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蜘蛛俠:英雄歸來》:超級英雄電影中的美國科學故事
《蜘蛛俠:英雄歸來》被認為是新時期蜘蛛俠系列的開啟之作,漫威和索尼達成合作,小蜘蛛得以重返復仇者聯盟大家庭,一個近年來最符合漫畫原著設定的“逗逼”鄰家大男孩就這樣重歸大銀幕。
實際上,影片英文原名為《Spider-Man:Homecoming》,homecome一詞來自中世紀英語中的hamcyme,形容一種回家的感覺,1935年開始被用來指代美國高校的舞會,之后逐漸演變為西方中學和大學一年一度的返校季,屆時新生、往屆生和校友都將齊聚一堂。從這個層面說,雖然中文譯名絲毫沒有體現出返校季這層意思,與英文原名的感情基調也不完全一樣,但仍有一定的相通之處。1962年的《驚奇故事》(Amazing Fantasy #15)中,蜘蛛俠初次亮相。與當時業已成名的超級英雄不同,這個就讀于中心區高中(Midtown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中學生非常貼近青少年的現實生活。而和其他青少年超級英雄比如巴基或羅賓相比,他又缺少美國隊長或蝙蝠俠那樣的師長,只能通過個人成長意識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個自我成長的故事在以往的影視版本中都是通過叔叔之死來表現的,在本片中卻隱晦帶過,取而代之的是家長鋼鐵俠和老師美國隊長。美國隊長一直以來都是最富有美國意識形態的超級英雄,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他雖然沒有在本片中直接出現,但已然成為美國教育體系的權威和代表,在電視這樣極具公共輿論影響力的媒介中充當領袖。鋼鐵俠則是新時期美國意識形態的另一種代表,信奉以科技為杠桿推動民主與自由,也就是二戰之后世界發展的趨勢。鋼鐵俠雖然在內戰中站在美國隊長的對立面,但實際上,他和美國隊長各自代表了美國的現在(或未來)與過去。而蜘蛛俠這個誕生于1962年的嬉皮士,自然義無反顧地站在了鋼鐵俠這一邊。
鋼鐵俠在本片中多次替蜘蛛俠收拾爛攤子,并且作為監護人義正言辭地告誡小蜘蛛高中生就得好好學習,不要想著越俎代庖過早介入爭斗,其內涵與民國時期中國學界對學生是否應該介入政治的討論不無相似之處。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意味并未改變,只不過能力被限定在了高中,責任就變成了好好學習,最多打擊一下校園欺凌。
影片也正是通過校園隱喻社會的雙重線索交替推進的,本文主要聚焦此前受到關注較少的校園科學教育。超級英雄漫畫與電影多少促進了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皮特就對史塔克公司極為感興趣,而實際上,蜘蛛俠誕生后不久就作為教育節目《電力公司》(《The Electric Company》)中的黃金配角出鏡。
而蜘蛛俠誕生的20世紀60年代,正是西方科學素質教育啟蒙的時期。經歷過二戰的洗禮人們意識到科學的重要性,并開始對科學進行反思,今天流行的各種科學素質調查中的“科學素質”(scientific literacy)的概念就誕生于這一時期,只不過當時的科學素質教育還停留在理論中,目的仍是把學生當成下一代的科學家來培養。直到1980年代,這些理論才有了實踐的可能。1982年,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發表了重要報告《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明確指出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代具有科學素質的美國人”,“理科課程必須要修訂,不僅是為那些準備升學的學生,更是為那些不打算升學的學生”,從而確立了科學素質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985 年,美國科學促進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 個機構,組織幾百名科技專家和教育工作者制定一項旨在提高全體美國人科學素質的戰略計劃——“2061 計劃”,提出到2061 年哈雷彗星再次回歸時,美國公民人人具有基本科學素質的目標。這股科學素質教育的風潮從此刮遍全世界并延續至今,科學成為青少年乃至全體公民素質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基礎部分。
同一時期還誕生了一個名為美國學術十項全能(United States Academic Decathlon,簡稱USAD)的競賽。學術全能(Academic Decathlon)最早是由羅伯特·皮特森(Robert Peterson)于1968年提出并在加利福尼亞一個郡舉行的比賽,1981年在科學素質教育興起的熱潮中演變成了全國性的比賽,競賽的理念也隨著科學素質教育的風潮發生了變化。Peterson作為參加過二戰的飛行員深知科學的重要性,提出從十個方面全面考察學生,幫助他們發揮自己的潛力快速成長,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培養出美國隊長那樣全能型的人才。這種思路在冷戰的1980年代與美國教育界科學素質教育、全能教育的理念極為契合,因而得以壯大。影片中蜘蛛俠和他的同學們積極準備的學術競賽就是USAD競賽。USAD的十個項目,其中有七個客觀題考試科目,分別為藝術、經濟、文學、數學、音樂、科學以及社會科學;另外有三個主觀考試科目:演講、面試與寫作,每年都有一個特定主題。2014年,主辦方通過決議,宣布競賽面向全球開放,當年的比賽在中國上海舉行,主題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影片上映的2017年,競賽主題恰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樣看來,影片中參加形形色色的參賽者的多元性未必只是一種政治正確,也是符合事實的。而美國隊長在學校電視上頻繁出現,鋼鐵俠不斷督促皮特好好學習,上課時教室上的科學家畫像中出現浩克也在情理之中。
影片中的比賽有很多梗已經被觀眾津津樂道。比如同學們穿的隊服是寫著“中心區高中,建立于1962年”的學校校服,是對蜘蛛俠起源的致敬;比如他們練習時提到土星的衛星之一是土衛六(泰坦),而漫威電影宇宙當前的大boss滅霸就出生于泰坦上,還提到了神秘物質振金(vibranium),是漫威宇宙中的核心物質之一,黑豹的瓦坎達王國就蘊藏著大量振金,幻視的機體和美國隊長的盾牌也由振金制成。影片中,蜘蛛俠背后的男人內德(Ned Leeds)對應的應該是漫畫中的李(Ganke Lee),一個喜歡樂高崇拜超級英雄的東方男孩,然而卻是個死宅。不少漫畫和電影評論都會提及滿大人現象,即西方作品中對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的刻板形象,認為東方人陰森可怖,更何況滿大人(Mandarin)的的確確是漫威中的一個反派人物。隨著東方的崛起,新的刻板印象逐漸變成東方人只會死讀書等等,繼續存在于西方影視作品中。事實上,Mandarin一詞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19世紀,英國行政改革借鑒了中國科舉制度以測試年輕人對希臘文化和拉丁經典的熟悉程度,通過選拔后送去統治印度,“官員”被稱為“講官話的人”(這也是mandarin的兩個意項),被當時保守派稱為英國“中國化”陰謀的一部分。
影片中,在蜘蛛俠缺席的情況下,同學們在USAD中取得了勝利,而蜘蛛俠也在校外順利除暴安良。影片加入了青少年教育和科學素質的部分,未必是出品方有意識的科學普及,因為科學元素已經融入當今社會的方方面面,是最流行最時尚最能迎合市場的東西。所以,當粉絲們看到蜘蛛俠全新的戰衣變得和鋼鐵俠、蝙蝠俠一樣充滿高科技時,只會想起"屌絲靠變異"的玩笑,然后瘋狂地沉迷于新戰衣當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