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鐵凝、遲子建談青年寫作:值得追尋的是人類心靈的共同感受|五四 · 青年書
原創 鐵凝 遲子建 文學報
又是一年五四青年節,現代中國成型的百年歷程中,許多學者、作家曾與青年誠摯談論面向未來的“理想青年”形象,朱光潛先生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曾提到“理想青年”的四個條件:
1
頭一項是運動選手的體格。
●
“一個身體羸弱的人不能是一個快活的人,也不能是一個心地慈祥的人。”
2
其次是科學家的頭腦。
●
“要社會一切合理化,要人生合理化,必須人人都明理,都能以科學的頭腦去應付人生的困難。”
3
第三是宗教家的熱忱。
●
“他們見得一件事應該做,就去做,就去做到底,以堅忍卓絕的精神戰勝一切困難,百折不回。”
4
最后是藝術家的胸襟。
●
“在有限世界中做自由人的本領;有了這副本領,我們才能在急忙流轉中偶爾駐足作一番靜觀默索,作一番反省回味,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莊嚴,朝內可以看出人心的偉大。并且不僅看,我們還能創造出許多莊嚴的世相,偉大的人心。”
今天我們從過去刊發及推送的文章中選擇了三組文章,從青年書、青年說、青年力三個視角來思考什么樣的青年理想屬于當下與未來?這三組文章,作家鐵凝和遲子建談論青年時代文學創作為人生追求建立起的基調,“成名并不就等于成功。要在藝術上真正有點造詣,用去一生時間也似嫌短暫。”
魯迅、巴金、朱光潛對青年的寄語至今依然震耳發聵,“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青年梁啟超的故事似個人與時代共振的一面鏡子,他“也面臨一個加速度的、技術革命與知識爆炸的時代”,卻保持著“朝氣蓬勃的志向、敏銳的社會嗅覺,加上超強的學習能力”。
五四 · 青年書
鐵凝
讓生命有所附麗——關于《哦,香雪》
刊于1997年5月1日文學報
我的短篇小說《哦,香雪》寫于1982年。距此兩年之前,我曾有機會在《哦,香雪》里描述過的那種山村生活過一段。那里的貧窮和落后,那里生活的艱辛和窘迫,那里百姓憨直而蒙昧的面孔曾使我心灰意冷。但是有一天晚上我在房東屋里閑坐,忽然聽到一陣女孩子的笑聲,一陣無所顧忌、不加修飾、充滿活力的笑聲。如果不是循聲而去親眼所見,我不大相信這樣的村里能升起這種美好的聲音。借著朦朧的月色,我見一群刻意打扮過的姑娘,身上飄散著廉價香脂的氣味,正朝村口擁去。是去看電影吧?我截住一位,問她今晚演什么。她笑著告訴我,看電影?等到明年山那邊過廟會時還差不多,現在她們是去看火車。
我想起來了,想起鑲嵌在這小村貧弱脊背上的那兩根鐵軌,想起那條喘著粗氣匆匆而過的綠色長龍——每天晚上,由北京開往山西的一列慢車在這里停留一分鐘。姑娘們那少見的欣喜就是由它引起的,就是由這短暫的停車一分鐘引起的。
■ 2020人文社版《哦,香雪》
纖細的鐵軌延伸到山里,又延伸到姑娘們心里,攪動了她們那凝結著的青春血液;火車汽笛高亢的鳴叫驚醒了沉睡在她們胸中的一切欲望。這短暫的一分鐘,是生活對于臺兒溝姑娘珍貴的饋贈。盡管它對于她們短得近于苛刻,給她們留下的惆悵也遠遠多于歡樂,但她們卻以全部的虔誠和無盡的純情熱烈地回報著它。
我見過一位姑娘怎樣因為沒有象樣的衣服而不愿站在人前,只能躲在人后。沒有火車,她哪會有這種羞怯?我見過她們怎樣憋紅了臉,爭論著車上的一切微不足道的細節。那些不知名的男性乘務員,更是她們假意嘲諷、真心崇敬的對象。我見過她們怎樣把碩大的紅棗硬塞進乘務員那警藍的確良制服口袋,也見過她們之中的佼佼者,在看到火車上那些胸前別著校徽的神秘大學生之后,怎樣更堅定地扛著自制小課桌,去十幾里外的公社上中學……一列列火車從山外奔來,使她們不再安于父輩那種坐在街口發愣的困窘生活,使她們不再甘心把自己的青春默默掩藏在大山的皺褶里。為了新的追求,她們付諸行動,帶著堅強和熱情,純樸和潑辣,溫柔和大膽,帶著大山賦予的一切美德,勇敢、執著地向新的生活邁進,一往情深。
■ 電影《哦,香雪》(1990)
于是我寫了《哦,香雪》。小說的女主人公名叫香雪,香雪也是我對太行深山那一群女孩子的一種總體感悟。
1985年在紐約一次同美國作家的座談會上,曾經有位美國青年要我講一講香雪的故事,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原因有二:一是我認為我的小說無法當作故事講;其次在我的內心深處,覺得一個美國青年是無法懂得中國貧窮的山溝里一個女孩子的世界的。然而這個美國人把持著話筒再三地要求我,以至于那要求變成了請求。身邊我們那位讀過《哦,香雪》的美國翻譯也竭力攛掇我,表示他定能把我的故事譯得精彩。于是我用三言兩語講述了小說梗概,我說這是一個關于女孩子和火車的故事,我寫一群從未出過大山的孩子,每天晚上是怎樣像等待情人一樣地等待在她們村口只停一分鐘的一列火車。
我沒有想到在場的人們竟為這小說興奮不已:主持會議的已故作家馬拉默德為我鼓起掌來;兩個不修邊幅的大學生走上來擁抱并且吻我;一家名叫《毛筆》的雜志的主編對我說:“你知道你的小說為什么打動了我們?因為你表現了一種人類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與其說我因這句褒獎而獲得了虛榮心的些許滿足,不如說這句話使我忽然有點明白我為什么要寫小說。細細想去,這又是一句十分苛刻的咒語——我覺得事實上我是終其一生也未見得能夠到達這一境界,或者我愿意終其一生去追尋這種苛刻。
