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圓桌|高福、王辰、布朗等中外專家共話:如何縮小全球免疫鴻溝
“數據表明,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疫苗接種率是懸殊的,我們希望縮小免疫鴻溝。但又有一些人拒絕接受疫苗注射,他們面對疫苗的時候會產生猶豫的情緒,這也是疫情防控很大的挑戰。”
在4月20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縮小‘免疫鴻溝’,共享健康福祉”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現場拋出上述現實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左)和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
世衛組織全球衛生籌資大使、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表示,目前全球范圍內有1/3的人沒有接受第一針新冠疫苗的接種,還有84%的非洲人口沒有接受任何的疫苗注射。“現在產量已經足夠對全球人員進行疫苗接種,但在中低收入國家人群當中,只有50%不到的人口接種疫苗,發達國家已經超過80%的人接受了疫苗的注射,占世界20%的最脆弱的群體很少接受注射。”
布朗表示,比如說在非洲國家,平均每3000個人才有1個醫生,這一切都是讓我們意識到疫情的抗爭是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們需要有這樣全球共同協作的總體疫苗接種計劃。“但我們發現有超過16億人急需第一針的注射,同時,也只有1千萬醫療工作者為他們提供相關服務,所以供需比例是極其懸殊。”
他同時強調,需要進一步提升緊迫感,因為疫情已經非常嚴峻。“如果現在對疫苗進行投資,實際上對全球而言是最為有益和最為有回報的投資,也是最有長期眼光的投資。”布朗認為,全球仍需要投入至少150億美元的投資,更多地幫助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們進行更廣泛的疫苗注射。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秘書長喬帕甘表示,全球免疫鴻溝的存在是無疑的,需要我們改變這樣的現狀,“在每個人都沒有安全之前,就沒有一個人是真正安全的,我們需要做這樣的事情,使未來幾代人免遭災難的襲擊,需要找到全球范圍內有效的合作機制來推進疫苗的接種。”
喬帕甘認為,為了縮短疫苗注射的差距,就需要所有人和各國衛生部門能積極努力,來確保疫苗的可及性和平等性,這是人類道德上的議題。他尤其指出,“中國政府也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向全球提供了很多的疫苗,在這方面作出了貢獻。此外,中國的醫學資源也向周邊的國家(緬甸、柬埔寨等)提供了大量的疫苗,這樣的疫苗能幫助其他國家改善差距。”
他指出,疫情還會繼續持續,這里有一段很長的路需要走,“一個國家是無法戰勝疫情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建立合作,以此確保疫苗是安全有效、均等和可及的,以此傳遞給所有人。如何一起努力保護疫情期間最脆弱的人群?這是我們面臨最主要的主題。”
博鰲亞洲論壇咨委、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干事、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則提醒,疫情仍在全球范圍肆虐,我們要一直保持警覺,“但實際上中國所贏得的窗口期被一些國家浪費了。”
在陳馮富珍看來,在縮小“免疫鴻溝”方面,盡管發達國家已經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發展中國家還需要更多的幫助。她認為需要摒棄ODA(政府開發援助)的固化思維,鼓勵發展中國家開發產能,而不僅是接受捐贈。在發達國家和業界的幫助下構建有效的衛生醫療系統,“這需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共同攜手,而不是彼此責備。”
陳馮富珍表示,這是第一次全球大流行,但不會是最后一次,“我希望更弱小的國家在世界經濟體系當中獲得更多的公平性,面對饑餓、貧窮,抗擊這一切都能取得進步,中國正在做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不僅僅是保護自己的國民,同時也是盡最大可能作出貢獻。”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交付伙伴關系事務全球首席協調員泰德·柴班表示,不到10%接種率的這樣的低接種率國家從1月的34個減少到現在的19個,但這19個國家“仍然面對非常重大的人道主義問題,他們本國的醫療系統面臨很大的缺陷。”
柴班同時提到一點,中國在疫苗的交付方面,以及籌資方面扮演了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為世界各國提供相關內容的咨詢,以及技術的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表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免疫鴻溝確實存在,這為全球的防控局勢制造了很多不可確定性。“截至4月18日,超過60%的全球人口已經接種了第一針的疫苗,但是在中低收入國家,特別是馬里和剛果這樣的國家接種率不到1%,全球疫苗接種的公平性受到了威脅,各國之間的合作和團結是面對疫情最強大的武器。”
王辰提到,中國提供了超過22億劑的新冠疫苗,為全球120個國家提供了接種,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提供輔助,“我們的技術轉移和全球范圍內的合作進行了非常有效的工作。”實際上,中國目前正在向非洲國家追加提供10億劑疫苗,向東盟國家提供1.5億劑,向中亞國家無償提供5000萬劑。
“我們希望能夠更好的實現‘一個世界、一種健康’這個概念。”王辰表示。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表示,現在疫苗接種的免疫鴻溝不能直接等同于疫苗的鴻溝,涉及到至少四個方面的內容,即疫苗的產能、疫苗的可及、疫苗的接種以及受接種者。
鄧波清首先發問,疫苗的援助是不是真援助?“中國從疫苗一問世,在臨床符合條件上市時,就同步地開展疫苗的國際援助,而不是先把疫苗囤積起來,等到自己差不多了,甚至幾倍于自己的人口之后才進行疫苗援助。”
此外他著重提到一點,其在兩年多時間里還發現了另外一種現象,就是接種意愿的問題。“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接種疫苗,不是疫苗到了都愿意接種,現在有一些國家因為各種原因,包括宣傳不到位、介紹科學知識不到位,很多人把疫苗妖魔化,不愿意接種。”鄧波清強調,這是導致疫苗洼地的原因之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