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導演路陽談《風起隴西》:一種“新”的嘗試
在很早之前,路陽就讀過馬伯庸的《風起隴西》,“喜歡其中的歷史觀和對人物描寫的筆觸”。巧合的是,前兩年,新麗傳媒找到路陽,他們拿到了《風起隴西》的影視改編版權,邀請路陽來做《風起隴西》的電影。
路陽一開始很興奮,但仔細思考后,覺得做電影有些可惜,“因為原著里有大量的人物、線索和內容,電影的體量就意味著大量刪減。”反復思量,路陽建議對方,應該考慮做成劇。“做成電視劇,可以在保留原作內核基礎上,去盡量多的保留和豐富原作有趣的線索與內容。”
路陽此前的作品以電影為主,《繡春刀》系列、《刺殺小說家》叫好又賣座,但電視劇創作卻不多。當時路陽以為做劇的話,新麗方面應該會找別的導演。沒想到半年之后,新麗那邊拿著《風起隴西》的劇本來找他了。“很意外也很驚喜,沒有想到他們信任我能完成這部電視劇的創作”。
導演路陽
“新”的致命吸引力
路陽很喜歡這個劇本,“我一直都對歷史中的細節感興趣,我其實平時也喜歡去尋找,那些在正史中缺乏記載,或者甚至沒有記載的時代細節。”更何況,《風起隴西》是一個嶄新的三國題材,在古裝類型的外衣下,它帶了該類型中罕見的諜戰、職場元素。“拋開剛才說的,對歷史中小人物命運的探索給我的吸引力。另外,對我們做創作的人來說,‘新’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也對我們有致命吸引力。”
為了適配這份“新”,路陽也的的確確在《風起隴西》中探索了一些電視劇在敘事和影像上的新嘗試。
《風起隴西》劇照
首先,在國內電視劇近些年“無論什么題材,都得硬塞愛情戲”的大潮之下,《風起隴西》中愛情的筆墨極少。在路陽看來,情感在故事中確實不可或缺,沒情感的故事肯定沒法看。“但這個情感不一定只有愛情,情感是多種樣態的,對朋友的情感,對同事的情感,對人民和國家的情感,甚至對一個對手,你有時也會心生敬意,對手的消失,也會讓你唏噓和落寞。”
其次,開播以來,《風起隴西》評價兩極的視聽風格,低沉暗淡的調色,大量模擬自然光的場景明暗對比強烈,有很多觀眾喜歡,覺得“審美高級”,但記者也提出,有觀眾習慣了如今電視劇中主流的打光和調色風格,網上也有人質疑:怎么這么暗?
路陽表示,從光線上,團隊希望用豐富的手段,來塑造人物所處的氣氛,以及塑造人物。“我覺得,光影對人物的塑造是極其重要的,我們用大量的照明器材和燈光手段,去模擬一種自然光線框架,實際上還挺費勁的,但我覺得這種自然光線的效果是貼合那個時代,以及這個故事所需要的一種氣質的。當然,我覺得你提到的那種制作方式,是很多觀眾喜聞樂見的,但我想,這樣的內容,觀眾的選擇已經足夠多了,我們肯定是想給觀眾提供一些另外的選擇,包括運用光線的反差去強化人物的情緒。所謂的‘暗’,可能是相比較一些其他作品而言,我們會需要一種明暗的反差和對比,而且實際上‘暗’也是相對的,即使在暗部,我們也保留了足夠的細節,別說表演了,即使是在暗部衣服的褶皺也好,木頭的紋理也好,其實都是能看得很清晰的。”
《風起隴西》劇照
然后是動作戲,《風起隴西》中的動作場面,摒棄了所有的華而不實,招式簡練干脆,一場暗殺往往頃刻間便結束。這樣的動作設計,在古裝劇中其實并不多見,也并不簡單。越沒有花頭的動作設計,越考驗導演對動作戲的節奏、感覺、調度的把握。
路陽認為,動作設計必須要符合故事本身的氣質和時代感覺,為此,他跟動作指導溝通頗多。“我們選擇的是一種偏軍事格斗的動作感覺,短平快,有效率,沒有花招,不走架勢,因為這個故事實際上還是以諜戰的暗戰氣氛為主,動作場面不多,但必須少而精,凌厲迅捷有力道,同時也能體現人物的狀態和人物的反差。可能一個文質彬彬看來很和善的間諜,他出手的時候卻迅捷而致命。”
