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把海外游學當生意,學校和教師就成了“人頭販子”
近年來,短期海外游學十分火熱。十余天的游學,價格動輒數萬,學校為什么如此熱衷于組織價格高昂的暑期游學?媒體調查發現,市場上的游學機構與學校之間有一條潛在的利益鏈。一些游學機構坦言,組織這些項目,學校能從每個學生的花費上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間,而帶隊老師可獲得免費出境的機會,也成為游學項目的一個潛規則。
學校組織高價暑期游學,其實就是把它變成了一門生意。而且相比其他生意,學校擁有幾大獨占優勢。
首先,旗號很“高大上”。中國人講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這句話作為學校游學活動的宣傳標語,簡直再有說服力不過。
其次,相比市場上的商業游學組織機構,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的紐帶更緊密,一般而言,學生和家長更信任學校,認為其組織游學的教育純粹性更高。而學校恰恰利用了信任為自身背書,把游學變成比其他商業機構更赤裸裸的生意。
最后,學校組織游學報價比旅行社貴得多,家長們未必都不知道行情,但考慮到不參與的后果——孩子被同學排擠、未來可能受到老師和學校不公正待遇,也只能咬著牙買單。
把海外游學當生意,學校就成了“人頭販子”。在很大程度上,學生和家長是通過參與高價海外游學,向老師和學校“納貢”。許多知名學校組織此類活動,無非是考慮到能夠讀得起該校的學生,要么家境寬裕,要么有其他資源,家長們不會在乎幾筆海外游費。更進一步來說,組織海外游學是又一條牟利渠道,老師們則可以獲得間接“公款旅游”的機會。
而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積極參與也是基于隱形的競爭考量。畢竟在學校中,學生之間最終要獲得考試成績或其他層面的成功,除了日常學習投入度的比拼,也需要爭奪老師的教育資源傾斜。
從以往爭搶名校入場券的高價贊助費、爭奪學位房、再到日常的“謝師宴”、節假日給老師送禮,都遵循著同樣的邏輯,也構成了隱秘的利益輸送鏈條,學校組織的高價海外游學行情火爆,不過是潛規則的又一次顯現。
雖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稱,公立學校跟商業機構合作拿“回扣”違反相關規定,家長可以舉報。然而,撇開證據收集的難度不談,家長們能承受得罪老師和學校的風險嗎?
顯然,面對如此問題,靠家長“自救”是不可能的,關鍵還是在于,這么多學校大搞海外游學,當地教育部門為何沒有加強監管呢?
依法合規,價位合理,確實能開拓學生眼界、增進學生見識的海外游學,自然應當肯定和鼓勵,但如果學校和教師只是將其視為斂財的工具,學生和家長將之等同于炫耀和攀比的光環,或者因為怕得罪學校和教師而背上沉重經濟壓力勉強參加,那這樣的海外游學不要也罷。不過,兩種初衷、性質、作用等大相徑庭的海外游學如何鑒別,還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深入調查和細致甄別。
太陽底下無新事,學校大搞海外游學的路徑和底子其實一戳就穿,如果此類問題總是要等媒體曝光,地方教育部門才后知后覺,來一次不痛不癢的清理整頓,那么沒過多久同樣的故事就會繼續上演,頂多只是更新一個版本。唯有教育主管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嚴加規范、加強監管,才有可能從源頭上避免海外游學變成某些機構或個人斂財的工具,讓真正名副其實的海外游學惠及有需要的學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