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顧繡:上海傳統文化的驕傲,針線復刻出一幅幅名畫佳作
錢月芳,國家級非遺“顧繡”上海代表性傳承人,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首屆刺繡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刺繡專委會副主任,大國宗師,上海市工匠。
01 跨越近半個世紀的奇跡
明嘉靖年間,上海進士顧名世在今天的黃浦區建了一座“露香園”,中國民間刺繡史上的奇跡——“顧繡”就在此誕生。顧家女眷善繡,專以名畫為藍本,不僅形似,而且氣韻生動,廣受推崇。顧名世的孫媳韓希孟,更是工書善畫,才華出眾,將顧繡之藝推至極致,一針一線皆為精品。
然而近代中國命運坎坷,顧繡也在這段混亂的歷史中幾近絕跡,幸而經過幾代民間傳承后,這一傳統工藝得以從歷史的角落重新泛起光彩。
錢月芳和顧繡的緣分,始于1972年,那年,她19歲。
02 五十年繡手穿梭
似乎是注定要與顧繡相伴一生,錢月芳從小就表現出了對女紅非凡的興趣和天賦。19歲從學校畢業后,她的單位就在政府恢復傳統文化的號召下開始了顧繡技藝的培訓。師從顧繡唯一的國家級傳承人戴明教,錢月芳的起點就很不普通,此后三年實實在在的基本功訓練,更是給她的藝術之路打下扎實基礎。
顧繡是繡繪結合的藝術,這也就要求繡娘在具備高超技法的同時,也要有極高的文化修養和悟性,非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之人不能為。錢月芳的顧繡之路上,填滿了她的熱愛、執著,可以不買衣服,但一定要買針線畫稿。數十年的堅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她的作品選題高雅、技藝獨特、畫繡難辨,更是多次參加與外國的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廣受贊賞。
《奔馬圖》
03 一根線可劈成1/256
為了達到“繡繪合一”、以假亂真的效果,顧繡的繡針首先就要比普通繡花針小二至三倍,其絲線也經常被劈成1/16、1/32、1/64、1/128甚至1/256使用,即便靠近看也仿若是水墨畫出來的一樣。熟能生巧、巧能生精,錢月芳如今即便不用眼看,也能一舉將絲線穿過針眼。2014年,這一手穿針引線、劈絲1/256的絕技在多國國家領導人夫人前表演,贏得了貴賓們的贊賞。
針法是顧繡創作的關鍵,顧繡的創作需要將傳統針法與國畫筆法結合,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每一針需要的針法,更要關注整體畫面的協調,錢月芳在創作中已經達成了“平、齊、順、光、勻、密、細”設計針法的巧妙運用,以至于到傳神的境界。她認為:“刺繡有語言,刺繡的時候它會跟你對話。”正是不斷的創作、試驗讓她與顧繡相通,寫出全新的顧繡故事。
《梅竹雙雀》
畫家靠顏料的調和來生成理想的色彩,顧繡以線代墨,靠的是色線的搭配。“繡花容易配色難。”顧繡的選題決定了它的色彩必定不以濃重取勝,反而追求文人畫的淡雅清新,要濃淡適度、要層次分明,在線與線的搭配間達到色彩的和諧。
《菊花圖》
顧繡選擇的絲線色彩本身就是柔和典雅的,每個色線還有10~16個色彩漸變,這對繡娘的配色能力是個極大的挑戰。錢月芳對顏色的敏感度給她提供了極大的助力,看一眼就能分辨出這顏色是怎樣偏色,甚至于判斷偏色的比例,可見天賦之高。也因此她的繡品最善表現原作的神韻,“如畫之境,如天之工,如染之色”,被國內外個人及機構收藏。
《江亭攬勝》
04 一個人就是千軍萬馬
20年前,為了顧繡的傳承和發展,錢月芳就已挑起了培養顧繡接班人的重任。她傾其所能,毫無保留,把自己所有的經驗整理成冊,從最簡單的拿針、穿線,到色彩搭配、針法運用,如今她的學生也能完成難度較大的作品了,顧繡的發展正欣欣向榮。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錢月芳的人生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注解。當被問到五十年的研究、創作之路是否覺得孤苦寂寞時,錢月芳表示:“因為我的自信,我感覺我不是單槍匹馬,而是千軍萬馬。”學無止境,如今的錢月芳依然在外界的評價和意見中汲取營養,攜手顧繡一路向前。
05 藝術成就
《五牛圖》
2008年,上海民博會展傳承獎
2018年,“ 國匠杯 ”最佳創作獎
《雞雛待飼》
2010年,上海民間藝術世博紀念品設計展金獎
《布袋和尚》
2010年,被評為“中華民族藝術珍品”
2012年,中國(杭州)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
《吉祥天女》
2011年,中國(浙江)非遺博覽會金獎
《群魚戲藻》
2011年,中國刺繡藝術精品展金獎
《牧牛圖》
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傳統工藝旅游創意金獎
2021年,第五批上海工藝美術精品
《澄江碧岫圖》
2014年,中國(北京)工藝美術博覽會“國藝杯”金獎
《菊花圖》
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傳統工藝精品金獎
《春水鳧鷖圖》
2015年,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
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傳統工藝世博創意金獎
2016年,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云間飛天》
2016年,“國匠杯”金獎
2016年,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百鹿圖》《梅竹雙雀》
2017年,“國匠杯”金獎,優秀展覽作品“金項獎”
注:以上內容均為“十里玉見”版權內容,如需轉載或有其他商務咨詢,可聯系我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