在路陽看來,動作戲和文戲,必須統一在一個系統里。“動作戲也是戲,它同樣需要戲劇的曲線,同樣是推進故事的方式,而不是單純的打,動作戲是一種外化表現,最終還是要落到戲劇上,做到和人物的貫通統一。”
對于細節上的“統一”,路陽有他方方面面的執著。《風起隴西》故事中涉及到魏蜀兩國,路陽在兩地環境、器具、色彩甚至氣候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設計。“比如說,因為氣候和地理位置帶來的差異,不同地方人的生活習慣就不同,他們生活中會采用的自然材料也不一樣。”
拍曹魏的戲,團隊盡量讓曹魏的物理空間呈現出一種干燥感,用的器具也是陶泥為主;而蜀國環境更多是陰天雨天,煙雨朦朧,云遮霧罩,房屋材質更多是木和竹,器具也是木竹為主。在《風起隴西》中,你能注意到,蜀地的房子墻上常常濕潤,草葉是滴著水的,相比曹魏,蜀地的植被也在攝影機前被表現得更加豐富多樣。連環境音也考慮到了,樹林中的蟬鳴鳥語,雨夜的滴水聲,這些細節說來容易,卻在近些年的古裝劇,常常成為被忽略甚至遺忘的細節。
《風起隴西》劇照
種種細節,旨在營造一個獨屬于這個故事的戲劇場域,讓發生在這個戲劇場域里的一切,值得被相信。但在一個古裝的故事里,服化道等方方面面,其實都是在與觀眾拉開距離的,要如何拉近觀眾和故事中人物的距離,路陽認為,是語言。
《風起隴西》的臺詞中,既有諸葛亮《出師表》原文,也出現了“干貨”“抖機靈”等在觀眾看來很“現代”的詞匯。在演員表演上,也放下了很多古裝劇中特有的表演范式,更加松弛或者說“現代”。
路陽認為,不管創作什么時代的故事,都要尋找劇中角色跟“當下的人”的聯系和共性。“我不希望按照某種范式去表現某個時代的人物,無論他用什么樣的人物狀態呈現給觀眾,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感受到人物的真實和內心。”
同時,路陽也嘗試,通過在戲劇中構建不同的語境,去看會帶來什么樣的化學反應。他以電影《繡春刀》舉例:“我們當時用一種北方的語言體系去構建一個語境,它是凝練的,帶一絲古意的,但它并不是古文,就是白話,它不是真實的明代人說話的方式,它其實是構建出來的。”
說回三國,路陽提出,“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他也會使用一些《三國志》里的原文,但很多人物在遣詞造句時用的是白話。對與羅貫中同屬一個時代的讀者來說,他用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的語言。這樣的好處,就是能讓讀者更容易代入。”
在《風起隴西》中,諸葛亮在劉禪面前的戲份,也會使用到一些《出師表》的原文,“但我們需要放上注釋,才能讓觀眾第一時間吸收理解信息,才能讓觀眾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情緒。”而更多時候,《風起隴西》采用了更口語的臺詞,因為它們“離當下的觀眾更近”。“語言隨著時代發展,是在不斷豐富和變化的,舉個簡單例子,比如‘自由’這個詞,其實古代就有,但古代跟現在的意思是有差異的。我們在敘事中,肯定要減少這種語言上的歧義,讓觀眾能第一時間理解,無障礙地跟隨劇情和走近人物。”路陽說道。
《風起隴西》截圖
“在創作中不留遺憾”
