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該國首都郊區,淪為洋垃圾之城
原創 豹妹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2199-洋垃圾之城
作者:豹妹
制圖:金槍魚 / 校稿:朝乾 / 編輯:金槍魚
近年來,廢土風借助ACG文化成為一種新興審美取向。點歪了科技樹的高科技,與生活在逼仄、骯臟、電子垃圾遍地環境中的底層民眾,形成鮮明對比。胸懷大志的主人公廁身殘酷的環境中,利用技術頑強生存,甚至挑戰整個體系,形成一種別樣的浪漫。
科幻電影《阿麗塔》中的鋼鐵城
就是空間站“撒冷”的垃圾集散地
撒冷城通過中間的大凹洞向鋼鐵城“排遺”▼
其實,不必把這當做興奮的奇異幻想,因為對于在西非國家加納的阿博布羅西 (Agbogbloshie)地區生活的人來說,這樣的生活就是每天的現實。這片城鎮建立在一片垃圾場上,其中生活著幾萬流動性極高的人口。
阿博布羅西事實上是首都阿克拉的一部分
位于阿克拉西南方向▼
在加納阿克拉的阿博布羅西貧民窟附近
小男孩正在拆除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以回收金屬
(圖:壹圖網)▼
他們每一個人都將自己視為生活的主角,認為撿垃圾只是暫時的,逆天改命才是終點。但許多人都知道,他們深陷其中,可能會在30歲來臨前就早早死亡。
他們只是非洲電子洋垃圾問題的一個縮影,電子洋垃圾,僅僅是非洲發展困境的一個具體表現。
自從非洲大力進口外地二手商品以來
那些超過消化能力的二手商品就逐漸成為非洲這片土地上的嚴重負擔
(圖:shutterstock)▼
偷梁換柱的洋垃圾
世界上第一款流水線大規模生產的個人電腦是1981年推出的IBM 5150,世界上第一款相對輕便的移動電話發明于1987年。
這臺信息時代的“開山鼻祖”
還曾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并被評選為“年度人物”
(圖:Flickr)▼
如今電腦的更換周期大致為5年左右,而手機的更換周期大致為2年左右。這么多年過去了,電子產品幾乎人手一件的普及率和較高的換代頻率,理論上會制造出海量的垃圾,事實也確實如此。
iPhone4S已經陪伴果粉們走過了10年
你的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幾年一換?
(圖:維基百科)▼
全球每年丟棄的電子垃圾重量,在近幾年每年增長3%左右。2021年,全球丟棄了大約5740萬噸電子垃圾。這些垃圾理論上價值約6330萬美元,但是電子垃圾回收其實是一項需要資金、技術和人力投入的工作,想要做好并不簡單。最終的結局就是,只有17.4%的電子垃圾得到回收利用,大多數都被埋進了垃圾填埋場或焚燒殆盡。
對于需要復雜拆解過程和化學反應才能回收的材料
就地處理對當地人而言反而是最劃算的手段
(圖:shutterstock)▼
而且,拋棄電子垃圾的大國,往往不是填埋電子垃圾的大國。電子產品消費大國購買力強勁,對于環保問題日漸重視。而電子垃圾中往往含有鉛、汞、鎘等重金屬,回收成本高,一旦燃燒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填埋又容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電子垃圾含有多種對環境污染較高的物質
(來源:UNU;UNI)▼
就像電子產品的原材料、零件、組裝和消費者往往并不分布在同一國家一樣,全球化時代,垃圾填埋同樣全球化了。電子垃圾被運到愿意犧牲長期利益,進口洋垃圾賺錢的國家去。畢竟對于這些國家來說,相較于其他問題,環境問題不算問題。
在產業全面升級前,中國也有用洋垃圾換取工業化的時代
直到2021年1月1日才根據法律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
(圖:壹圖網)▼
理論上講,根據1989年簽訂的《巴塞爾公約》,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有害物品,必須經過后者的書面同意,1995年修正案又明確規定禁止出口電子垃圾。美國雖然沒有簽署《巴塞爾公約》,但是相關調查沒有證明美國向非洲出口垃圾。
《巴塞爾公約》全稱為《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處置巴塞爾公約》。旨在保護發展中國家對其產生的危險廢物及其他廢物進行環境無害化的管理
(圖:shutterstock)▼
