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倫敦拉斐爾大展,他筆下的圣母是對烏托邦的投射
他生命短暫,卻作品不朽。作為一位畫家、建筑師、考古學家和詩人,拉斐爾在他的藝術中捕捉到了人與神、愛與友誼、學識與力量。
澎湃新聞獲悉,4月9日起,英國國家美術館推出拉斐爾大展,這是首個探索拉斐爾完整職業生涯的展覽之一,展覽云集了英國國家美術館和法國盧浮宮、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意大利普拉多博物館、烏菲齊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等機構的藏品,讓人一睹拉斐爾技藝、創造力和獨創性。
拉斐爾,《加瓦格圣母》,約1509-1510。倫敦國家美術館藏
如果你想在16世紀早期的意大利畫一幅偉大的肖像,或者想要幾間滿是壁畫的房間,拉斐爾是最優的選擇,他領先于同時代的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他可以畫出如達·芬奇般權威的作品,且不會分心于飛行器建造和數學研究;至于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在壁畫《雅典學院》中將他描繪為古典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在展覽中,《雅典學院》被復制品壯觀地重現,其中脾氣暴躁的赫拉克利特,獨自坐著、沉浸在憂郁之中,這似乎是對米開朗基羅的諷刺。
拉斐爾衣冠楚楚、魅力四射。在文藝復興三杰中最多產、最直接。20多歲時,他看到了《蒙娜麗莎》等達·芬奇的其他作品,并吸收為自己的風格。正如他《La Muta》(1507-1508)中的女子,如蒙娜麗莎般神秘而矜持。對達·芬奇作品風格的學習和轉化使拉斐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提煉了五官和動態的畫法,但弱化了明暗對比,創造了一種高貴、平和、清晰的具象藝術,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正確、完美的風格,直到現代主義將其拉下神壇。
拉斐爾,《La Muta》,意大利烏爾比諾馬爾凱國家美術館藏
展覽讓人感受到一種純粹。拉斐爾的圣母像是如此寧靜,輕盈而優雅的色彩給人以圣母飄浮空中的體驗。以藍粉色調構成的《阿爾巴圣母》充滿了活力,孩提時代的耶穌和施洗約翰在瑪麗亞膝邊玩耍,遠景是明朗天空下,朦朧的山脈和湖泊。畫面中瑪麗亞和男孩們所處的位置,借助了幾何學定理布局,使畫面帶著音樂感。
拉斐爾,《阿爾巴圣母》,1510年,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藏
雖說文藝復興由對古希臘和羅馬的崇拜驅動,這已是陳詞濫調。但正是拉斐爾將這種理想發揮到了極致。展覽中有一封來自梵蒂岡圖書館的信,信中拉斐爾向教皇利奧十世講述了自己對羅馬古代遺跡的研究。在他研究的古代遺址和文獻中,有一本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的《建筑十書》(On Architecture),這本書解釋何為完美的比例——通過音樂間隔來規劃建筑或人體。甚至,拉斐爾在與雕刻師馬坎托尼奧·雷蒙迪一起設計的版畫《無辜者的屠殺》也以此為理念。盡管畫面本身是驚悚的,拉斐爾卻有辦法將眾多人物的肢體動作安排得像是一場寧靜的群舞。
拉斐爾古典式的冷靜并沒有讓恐懼消失,而是賦予它一種悲劇的尊嚴。畫面像是《悲慘世界》奏出的低音,細細觀察,女人尖叫的表情、被摔在地上的死嬰,各種聲音透過畫面傳來。
拉斐爾,《無辜者的屠殺》,1511年
拉斐爾對古典和幾何比例的嚴謹掌握與人性化的輕松塑造相得益彰。他毫不掩飾自己對世界的同情,他也充滿了愛。幾乎沒有哪位藝術家筆下的母子如拉斐爾般溫暖。在《坦比圣母》中,母親擁抱著孩子,將臉頰相貼,用無限的愛凝視著他。盡管拉斐爾的造型是精確的,但他更關心情感,并將其以簡單而天真的方式呈現。在《棕櫚樹的圣家庭》中,約瑟夫也陷入了家庭之愛,他跪在專注看著他的耶穌身旁。
拉斐爾,《坦比圣母》,1508年,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州繪畫陳列館