相比電影,電視劇有它獨有的一套生態和制作方式,路陽承認,“它確實是沒法以電影的思路去進行創制作”。“它的精度跟電影是不一樣的,你三四個月拍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和你三四個月拍一部總長接近1000分鐘的劇集,工作方式一定是不同的。”路陽坦承,“我們覺得,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創作,我們都要在已有條件下,盡量找空間把它拍得更有意思、更好看,盡量讓觀眾在視聽上舒適,也許進一步讓他們覺得是美的,這個肯定是我們的目的。”
“我覺得一個要求:我們在創作中不留遺憾。”然而,要在相比電影更加有限的時間中,創作出在細節和審美上“不留遺憾”的電視劇,其達成的條件,便更加苛刻。“我們要把所有條件最大化利用充分,比如拿時間來說,咱們就把時間盡量用到頭,前期充分準備,提前想好,設計合理,還要合理計算和安排大家的工作和體能,盡量在有限時間內,讓它的執行是不打折扣的;然后在拍攝現場要有判斷能力,比如在現有環境下,我們能做到什么程度算是最好了,再去額外地用更多時間精力,它是否有效或者性價比如何。”
嚴格的計算和準備,需要團隊的極高的默契程度。幸而,《風起隴西》的創作團隊中,很多人和路陽已經合作超過八年,甚至十年了,本來就很有默契。“在一種相對更緊湊的創作條件里,這樣的默契是必需的,它可以大量節省溝通成本,而且我們有非常一致的美學追求,能夠不斷互相激發,不斷提出有效建議和核心想法,這個至關重要。”
《風起隴西》片場照
對于創作,《風起隴西》每一個部門的創作者,都是“有心氣兒”的,“都想做個新的、好的東西”。而在信任團隊的基礎上,作為導演,路陽認為,“首先不要太自我,但是同時要絕對的堅持”。
“絕對堅持,是指堅持那些對的東西,這個對的念頭和點子,也許不是來自于我,也許來自一個現場的工作人員,他提到了一個好的建議,那我們就要大膽的推翻原來的設計。但如果說我們在經過分析判斷之后,認為原來的設計是好的,無論說有多么龐大的聲音反對,我們都要去堅持對的方式去創作。”他認為,導演的判斷,應該是關于“創作本心”的判斷,而不是關于“自我”的,“‘必須按照我的意思來’,不是這個意思。”
而在影視行業中,創作者對于“新”的追求,往往相比因循守舊的作品,伴生著更大的風險。路陽非常清楚,影視的創作,無論是劇還是電影,都離不開商業體系。無論是藝術電影還是類型片,都具有商品屬性。
“但好的內容出產方,一定會用大量不同形態的優質作品去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索。這其中,一方面是商業上的探索,一方面是內容和藝術上的探索。”路陽指出,“但無論如何,解決可看性是一個根本,就算是藝術電影也需要觀眾,你要讓觀眾覺得好看,要用各種手段讓其具有可能性,讓它是通俗的敘事,讓觀眾可以在其中享受到這個故事帶來的樂趣,這是一個不能忘掉的原則:好看和創新,它并不矛盾。”
“我們總想找到新的題材,新的內容,給觀眾講新的故事,其實難不在新,難在新帶來的無經驗可循,我們要去摸索,也許還要走一些彎路。”路陽說道,“但我覺得有趣的事情,有吸引力的事情,總伴隨著需要去經歷的這種困難,這是相輔相成的。”
《風起隴西》片場照
“拿電影舉例,電影的出現,就是一種技術革新,電影的內容,則是一百多年來無數創作者不斷的創新和探索,才使得它一直保有生命力。觀眾永遠想看新鮮的故事,新鮮的人,和其中動人的情感。”路陽認為,很多時候創作的樂趣就在于“我們要去解開難題”,解開之后,它也許能給觀眾帶來一種新的選擇,這個過程無疑帶有一種未知的冒險意味。“文藝創作本來就不該一成不變,文藝創作應該有冒險精神的。”
“作為創造者,我們大家每天都在期待創作中出現的樂趣,以及創作中出現的那個很奇妙的時刻——無論是一個好的鏡頭,還是演員的讓人意想不到的表演。這種期待會支撐我們每一天的工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