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華北大成旅游“朝圣地”,限客令讓游客遺憾離去
清華北大“門難進”
炎炎烈日炙烤著清華大學西門,四五名保安嚴守著通道,一次次將試圖騎著共享單車進入校園的年輕男女勸退。
有些年輕的游客看到清華內部的人員騎著單車進進出出,便學著樣子試圖蒙混過關,但依然逃不出保的“法眼”。
記者問保安,沒有證件的人也騎著電動車和自行車進去,他們為什么可以進?保安說,我確定他們是學校里的工作人員才放行的。
來自河南的一名中年男子卻不買賬,他堅定地認為保安肯定是拿了他們的好處才放行的。記者提議明天早上可以早點來,男子氣憤地說,我今晚就回去了,一天好幾百塊的花銷,誰還會等到明天。說著話,就起身往南走去。
站在高處的保安拿著擴音器高喊著:“今日參觀人數已滿額,請游客明天再來。”
有游客問道,明天我幾點來啊?另一名保安答道,八點半開放,提前兩小時來排隊。
當日被告知“進不去”的游客,立刻“見縫插針”,在空出的地方站好,與“清華大學”大門合影留念。
從廣東中山來的一家四口不肯離開,說看看一會能不能找機會進去。記者解釋說,今天進校人數人已滿,進去的可能性不大。記者的一席話讓他們當天參觀清華的計劃破滅,小兒子的臉上頓時沒了神兒。父親無奈地說:“我們專程前往趕了兩千多公里來北京,兒子想進清華大學看看,保安把著門不讓進,太不應該了”。母親則央求記者說:“你是記者,跟保安說說,讓我們進去看看”。
2017年8月3日,北京大學東門口,排隊入校的隊伍延綿數百米,隊伍從校門口一直排到中關園北站。 東方IC 圖下午四點鐘,正是夕曬最“毒”的時段,但幾分鐘后,又一波的游客到來,把清華西門圍得水泄不通,重復著剛才的景象。
在游客的外圍,兩名海淀區青龍橋街道的保安人員維持著秩序。記者問你累不累啊,每天看這么多人煩不煩?一名保安說,習慣了,天天這樣。
為了避免機動車與行人發生事故,大約兩年前,在清華西門空地與機動車道的分隔線上,立了一排鐵柵欄。
一名中年女輔警拿著小旗,伸開雙臂攔著人群,站在鐵柵欄的一頭,看到綠燈亮時,收回手臂,向過馬路的人群高喊:“快點,抓緊時間,請大家抓緊時間。”
記者了解到,清華大學每周一不對外開放。開放日入校時間為上午8:30,下午13:30,上午放行3000人,下午3000人,截至時間根據每天定額人數動態調整。
限人措施,導致一些散客集結在清華西門,無法進校參觀,但又不忍心離去,徘徊在校門口。正因如此,促使一些有“條件”的人動起了歪腦筋。前不久,來自河南的一家四口為了能省時省力地進入清華,選擇向快遞小哥付錢,藏身快遞車之中“偷渡”進校。也就有了凌晨四點就來排隊進校的游客。
2017年8月10日,小朋友們集體參觀,在清華園合影。 東方IC 圖而另一邊的北大,同樣地上演著同清華西門門口別無二致的情景。
下午三點半,在北大東側門,游客隊伍沿著墻根向東然后拐彎向北延伸,排起了長約700米。一路上,數名保安維持著秩序。
記者問保安,排這么長的隊,17:00前都能進去嗎?保安說,到16:00就開始向后面的游客通告不要排隊。
與清華的定時限人不同,北大每天07:30-11:30和14:00-17:00向游客開放,但要登記后方可進入。粗略估算,每天進入北大校園的人數與清華差別不大。
為了應對游客大量集結,給中關村北大街交通帶來的影響,北京大學特意把游客入口從東南門改為東側門。
北大東側北的游客隊伍向北延伸了近700米。“清北游”形式大于內容
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游客是從全國各地專程前往北京參觀“清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把清華北大當成旅游景點,其次是想通過“清華北大”的學習氛圍來激勵子女好好學習,為其開拓眼界、堅定理想信念。
