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發現:用3D方法可以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國際部從世界知名期刊PHYS ORG獲悉,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一項研究發現,采用一種三維方法(3D),可以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現將相關研究編譯發布如下,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和了解。
(圖源:昆士蘭大學)
據國際研究人員稱,海洋保護的三維方法可能有助于在本十年將受保護的海洋區域擴大30%。
伊薩克·布里托·莫拉萊斯(Issac Brito Morales)博士在昆士蘭大學推動制定這項3D戰略,該戰略可幫助保護主義者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細節評估我們海洋的生物多樣性。
布里托·莫拉萊斯博士指出:“在保護問題上,我們需要停止把世界看作一張二維地圖。我們的方法使我們能夠觀察全世界海洋的三個維度,觀察深度區和海底,作為我們復雜海洋系統的不同層面。”
伊薩克認為,“過去,大多數海洋保護區都被指定在珊瑚礁等淺海沿岸地區,并將水柱和海底的生物多樣性視為一個系統。這可能適用于淺海環境,但在公海中,表面可能離海底有許多公里——它們是完全不同的生態系統。我們試圖保護不同深度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同時觀察氣候變化對每個區域的影響。”
研究人員希望這種方法將有助于鼓勵建立更大、更詳細和有效的海洋保護區。布里托·莫拉萊斯博士說:“通過觀察占海洋總面積64%的公海,我們已經確定了海洋變暖時物種不太可能遷徙的區域,并將其視為氣候變化的避難所。這些區域僅占公海的6%左右,但卻是一些瀕危物種的家園,如海洋哺乳動物、海鳥、海龜和許多魚類物種。”
“隨著公海被世界漁業開發,我們可以使用我們的詳細3D模型來避免不必要的經濟干擾,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脆弱物種。在這些深海避難所獲得保護將是保護世界海洋的一個有希望的開端。”布里托·莫拉萊斯博士談道。
目前,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71個國家有一個目標,即到2030年將海洋保護目標提高到世界海洋的30%。昆士蘭大學高級研究員安東尼·理查森(Anthony Richardson)教授表示,這項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大多數海洋保護區都位于每個國家的“海洋邊界”或專屬經濟區內的沿海地帶。
理查森教授說:“如果我們想在不保護公海棲息地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那么海洋保護區將需要覆蓋這些區域75%的面積,這是一個不太可能且代價高昂的結果。因此,保護公海棲息地或其關鍵區域至關重要。公海是地球上受保護最少的生物群落,只有1.2%受到某種保護,0.7%受到充分保護,同時面臨過度捕撈、航運、水下布線和擬議的海底采礦的風險。如果我們現在不保護這些地區,這些威脅將日益影響生物多樣性。”
原文鏈接
https://phys.org/news/2022-04-3d-approach-biodiversity-high-seas.html
【綠訊】是中國綠發會國際部發揮智庫功能、為了推動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出的一系列全球環境治理的最新的動態。
文/Daisy 審核/Lucy 編/ange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