我還想起了一位老作家曾經說過:“在女孩子們心中,埋藏著人類原始的多種美德……”這使我覺得,香雪的表現本是人類美好天性的表現之一,本是生命長河中短暫然而的確存在的純凈瞬間。有人類,就永遠有那個瞬間,正是那個瞬間使生命有所附麗。那個瞬間使香雪獲得長久存在的意義,也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有可能獲得不約而同的心靈共鳴。
《哦,香雪》獲一九八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也許《哦,香雪》可以算作我的成名作。但我更知道,成名并不就等于成功。要在藝術上真正有點造詣,用去一生時間也似嫌短暫。
遲子建
我們的源頭
刊于1995年7月13日文學報
處女作做為一個作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發軔之作來講,一般都與自己的生活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往往因為觸動了自己的切膚之痛而使人為之動容,它注重傾訴而不重視技巧,因而處女作大抵都洋溢著情感上的激情而卻掩飾不住技術上的粗糙,但這并不影響它存在的價值和通體散發出的一種單純的美麗。
有的評論家曾形象地把作家處女作的誕生比做一次賣血行為,這比喻是恰如其分的。當我們對一種文藝形式還懵懵懂懂的時候,我們卻遏制不住心底涌動著的激情,有要一吐為快的表達的欲望,于是有人用小說、詩歌,散文、音樂、繪畫等等藝術形式來表達這種愿望,這種選擇從一開始就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發自內心的選擇,那么對一種藝術形式的熱愛和自覺的保護從一開始就形成了。這當然是件好事。
■ 紀錄片《文學的故鄉》
處女作的誕生是微妙的。有時一種場景、一段音樂、一個偶發性的事件都可以成為處女作出籠的契機。1984年7月我從大興安嶺師專學滿畢業,因為在此之前我去了趟興凱湖,所以回到加格達奇后,宿舍的七個姐妹已經先后離校了。我們的宿舍在學校一向以整潔著稱,而我回到房間后卻看到了零亂不堪的場景,到處是廢紙和灰塵,窗臺上丟著一些鈕扣、別針、保溫杯的外殼、藥丸等等東西,床上則有尼龍絲襪和干巴成一團的毛巾,往日充滿愉悅與溫情的生活氣息蕩然無存,這使我很失落。
由于第二天一大早要往老家發行李,所以當夜就把行李捆好,貼上了標簽,那一夜就獨自合衣偎在床前,看著燈畔的幾只飛蛾團團轉著,因為不習慣在灰塵累累的房間過夜,所以我又爬起來提來一桶水,將窗臺和地板擦得一塵不染,這才覺得心里安寧了。
就在那個夜晚,我對著被我收攏到一起的姐妹們遺失掉的小東西,開始追憶我們充滿溫馨和爭吵的宿舍生活,處女作《那丟失的……》就這樣產生了。現在看來,那只是一篇極一般的表達善良愿望的帶有濃郁抒情格調的作品,但它對于我走上創作道路卻因為具有紀念性而占有特殊的位置。
一般來說,真正使一個作家成熟起來的只能是他處女作以后的作品,一個擺脫了處女作稚氣的作家才會成為大作家。因為好作家既擁抱生活又傲視生活,既抒發個人情懷又更為關注人類面臨的共有的局限。幾乎所有成名作家的代表作都不是他(她)的處女作,這大約可算做一個實據。但也有例外,極個別的作家會因為處女作一炮走紅,之后卻才思枯竭,偃旗息鼓。這多半的原因是由于他(她)把體內最鮮濃的血一次性地賣空了,而又沒有繼續進行扎實的藝術的補充和準備,因而整個創作就呈現出虛脫和休克狀態。
據說火山在噴發前是相當寂靜的。當火紅的溶巖上下翻涌,我們面對著這種人類壯麗的奇觀驚嘆不已時,誰能想象它的體內為著一次噴發默默孕育了多少漫長的時光呢?我曾經到過黑龍江的源頭,在恩和哈達零公里處,源頭的水平緩地從山間草地上流過。黑龍江源頭的水并不宏大,它看上去似乎有些單薄,極像一條大河的不起眼的一段支流。但它的確就是源頭的水,它流得很文靜、安詳、從容,不張揚,誰能想到我在它的中、下游的呼瑪、同江、撫遠等地見到的那條寬闊的大河的源頭就是它呢?黑龍江就是從一個極北的充滿和平之氣的地方不動聲色地走了出來,因為它蘊育了足夠的能量,所以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悠長,它不僅養育了中華民族北方的人民,也養育了俄羅斯這個偉大的民族。它寬容、純粹、自由,因而它是一條使人尊敬和感念的河流。
■ 紀錄片《文學的故鄉》
如果把作家的處女作比做創作的源頭的話,那么我們應該為它的單純、渺小和質樸而慶幸。只要它已經散發出了灼人的一點光華,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會更加光彩奪目。只有平淡的開始才會有燦爛的結局。但愿我們的源頭之水會汲取著發祥地的陽光和雨露,永不枯竭,源遠流長。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攝圖網、出版資料、影視劇照
原標題:《鐵凝、遲子建談青年寫作:值得追尋的是人類心靈的共同感受|五四 · 青年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