但現實是,土地里不會自動長出電子垃圾,非洲長期以來也沒有生產大量電子設備的能力,卻出現了多個巨型電子垃圾場。因為往窮國領土上倒垃圾的生意畢竟并不光彩,很可能還不合法,所以一切都在暗中進行。
除了可能違背國際公約這樣的情況外
部分情況下還可能被當地的回收人員
利用盜取其中的個人信息用于詐騙
(圖:shutterstock)▼
最開始的時候,出口到加納的往往是一些過度損耗的二手電子產品。畢竟更新、更好用的二手產品往往直接在國內高價循環,過于老式、過渡損耗的才會以超低價格賣到非洲。這些產品確實提升了非洲電子產品的普及率,彌合了數字鴻溝。但是往往并不耐用,有的甚至運到非洲時已經損壞,需要拆零件維修。
出口方很快就抓住了這個空子
非洲也迅速淪為繼亞洲之后最大的電子垃圾接收中心
(圖:shutterstock)▼
電子垃圾回收其實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而非洲技術人才相對匱乏的現狀,決定了即使當地人非常珍視這些被發達國家視作垃圾的資源,也沒辦法做到環保、高效的回收,過程中必然產生大量電子垃圾。
能利用的則利用
但大部分無法有效回收的,只好就地處理
(來源:Global E-waste Monitor)▼
垃圾場中的生存戰爭
隨著電子垃圾貿易成為產業,種種打著二手貨名義出口的電子垃圾便逐漸多了起來。畢竟,出口商品是垃圾還是二手貨,兩者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如果一集裝箱二手貨里摻點電子垃圾,界限會更加模糊。還有一些電子垃圾,打著捐贈的名義來到了非洲。
正規渠道的捐贈通常對受贈產品的質量要求較高
但即便如此,也可能在下游行業遭到以次充好的“摻水”
(一些被淘汰的產品也摻雜其中,圖:shutterstock)▼
這個處在灰色地帶的行業,滿足了工業化國家減少垃圾污染,以及非洲落后國家低價得到電子產品的需求,但是代價無疑非常高昂。
當世界注意到這些問題時,窮國的洋垃圾場往往已經發展到令人發指的地步。加納的阿博布羅西就是其中最夸張的例子。沒人知道這里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進口洋垃圾的,也沒人知道這里為什么被選中。
依靠處理無盡的進口垃圾
這里已經發展成為了相當大的貧民聚集地
人們只知道來這里有活可干,有錢可賺
(圖:壹圖網)▼
1980年代,一些逃避戰亂的加納北方人,來到南方沿海的加納首都阿克拉城討生活。貧困的他們住不起城區,逐漸在城市西南方的一片環境不錯的濕地中搭起窩棚。這里逐漸聚集起了一片名為阿博布羅西的貧民窟。
沒有人知道阿博布羅西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當黃金海岸的首府從海岸角搬到阿克拉時
加納南部的貧民窟城市并不存在
(圖:壹圖網)▼
這里靠近加納最大消費市場,臨海、空地廣大、勞動力充足、失業問題嚴重,政府的治理能力也比較低,確實具備發展洋垃圾回收行業的基礎。
也許只是一些偶然的機遇,讓這里失業的貧民發現電子垃圾中有銅。他們便通過暴力拆解、焚燒的辦法,簡單粗暴得把銅線清理出來,每天能獲得幾美元的收入,而這種生存方式又吸引了更多貧民加入其中。最終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非法電子垃圾場。
盡管冒著巨大的生命健康風險
工作一天的所得或許也不足以支撐一家人的飯菜
(圖:壹圖網)▼
到2011年時,根據巴塞爾公約的一份調查報告,加納每年進口大約150000噸電子垃圾,阿博布羅西是大多數電子垃圾的最終歸宿。
這里的垃圾產業還逐漸出現了分工,有人暴力拆解電子產品,有人負責拼裝出能用的設備,有人負責焚燒,婦女和兒童負責分離主板、芯片中微量的黃金,甚至還出現了維持秩序,分配焚燒場地的“酋長”。
結構精密的主板
在少年眼中是能換來許多錢的珍貴寶物
(圖:壹圖網)▼
如今,濕地已經看不出原有的樣貌,只剩下電子產品燃燒后留下的黑色灰燼、碎屑,以及經年累月層層堆疊的電子垃圾。空地上黑煙滾滾,人們拿著棍子翻滾燃燒的電子垃圾,用大塑料袋里的水滅火,取走剩下的余燼,清理出里面的貴金屬。
一到下雨的時候,這里的浮土會變成一片泥濘,附近的河流中泛著濃重的黑色油污,成為這里曾是濕地的最后一點印記。
泛著焦油和各式塑料垃圾的科爾勒布河
已經和周圍的土地幾乎融為一體
(圖:Flickr)▼
巴塞爾行動網絡分析了產于阿博布羅西的雞蛋,發現其氯化二噁英超過歐洲食品安全局標準的220倍以上。如此惡劣的環境嚴重影響當地人的健康,多氯聯苯、阻燃化合物、二噁英等等有毒物質會影響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對兒童發育尤其不利。很多當地人20多歲時便死于癌癥。
