓勵和支持他們開展獨立研究。對于畢業后留校繼續工作的研究生,支持他們以獨立的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在研究成果轉化、論文發表時以他們為主,解決其生活與工作中的后顧之憂,支持他們有更大的發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十年來,我已精心培養了近300名愛黨愛國、德才兼備的優秀博士、碩士及博士后,多人次在學期間獲得國際國內各類獎學金,畢業后分布于祖國科研、教育、醫療、企業、政府等各行各業,許多學生具有了高級職稱職務,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部分從事基礎研究的學生已成長為國家級人才如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者、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等,部分從事應用性研究的學生已成長為高級工程師、企業家等制藥產業中流砥柱。
作為導師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看到自己辛勤培養的學生成長成才,以各種方式為國效力。我很欣慰!
作者簡介:
王銳,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衛生學部)、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蘭州大學副校長、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