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觀察|家事審判改革:讓司法有溫度、法官有溫情
“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就是要明確家事審判的職能不僅具有裁判職能,還應當具有對婚姻的救治職能。人民法院不僅是死亡婚姻的解救場所,更是治療生病婚姻的醫(yī)院。”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杜萬華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說。
作為一名基層法官,我比較關注家事審判改革。誠如杜萬華所言,家事無小事,家事即國事,家事案件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休戚相關。家庭是社會組織的最小細胞,家事審判不僅追求的是個案公正,更是夯實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石。
數(shù)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我國離婚率連續(xù)14年遞增,僅2016年就有近500萬對夫妻離婚,算上離婚牽涉的家庭成員,一年涉及的人數(shù)可達數(shù)千萬。隨著一段婚姻的破裂,未成年子女成長環(huán)境、老年人贍養(yǎng)等各種社會問題都將凸顯出來。有鑒于此,以挽救危機婚姻為主要目標的家事審判改革應運而生。
離婚有兩種途徑,或是協(xié)議離婚,多是到民政局辦理;或是訴訟離婚,就是要到法院打官司。通常情況下,采用訴訟方式的,當事人雙方的矛盾要大于采用協(xié)議方式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起訴到法院離婚的,即便不是“死亡婚姻”,也算是“病危婚姻”了。
但是,家事案件畢竟有著與普通民事案件不同的特性,表現(xiàn)為有著較強的倫理性、情感性,這是冰冷的證據、機械的法條所無法完全解決的。相比較其他普通民事案件,在審判手段上,調解優(yōu)于判決;在審判目標上,社會效果優(yōu)于法律效果。法官如果單純依據證據和法條徑行判決,工作量雖較小,但案結事未了,家庭、社會出現(xiàn)的裂痕并未得到真正的修復。
讓司法有溫度,法官有溫情,充分發(fā)揮法院的教育、疏導功能,成為此次家事審判改革的重要內涵。在“拯救危機婚姻”的宗旨下,各級法院不再“只分財產不管感情”。
比如,審理中不盲目追求結案率,給當事人雙方留置一段“冷靜期”。之前有媒體報道,一位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很多當事人一時氣頭上跑來離婚,為挽救這些婚姻,常常借故電腦、網絡出現(xiàn)故障,為當事人留下了冷靜思考的時間,一時被傳為佳話。
再如,以法院人員分類管理為契機,組建家事審判法庭,由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法官組成,同時引入懂心理學的司法輔助人員介入;建立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由法院牽頭,聯(lián)合多部門協(xié)調解決;有的地方還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如四川宜賓縣法院率先運用“離婚考卷”,通過試題讓雙方和法官客觀地對婚姻做一個評估,從而為各方最終正確處理提供參考。這些措施都取得積極的效果。
筆者所在的縣,地處西南邊陲,受人口流動頻繁等因素影響,多年來離婚率位居全省第一,離婚案件也一直占法院民事案件的近一半。在確定為試點法院后,全縣逐步建立了52個“無訴社區(qū)”,通過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法院指導、社區(qū)參與,匯集社會各類資源共同化解家事矛盾。不僅做到對危機婚姻早治療、治療好,更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
有必要強調的是,家事審判改革并未違背婚姻自由這一基本原則。婚姻自由,既包括結婚自由,也包括離婚自由。如果已明確評估為“死亡婚姻”,當事人雙方或一方已經處于極度痛苦中,決不能因為迫于社會或一方當事人的壓力而判決不予離婚,畢竟法律是保障公民基本權益的最后一道屏障。當然,即便要判決離婚,也要注意合適的方式和時機,以將各種負面效應降到最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