這些幸福的家庭代表了拉斐爾失落的童年。他1483年出生于烏爾比諾,11歲時便失去了雙親,對圣家族甜蜜的描繪是對自己父母的抒情回憶,也是對自己向往生活的烏托邦式投影。
拉斐爾,《棕櫚樹的圣家庭》,1508年,蘇格蘭國家美術館藏
拉斐爾對女性有一種從容和同情,這讓他筆下的圣母和世間女子熠熠生輝,他的愛也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拉斐爾是個英俊的青年,展覽中一張來自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的自畫像,拉斐爾畫下了自己的抒情和溫柔。他知道自己的英俊,在后來的一張自畫像中,他與學生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站在一起,他蓄著胡須,依舊溫文爾雅。到了1510年代,羅馬對拉斐爾壁畫的需求量巨大,以至于他需要與由羅馬諾領導的一個龐大的助手團隊合作。即便如此,拉斐爾依舊更騰出休閑時刻,據16世紀傳記作者瓦薩里說,他是如此全神貫注于自己的愛情生活,以至于雇主不得不讓他的情人也搬進工作的別墅。
拉斐爾,《拉斐爾(左)與朱利奧·羅馬諾》,1519–1520,盧浮宮藏
這場令人眼花繚亂的展覽將彩蛋保留到了最后,拉斐爾從藝術的背后現身,分享他的私生活。他的畫作《福爾娜瑞娜》(La Fornarina)描繪了他坐在花園里的情人。她靦腆地笑著,一雙大眼睛害羞地斜睨:她似乎要笑出聲來。
拉斐爾,《福爾娜瑞娜》,1518-1519,意大利國立古代藝術美術館
這是展覽最后一幅作品。拉斐爾于1520年耶穌受難日晚上去世,時年37歲。溫柔的拉斐爾用每一幅畫慶祝生活,向我們展示美麗與和諧的夢想。但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他似乎落伍了,他的畫因為太過完美,無法打動現代人動蕩的心,但展覽讓人再次墜入愛河。
拉斐爾,《亞歷山大的圣凱瑟琳》,1507年-1508年,收藏于英國國家美術館
附:拉斐爾生平和時代
拉斐爾自畫像
如果沒有在 37 歲去世
拉斐爾去世時年僅37歲。對于死因,瓦薩里在《藝苑名人傳》中描述得頗為模糊——過度多情。
拉斐爾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并稱“文藝復興三杰”,他在相對短暫的生命中創作了大量作品。雖然他如今主要以畫家的身份馳名,但他還從事掛毯、版畫、雕塑、舞臺布景和應用美術的創作,也是活躍的建筑師和考古學家,甚至也寫詩。
他的才華,讓他勝任當時最有權勢的人委托的最雄心勃勃的項目,其中包括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和利奧十世。
最好和最壞的開始
1483年4月6日,拉斐爾出生于意大利馬爾凱地區的烏爾比諾。他的父親喬瓦尼·桑蒂(Giovanni Santi)是蒙特費爾特羅宮廷的畫家,所以拉斐爾從小就被藝術、文學和詩歌所包圍。但不幸的是,拉斐爾8歲喪母、11歲時父親也去世了,其舅舅承擔起撫養拉斐爾的責任。
不久后,拉斐爾繼承了父親的畫坊,他的才華很快得到認可,十八九歲時,已經在當地馳名,并承擔了重要的委托創作,《蒙德祭壇畫》就是他20歲左右完成的杰出作品。
拉斐爾,《蒙德祭壇畫,被釘在十字架的基督》,1503年,英國國家美術館藏
佛羅倫薩時代
1504年左右,拉斐爾遷往佛羅倫薩,向那里的藝術家學習,其中最著名的是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通過學習其他優秀藝術家,拉斐爾的作品設計越來越復雜和立體,在墨水草圖《石榴樹下的圣家族》(1507-1508,里爾美術宮藏),他采用的是圓形畫法,這種畫法在當時的佛羅倫薩非常流行,1505年創作的《圣母子與施洗約翰》(the Terranuova Madonna)也使用了這一畫法。
正是在這一時期,拉斐爾創作了一些他本人最喜愛的圣母畫像,包括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的《圣母子》(水橋圣母,1507-1508) 、“布里奇沃特收藏”的《粉紅圣母》。
