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旬老人險被騙,在線婚戀平臺用老套路盯上老年人
今年3月,央視網報道了一起特殊的消費案例:廣州一位91歲的空巢老人在婚戀網站上認識了52歲的李某,后者半個月后便以結婚為由索要6萬元彩禮和1萬元戒指錢,還叫老人一起炒股。
當老人去銀行取6000元現金想交給李某時,剛好遇到老人的女婿。
這種“殺豬盤”套路如此熟悉,只不過此次被擊中的卻是91歲老人。
數年來,在線婚戀市場的各種亂象頻頻見諸報端,諸如虛構人設實施詐騙、洗腦營銷誘導支付會員費、婚配對象為已婚人士等現象已見怪不怪。
有媒體查閱資料發現,相比于年輕群體,老年群體陷入婚戀騙局的幾率更大;而且隨著單身老人數量的不斷增加,這一現象有上升趨勢,值得注意和警惕。
為何在線婚戀騙局盯上了老人?
婚戀網站亂象的根源在哪?
如何杜絕婚戀網站亂象?
對此,藍鯨財經王雅迪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婚戀網站亂象,本身在管理上的漏洞和對相關用戶(包括作為中介的“紅娘”)所放開的權限過寬所致。
換言之,并非不能管,而是為了賺錢或生存,而懶得管和隨意管。
婚戀網站對老年人有吸引力,并不奇怪。
老年人觸網,并選擇婚戀網站,依然在于自身社交和婚戀需求的羈絆。
某種意義上,希望有老來伴的需求本就是正常狀態,無可厚非。
在老年人觸網率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有效預防老年人被在線婚戀欺詐,變成了當下的一道必答題。
平臺方本身應該在老年人觸網的時候,給予更多且高頻的提醒,這是平臺方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僅僅做個信息中介。
同時,在用戶資格審核上,也應該加大監督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
不過,放在更大的層面上,婚戀網站亂象還是有一個核心原因的,即:
最大的問題在于婚戀網站自身認定為“中介平臺”,卻缺乏相應的責任感。
同時,不少消費者本身由于在婚戀網站上受騙,且原因在于婚戀之上,往往礙于隱私、羞于啟齒,也助長了婚戀平臺對用戶體驗上的各種漠視和維權過程中的無視。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