一位來自山西媽媽專程帶著兒子來參觀清華北大,她表示,校方的限流政策完全沒有必要,純粹是浪費我們時間。談及參觀北大的目的,她稱,也就是來看看,我們知道考不上,但就是想讓孩子有個目標。
記者采訪了幾位參觀完北大的游客,談其感受,就是太熱了!排隊幾個小時就看了十幾分鐘,其實也沒看到什么,形式大于內容。
以夏令營、旅游團等形式到清華、北大參觀的小朋友。 東方IC 圖除了駕游之外,報團旅游、夏令營等形式參觀“清北”的游客也不在少數。不僅廣大學子對“清北”懷揣著向往之情,家長也對“清華北大”存有欣羨之意,渴望一探全國最高學府的“真面目”。
然而現實并不能滿足廣大游客的要求,北大的“限時令”、清華的“限流令”,讓許多游客苦等數小時后失望而返。對于校方的限制舉措,游客們表示不能理解。
一位四川的游客表示,正值暑期,游客進到校園并不會給學校造成什么影響,這樣限制,給游客的只能是遺憾。大學應該更開放、更人性化,參觀時間可以相應延長。
但也有個別的游客認為限制措施很有必要。一位來自山東淄博旅行團的一位隊員表示,他認為校方的管理措施很好,因為學校不是景點,游客不能影響學校正常的秩序。
2017年8月12日,大批游客冒雨在北京大學校門外排隊等候入校參觀。 視覺中國 圖早在七年前,“限流令”就已開始
這樣“火爆”的參觀場景,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大約十年前,剛剛畢業的記者當時住在清華西門北側的水磨社區,從那時開始,在西門的紅綠燈那里經常堵車,尤其每年暑期更為嚴重。從公交車窗望下去,大批的游客集結在清華西門,“朝圣”一般涌向清華。
當時,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都還未采取明確的“限時令”、“限流令”。
高校作為緊缺的優質教育資源,備受游客們的青睞,這不難想象。但高校又不同于普通的旅游景點,各方面的基礎設施皆不是為旅游游客準備的,環境承載能力也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客流量。并且隨著人流量的不斷增多,以及相應而來的校園管理等諸多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研、學習秩序。
一方面剛需無法抑制,一方面學校又難以有效管理。
在這樣的矛盾下,2009年,北京大學成立校園管理秩序管理中心,用以規范管理北大校園旅游。自此之后,凡進入北大校園旅游的旅游團隊都需要登記,并且每日參觀校園的人數被嚴格控制在3000人以內。
緊隨其后,2010年,清華大學出臺了《清華大學校園參觀管理辦法》,也開始對參觀時間、參觀程序以及參觀路線進行限制。
團體參觀必須提前3~15天在網上預約。校園參觀開放時間為雙休日、法定節假日以及學校寒暑假期間的8:30至16:30,正常工作日不對外開放參觀。而參觀路線則明確規定為,荷塘月色、水木清華、日晷、二校門、大禮堂等著名景觀,其他區域不對參觀者開放。
近些年來,每年去清華北大參觀的人數不降反增。而每年暑期,“清北游”成為北京旅游非去不可的景點,部分媒體帶著民意,連續不斷的口誅筆伐,呼吁清華北大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對公眾,而清華北大面對這樣的爭論卻很少發聲。是該“放開”還是繼續“限流”?社會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但不管怎樣,“清北游”所引發的一系列亂象每年都在上演……
夕陽落下,天氣沒有了下午時的烘烤模式,零星的幾個人借著余暉的亮光在拍照,集結的游客不見了蹤影,只有北大東側門往北的墻根,清華西門往南的人行道上留下的滿地垃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