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媒關注:中國正在醞釀的尋找地球2.0計劃,究竟是什么?
前不久,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中國正在醞釀一項尋找“地球2.0”的計劃。
所謂的“地球2.0”,就是要在類太陽恒星的宜居帶內找到與地球環境相似的行星。在天文學家看來,這樣的行星上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甚至是生命。找到它們,或許可以解釋,我們從何處來?又將到何處去?
當然,找到“地球2.0”,不僅僅是我們的夢想。
2009年發射升空的開普勒衛星,就是人類尋找“地球2.0”的排頭兵。
衛星開普勒帶來的希望和遺憾
“衛星開普勒”,實際上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設計出來的太空望遠鏡。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發現環繞著其他恒星的類地行星。
從2009年發射升空以來,開普勒為人類打開了觀察宇宙的窗口。僅用短短4年,就憑一己之力發現了將近3000顆系外行星。
雖然這里面并沒有人們最想要的“地球2.0”,但在開普勒的一系列觀測成果中,人們卻第一次看到了質量和直徑最小的系外行星、第一個6行星系統、第一個圍繞兩個太陽運行的行星等。同時,天文學家透過開普勒還發現,恒星表面的大氣復雜多變,亮度并不穩定,以至于開普勒所捕捉到的信號也存在閃爍不定的情況,這是后續觀測、研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
而這些發現,極大地加深了人們對深空環境的認識,也讓很多人更加堅信,一定會有“地球2.0”的存在。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概述圖
但遺憾的是,2013年,開普勒就因為反應輪出現重大故障,沒辦法再進行正常觀測;2018年10月,因燃料耗盡,這顆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衛星望遠鏡,正式宣布退役。
中國版“地球2.0”,怎么找到你?
和“衛星開普勒”只采用一個太空望遠鏡觀測不同,從目前公開的資料來看,我們是預備同時攜帶7臺望遠鏡的。
其中6臺望遠鏡會把觀測區域繼續瞄準天鵝座和天琴座,這也是開普勒之前觀測的區域。
在我們的計劃中,這次觀測將借助“凌星法”——觀測行星經過恒星表面時所引發的恒星表面的微弱光度變化,來搜尋系外行星的蹤跡。而6臺望遠鏡同時工作,可以給科學家們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有數據顯示,“地球2.0”升空后,其視場將是開普勒原有視場的5倍左右,其觀測深度也能達到開普勒的2~3倍,大約可同時觀測120萬顆恒星。總體來說,其觀測、搜尋能力將是開普勒的10~15倍。同時,它還能觀測到比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探測到的更暗、更遙遠的恒星。
“凌星法”示意圖
至于多出的第7臺望遠鏡,則是一臺特殊的微引力透鏡望遠鏡。它的主要功能是探測太空中不圍繞任何恒星運行的“流浪行星”,以及像海王星那樣遠離其恒星的系外行星。一旦發射成功,它將會是第一臺在太空運行的微引力透鏡望遠鏡。
“微引力透鏡”示意圖
據了解,今年年底前,“地球2.0”將完成全部技術攻關和實驗室驗證,項目順利立項后,2023年將著手進行衛星的建造工作,2026年年底前,將會把衛星發射到預定軌道上。
經過3~6個月的調試,最早將在2027年夏開始目標搜尋,預計在2029年前后會取得早期發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