拉斐爾,《粉紅圣母》,1507年-1508年,英國國家美術館(布里奇沃特)藏
羅馬
1508年,拉斐爾被召至羅馬,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重新設計了居所。
尤利烏斯二世啟用當時僅25歲的拉斐爾為自己居所和西斯廷教堂設計壁畫是一個大膽的選擇,也可能是拉斐爾的同鄉,建筑師、畫家多納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影響教皇作出了決定。
拉斐爾用壁畫裝飾了被稱為“Le Stanze”的公寓(簽字廳),這些壁畫體現了教皇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統治者的抱負。《雅典學院》是拉斐爾最著名的作品,也是西方藝術的經典之一,它囊括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和畢達哥拉斯等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房間的其他部分分別描繪了來自神學、詩歌和法律領域的歷史和當代人物。這些大而美的作品,為了展示教皇的教養和權勢。
拉斐爾,《雅典學院》,1509年,梵蒂岡簽字大廳
拉斐爾最著名的肖像畫也是在羅馬完成的。拉斐爾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和他的繼任者利奧十世畫的肖像向我們揭示了關于權力的信息,并開始定義當下如何看待他們。他為朋友巴爾達薩雷·卡斯狄里奧內(Baldassare Castiglione作家、外交家和思想家)畫的肖像是一幅極其細膩的作品,受到提香、倫勃朗和雷諾茲的贊賞。
拉斐爾,《尤利烏斯二世肖像》,1511年,英國國家美術館藏
拉斐爾,《紳士畫像》(Baltazar Castiglione),1514年-1515年,盧浮宮藏
拉斐爾的才能并不局限于繪畫。1514年,布拉曼特去世后,他被任命為圣彼得大教堂的首席建筑師,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知的建筑的開端。他還設計宮殿和舞臺布景,寫十四行詩,沉浸在古羅馬藝術和紀念碑之中;他是羅馬古跡保護官,負責文物在教堂建筑中的使用,還負責所有出土的帶有古代碑文的大理石。受利奧十世的委托,拉斐爾對羅馬古代建筑圖紙進行了研究。1519年,在卡斯狄廖尼的幫助下,他向利奧十世提出有關羅馬遺跡與古代都市地圖稿本的保護問題,這份報告也揭示了拉斐爾的建筑思想。
1518年至1519年間,拉斐爾在羅馬創作了引人注目的《福爾娜瑞娜》。我們不知道她是否與拉斐爾有關系,但這并非不可能。他在她的手臂的一條窄帶上寫了“Raphael urbinas”(拉斐爾·烏爾比納斯)。
突然的句號
拉斐爾從未離開過羅馬,直至1520年4月6日死于熱病。
如果我們把他的職業生涯與其他文藝復興時期的重量級人物進行比較。發現拉斐爾的風格發展似乎是他人雙倍的速度。在談論工作到80多歲的米開朗基羅時,會提及“早期作品”“晚期肖像”,但不幸的是,拉斐爾并沒有活到老年,他不存在“晚期”。
即使在那個衛生惡劣、瘟疫肆虐的年代,37歲去世實屬英年早逝,他的死后被葬入萬神殿;他去世后500年,我們依舊折服于他為世間留下的藝術品。
如果他活得再久一點,還有帶來怎樣驚世駭俗的作品?
拉斐爾,《寓言》,1504年,英國國家美術館藏
拉斐爾去世后第二天,羅馬曼圖亞宮廷大使潘道夫·皮科(Pandolfo Pico)在給公爵夫人伊莎貝拉·德斯特(Isabella D'Este)的信中講述了拉斐爾的死給羅馬帶來的悲傷:“在這里,除了談論拉斐爾的死,沒有其他可講的。他的第一次生命在33歲時結束,但他的第二次生命、他的名望不受時間和死亡的影響,將是永恒的。他的作品將為未來的人提供不竭的靈感。”
皮科將拉斐爾的死亡年齡定為 33歲,顯然是不正確的。然而,當時許多人認為他是33歲,因為拉斐爾離世的4月6日,正是耶穌受難日,33歲正是耶穌受難的年齡。
拉斐爾,《安西帝圣母》,1505年,英國國家美術館藏
注:展覽將持續至7月31日,本文展評部分編譯自《衛報》喬納森·瓊斯《拉斐爾,他讓圣人煥發光彩》,拉斐爾生平部分編譯自英國國家美術館網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