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觀察|為什么談論不正經的奶奶廟如同談論“皇帝的新衣”
河北易縣奶奶廟,在清華大學建筑系在讀博士徐騰的“推廣”下火了,不知道這個周末奶奶廟的游客會不會更多一些。奶奶廟能“火”,和徐騰充滿幽默感的“包裝”有關,也和它滿足了網民的獵奇心理有關,當然,細細地琢磨下去,也與奶奶廟所處的文化地帶有關——這個地帶是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撕裂部分,仍然在持續地擴大。
徐騰本人在評價奶奶廟時,嬉笑的態度之下,其實還藏著一點小心翼翼。他在用詞方面是斟酌的,有著一份屬于知識分子的穩妥。但徐騰使用“民間文化”與“經典文化”的說法,來為奶奶廟尋找安身立命的存在理由,其實是挺牽強的。先行制造對立感,又去解釋兩種文化之間的聯系,并沒法讓奶奶廟保持其信仰價值不變。其實沒必要這么拐彎抹角,完全可以開誠布公地說出,奶奶廟已經與民間文化沒有太大關系。
一些民俗文化研究者在接受采訪時,也一本正經地為奶奶廟尋找“文化淵源”,這種與“民間文化”強行搭車的言論,并不足以幫奶奶廟在民間文化中找到一個專屬位置,并心安理得地持續旺盛的香火。苛刻一點說,現在的奶奶廟早已脫離了它初建時的樣貌、失去了承載信眾樸素愿望的功能,成為一個充滿怪力亂神的荒誕所在。它不再是一個與信仰有關的場所,如果非得尋找它的精神氣場,或可從天津靜海、河北燕郊的傳銷窩點那里找到共同點。
信仰的功利化,使得一些人的朝拜、磕頭、上香、祈禱變得像個笑話,官員四處求神拜佛,只愿在貪贓枉法的路上不被紀檢部門發現,民間盛行的放生求福經常因為選擇了不合適的放生方式結果變成了殺生。中國的寺廟里充滿了急功近利的跪拜者,也難怪許多寺廟變成了“收費站”,和尚偶爾也會客串一下敲詐勒索者的綠林好漢形象。
承包一個地方,建個廟就可以坐地起價、收費要錢,缺哪個神仙隨便造……如今的奶奶廟,沒有了正規廟宇的嚴肅與神圣。它在觀感上變得親民化,甚至降低了求神拜佛的門檻,讓老百姓也能消費得起,只會強化它的虛偽本質。
奶奶廟的亂象叢生,比起消費這座奶奶廟,恐怕更應該談論的是它的管理問題,它的建筑規劃、消防安全、以及“商戶”的經營規范等,都需要有人介入。借著“民間文化”這張牌當掩護,奶奶廟已經變成了雜亂無章的大雜院。
作家馬伯庸曾在微博上講述過河北衡水一個“神一般的博物館”,那篇刷屏文章和奶奶廟的傳播方式幾乎一模一樣,博物館的藏品充滿各種時代穿越,足以毀掉參觀者的大腦與三觀。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完全沒有文化常識、充滿贗品和偽劣仿制品的假博物館。但就是這么一座假博物館,也在堂而皇之地打“民間文化”牌,來糊弄那些“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傳播一些荒謬的歷史文化知識。
民間文化精華與糟粕的共存狀況,一直到現在都很普遍,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糟粕的市場總是在不停地萎縮,真正有活力的民間文化,是可以附著于劇烈的時代變化當中,不被湮沒甚至煥發更強生機的。奶奶廟連民間文化的糟粕都算不上,只能看到人工的設定、人為的算計和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誕。它后期被附加的那部分構成,有足夠成立的理由將其拆除。現在大家談論奶奶廟如同談論“皇帝的新衣”,之所以不愿意說破,恐怕還是某種消費心理在作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