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杜絕大學生被強制實習,從高校變服務者和守護者開始
作為大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工作崗位的“預演”,實習幾乎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然而現實中,實習衍生的亂象不少。近日,《中國青年報》對202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半數受訪者在大學期間遇到過強制實習。
強制實習,很多人都不陌生的一個詞匯。為了讓學生們“乖乖就范”,一般高校使用的法子如出一轍:不實習不發學位證。在這一“緊箍咒”下,幾乎沒有學生敢不服從學校的實習安排。今年7月份,沈陽一所高校安排千名大二學生到某知名電子集團實習,使的仍是此招。只不過,眾多學生因為不滿學校的強制安排,加之實習中出現的勞動強度過大、工作與專業不對口、伙食太差、學生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等諸多問題,有人將之曝光到了網絡。媒體報道后,教育主管部門介入調查,迅速叫停實習,學校隨即道歉。
有人不禁要問:學校以學位證為關卡要求學生接受學校安排的實習,合法、合理嗎?其實,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就不難發現,均無將實習與學位直接掛鉤的規定。學位授予上,學生只要滿足在校期間修滿學分、遵守學校相關規定等條件,高校就應當頒發學位證書。換句話說,如果有學生沒有參加實習,但其他條件均滿足,理應得到學位。
高校安排學生實習,不應該被“一棍子打死”。無論高校的初衷是想讓學生得到專業技能鍛煉,提前適應職場,培養職業心態,還是功利地想讓學生提前與企業建立聯系,為提高學校就業率做準備。何況,大學生自身尋找實習機會并不容易,學校統一安排,解決了找不到實習的學生的難題。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強制必然帶來弊端。不顧學生意愿和專業對口度,安排學生實習,容易引發學生抵觸情緒,對于一些有考研或出國計劃的學生來說,也可能打斷其學習安排。而且,從現實來看,一些學校強制安排的企業和崗位并不能讓學生滿意,實習與專業不對口、工作缺乏技術含量、勞動量超負荷、硬件環境差、伙食差等問題廣泛存在,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
最為詬病的,是強制背后往往存在著利益勾連。一些高校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與所謂“定向培養”、“合作實習實踐對口”、實則與學生專業無關的企業簽訂合同,通過輸送學生到企業實習,賺取“實習費”、“介紹費”,進一步擠壓學生本就不高的實習工資。而學生為了一紙畢業證、學位證,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如不是忍無可忍,多不會打破沉默據理力爭。
所以,強制實習,撇開尊重學生意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談,在沒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和監督機制下,很容易異變為學校和企業聯手侵害大學生合法權益的“怪胎”。
要想杜絕強制實習,辦法有很多,比如立法上的完善、學生維權意識的提高等,但如論如何,高校的角色轉變都是無法回避的一個重點。高校只有從大包大攬式的強制實習,變為考慮并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實習搭建高效暢通的服務平臺,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對學生開放實習崗位,建立完善的跟蹤機制切實保障學生實習期間的合法利益,才能讓想實習的學生與想招實習生的企業無障礙對接,讓實習回歸到正道上來。也就是說,在學生實習問題上,高校應扮演的角色是服務者和學生權益的守護者,而不是其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