二噁英在已知化合物中具有最強的致癌性
但這種物質卻在燃燒的塑料中大量存在
(圖:TCO Certified)▼
無解的循環
不同年代都有記者來到阿博布羅西,一批批當地人都對未來表現出不切實際的樂觀,認為這樣的人生僅僅是一段短暫的插曲,自己終將離開這片垃圾堆。然而,能夠體面地離開,更多時候只是一種幻想,無限循環燒垃圾的日子才是現實,而且深陷這片垃圾堆的人數,從3萬增長到如今的8萬。
比人數增長得更快的
是我們生產垃圾的速度
(來源:E-waste Monitor)▼
這里沒有自來水,滅火用的可疑的袋裝水就是飲用水;沒有下水道,戶外水坑就是衛生間;大多數建筑是木板、鐵皮搭建的窩棚,火災隱患嚴重,但既沒有消防設施也沒有消防隊。沒有公共服務,也就意味著缺乏政府監管,土匪、小偷、妓女、毒販也逐漸把這里當做交易場所。不知從何時起,這里被形容為圣經中象征罪惡之城“所多瑪和蛾摩拉”。
一座薄木板搭成的橋,承載這片居所人們的所有生計
(圖:壹圖網)▼
傳說中的所多瑪和蛾摩拉毀于大火,現實中的阿博布羅西在2013年遭遇過一場嚴重的火災,不少人死在了那場火災中。然而,這片地區卻很快恢復,日子一切照舊,人數甚至更多了。
隨著加納首都阿克拉的無序發展,原本地處遠郊的阿博布羅西已經被首都包圍、吸納。甚至從地圖上看,這里已經屬于靠近市中心的地區,但這里的貧窮與混亂依舊在繼續。
【MAP】阿克拉衛星圖
Agbogbloshie離絕對的市中心僅幾條街道之隔
(圖:Google Map)▼
近年,巴塞爾行動網絡曾經追蹤過一些歐洲的電子垃圾,這些垃圾中有不少最終到了加納。換句話說,雖然加納電子垃圾進口的問題已經被曝光將二三十年,但是問題并未得到解決。
加納曾經試圖拆除一部分貧民窟,當時當地人并不同意。歐美國家修建診所、技校、足球場的努力只是杯水車薪。建立正規回收站的努力也只能慢慢見效。
生活在阿克拉阿博布西的人都憧憬著更美好的明天
盡管當地人還對分揀垃圾的工作表示不滿,但不少兒童都希望自己以后能成為足球運動員
(圖:METI.gov)▼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每公噸電子垃圾中的黃金含量是金礦石的100倍,更不用說電子垃圾中還有鋅、銅、鉛以及從稀土中提煉的珍貴礦產。然而,當這些材料雜糅到一起,想要提取就變得很困難,無害化回收成本更是高昂。不過,一旦沒有別的回收方式可以選擇,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自然會降低成本。
作為垃圾回收的前置環節垃圾分類
一旦做好,可以為垃圾的處理省下許多不必要的耗費
(圖:壹圖網)▼
然而,目前向非洲傾倒電子垃圾依舊可行,制造電子垃圾的大國,自然難以用更高成本的環保方式徹底替代以鄰為壑的方案。
在發達國家,妥善處理一臺舊電腦顯示器的成本
要比用集裝箱船運送到加納的成本要高得多
(來源: Global E-waste Statistics Partnership)▼
在全球化時代,任何地區性問題的背后,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全球問題。如何解決完全性的問題,對于各國來說都是挑戰,對于弱國來說尤其如此。
參考文獻:
1.https://cn.weforum.org/agenda/2021/10/jin-nian-ren-men-diu-qi-de-dian-zi-la-ji-de-zhong-liang-bi-chang-cheng-hai-zhong/
2.https://www.theguardian.com/global-development-professionals-network/2014/apr/29/agbogbloshie-accra-ghana-largest-ewaste-dump
3.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3443864
4.https://www.ghanaweb.com/GhanaHomePage/NewsArchive/artikel.php?ID=188950
5.https://mesti.gov.gh/ghanas-biggest-e-waste-yard-receives-face-lift/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END
原標題:《該國首都郊區,淪為洋垃圾之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