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輿論中心的豆瓣,能否繼續成為用戶心中的“烏托邦”?
原創 費騰 藍鯨TMT
藍鯨TMT記者 費騰
在“豆瓣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圖包納百味。無論高矮胖瘦,白雪巴人,都能幫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這是豆瓣創始人阿北希望打造的平臺,也是十七年來豆瓣用戶所希冀的。但豆瓣近年來接連遭遇封禁小組、被約談整改、罰款下架等風波,近期又因網絡亂象、投訴處理不及時等問題被監管部門點名。
圖片來源:東方IC
“豆瓣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圖包納百味。無論高矮胖瘦,白雪巴人,都能幫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
這是豆瓣創始人阿北(真名楊勃)希望打造的平臺,也是這十七年來豆瓣用戶所希冀的。
在這里,有一群文藝青年們熱衷于討論書影音并為此打分,而另一群人則聚集在不同的豆瓣小組中,談論他們感興趣的八卦、美食、愛好以及生活方式。
不同的群體共生在這個月活只有1000萬的平臺上,這里是他們的精神角落,也是他們的“烏托邦”。
然而,豆瓣在最近兩年接連遭遇封禁小組、被約談整改、罰款下架等風波,近期又因網絡亂象、投訴處理不及時等問題被監管部門點名。
頻頻因負面輿情而處于輿論中心的豆瓣,還能否繼續成為用戶心中的“烏托邦”?
“高度自由”的豆瓣
一直以來,豆瓣都是互聯網時代神奇的存在。
有別于其他平臺,豆瓣的發展始終是緩慢的。成立的第一年,豆瓣只有阿北一個人,他既是創始人,又是程序員,還是平臺的內容產出者。
第二年,豆瓣才迎來二號員工的加入。到了第四年,這個數字變成了40。
也就在這一年,豆瓣積累了330萬的注冊用戶數,月點擊量超6億,月訪問用戶3000萬。同時,平臺還獲得了資本青睞,先后拿到兩輪融資。
在國內,甚至很難找出一個與豆瓣對標的產品,讓外界對它的定義如此豐富多元。
它是一款工具類應用,可以提供關于書籍、電影、音樂等作品的評分信息;也可以是一款生活分享平臺,用戶在上面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豆瓣還是社交平臺,提供小組討論、線下同城活動等服務,讓志同道合的人們談天說地交朋友。
“豆瓣正在多樣化的過程中失去公共注意力中心。這很好,我們正在全心全意地推波助瀾。”
阿北在自己的主頁寫下,豆瓣的第一用途是幫助你發現未知的東西。這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情:完全沒有廣場地帶的豆瓣會讓我們的視野受限于個人已有興趣和朋友的圈子興趣;而一個所有人共享的廣場也正在變得無用。
以人為核心的豆瓣,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相對封閉且公平發言的平臺。在這里,每個人暢所欲言,發表看法,展示自我。
私密小組的存在,更是給了用戶極高的自由度去自主選擇同好,成為組長并運營社區,一個個獨立的小組形成了獨特的用戶生態。
流量與爭議并存的小組
然而,去中心化的分發機制和輕運營的管理,雖然給了用戶高度的自由,但日益增長的流量與魚龍混雜的人群,讓用戶言論逐漸變得不受約束。
據官方統計,自2021年1月至11月,豆瓣已累計20次處置處罰,被網信辦多次予以50萬元的頂格罰款,累計的金額為900萬。
同年12月,因涉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問題,且未按要求整改,工信部將豆瓣App在應用商店中下架,至今,小米華為等應用商店仍為上架。
到了今年,約談還在繼續。北京網信辦直接派出工作督導組,進駐豆瓣網督促整改其嚴重的網絡亂象。
4月底,工信部在發布關于2022年第一季度電信服務質量的通告中提到,豆瓣等10家企業投訴處理及時率未達到95%的指標要求,工信部已督促相關企業改進提升。
一系列的約談處罰讓豆瓣不得不改變。據記者了解,兩年以來,豆瓣已發布十余次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專項行動的處罰公告,關停或者解散超100個問題小組,其中包括流量最大的豆瓣鵝組、艾瑪花園小組等。
而留存下來的小組,需要面對更嚴格的審核,發帖數量被限制,禁止用戶發起討論敏感話題。“打了一長段后,發現有違禁詞,根本找不出是哪個,久而久之,我就不發帖留言了。”用戶小林如是說道。
豆瓣大刀闊斧的整改,很快引起了用戶的不滿。不少用戶認為,平臺在清理的過程中忽略了用戶體驗,并沒有采取對小組公正的篩選,只做“減法”卻不考慮用戶,似乎有悖于豆瓣建立的初心。
小組日漸失去活力、用戶發言被嚴格限制、以及用戶與平臺愈加嚴重的分歧,都加劇了豆瓣用戶流失的風險。
多位資深用戶對記者表示,從以前習慣性的每天瀏覽多次,到現在很多天都不打開。“快樂老家(指豆瓣小組)沒了,我也沒有留在豆瓣的必要了。”
豆瓣站上十字路口
在業內人士看來,豆瓣小組的凋零不會真正的影響平臺生態,書影音評分系統仍是豆瓣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但是,作為曾經業內外最具話語權的評分工具,在近幾年也陷入了諸多爭議中。
多家媒體都曾報道過豆瓣的刷分現象。一條“包顯示短評”的價格是15元,一條包顯示長評(劇評)的價格是20元,一條“點贊/有用”的價格是1元,“舉報”一次的價格是3元,投票、小組發帖、開分、漲分、評分維護等情況需要具體協商。
2021年12月,央視發布題為《影視劇遭遇“超前點評”“水軍”控評擾亂市場》的報道,稱兩部熱播劇接連在豆瓣出現“超前點評”的荒誕現象。
官媒的下場讓豆瓣罕見的做出回應。豆瓣表示,從來沒有、以后也不會有任何與評分有關的合作。同時豆瓣致歉稱,在產品展示、對外傳達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改進空間。
然而,亂象仍舊存在,久而久之,豆瓣評分的公正性正持續遭受外界的質疑。
豆瓣賴以生存的,是評分系統。而豆瓣小組,則為平臺帶去流量與熱度。如今,這兩方都出現了問題。
同時,豆瓣克制而緩慢的商業化進程也制約著平臺的發展。有豆瓣內部人士表示,與大部分社區一樣,豆瓣依靠廣告變現,品牌投放較多。
“平臺能夠盈利,它沒怎么買量,也沒做燒錢的生意,現金流應該尚能維持。”顯然,阿北做豆瓣并不為了變現。
有觀點認為,對商業化的保守態度,以及對小眾圈層的維護,是豆瓣深度用戶凝聚力的根源所在,而這也是浮躁的互聯網環境中極為珍貴的態度。
無論是內容生態治理還是商業化之路,豆瓣依然任重道遠。如今,豆瓣已站在十字路口上,未來其能否保持自己的節奏,繼續成為一群人心中的“烏托邦”,只能交由時間給出答案。
END
原標題:《輿論中心的豆瓣,能否繼續成為用戶心中的“烏托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