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晉時期這個人嗜賭、人見人嫌,為何被稱作棟梁之臣?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東晉初期,有這樣一位“名臣”:他年輕時,以孝悌聞名;母親去世,卻不能為母親送終守喪。他嗜賭如命,屢屢狂賭濫賭,都輸的身無分文,只好疾呼朋友來替他付錢“贖身”。他妻子去世后,他盯上了年輕貌美、活潑可愛的表妹,想娶來續弦?;蛟S他自己也覺得這樣做,有點“無恥”,于是向姑姑匯報說,自己給妹妹尋了一門親事,未來的妹夫身份、地位和自己差不多。姑姑同意了這樁婚事。成婚之日,新娘子將遮掩臉部的扇子拿開,準備好好看看自己的夫婿。沒想到映入眼簾的,卻是表哥那張俊帥(《晉書》本傳記載他“鳳儀俊美”)的“老臉”,正在沖自己傻傻地壞笑。
若是尋常小女子,此刻輕者或許梨花帶雨,埋怨自己命苦;重者可能就“發飆”,攪鬧婚禮了。表妹不愧女中豪杰,她一邊哈哈大笑,一邊指著表哥說:“我早就猜到是你這個老東西,果不其然!”他和多次為他償還賭債,為他“贖身”的名士朋友辯論;說不過人家了,就奮臂攘袖,出言粗俗不堪;那位朋友拘于禮法,不便與他如市井無賴般對罵,只好面紅耳赤地喃喃自語道:“此公出言不俗!”就是這樣一個恐怕會讓很多人避而遠之的人,卻成為東晉前期粉碎王敦、蘇峻兩次叛亂,穩定政局,保全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臣。他是誰呢?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一個名叫溫嶠的人。
一、不畏權豪,追隨劉琨抗衡異族入侵
溫嶠(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他自小就聰敏博學,尤擅清談,為人孝悌。
永興二年(305年),年僅十七歲的溫嶠被任命為職掌監察百官的都官從事一職。他如初生牛犢一般,不畏權豪,上任后,就上奏彈劾名士庾敳搜刮民財。一時朝野震動。幸好庾敳還頗有“名士”風度,不僅沒惱羞成怒,挾隙報復,反而贊賞他“森森如千丈松,雖礧砢(léi luǒ)多節,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溫嶠因此而名聲大噪。
棟梁之才
永嘉四年(310年),并州刺史劉琨(與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的那位有志青年)升任平北大將軍,在北方抵御匈奴、羯族。溫嶠作為劉琨的外甥,人才難得,被劉琨招致麾下效力。在與羯族石勒頻頻戰爭中,溫嶠雖協助劉琨,屢破強敵,但終因寡不敵眾,匈奴族建立的漢國攻陷并州,溫嶠只好隨劉琨,投奔鮮卑族出身的幽州刺史段匹磾。
二、躋身東晉中樞
建武元年(317年),鑒于晉懷帝、晉愍帝相繼被俘,晉朝中央政府已不復存在,西晉宗室司馬睿雖在王導等南北門閥大族的擁戴下,盤踞建康(今江蘇南京)一帶,兵強馬壯,但鑒于當時尚有數位宗室南渡,究竟誰有資格,承繼皇位,司馬睿心中并沒底氣;加之一些地方實力派還在觀望,因此,司馬睿暫時稱王,以觀輿論風向。
晉元帝司馬睿畫像
困守幽州、仰人鼻息的劉琨得知后,迅即派溫嶠南下,勸司馬睿稱帝,以明正統所在。以便集中人力、物力,大舉北伐,改變劉琨等在北方困守孤城,苦撐待變的危急局面。
王導劇照
六月,溫嶠抵達建康。他在朝堂上慷慨陳辭,力勸司馬睿稱帝,承襲大晉國統。溫嶠滔滔不絕的辯才,深得司馬睿贊賞。當時江南重臣、名士,如王導、庾亮等,也非常欣賞溫嶠的才能,競相與他交往。
溫嶠見出使目的已基本達到,于是多次向司馬睿請求,允準自己返回幽州,向劉琨復命。攬才心切的司馬睿沒有允準。
太興元年(318年),司馬睿正式稱帝,重建晉朝,史稱東晉。他任命溫嶠為散騎常侍,隨從皇帝身邊,以備顧問。溫嶠以留居北方的母親去世為由,婉拒司馬睿所授官職,請求北歸,為母親辦理后事。東晉眾公卿大臣共議,認為溫嶠不宜因私情而廢國事。因此,溫嶠一直被滯留在江南,無法北歸。
不久,劉琨被段匹磾冤殺的消息傳到江南。溫嶠忿恨不已,奏請朝廷褒崇劉琨。但其時晉廷君臣正欲倚重段匹磾,抵抗石勒,因此,沒有允準溫嶠的奏請。溫嶠后在太子司馬紹(后來的晉明帝)手下任職,他極盡規諫之責,深得太子器重,與他結為布衣之交。
三、潛伏隱忍,粉碎王敦之亂
晉元帝永昌元年(322年),大將軍王敦以誅殺奸臣劉隗、刁協的名義,第一次起兵叛亂,進逼建康。深知王敦起兵,完全緣于晉元帝意圖強化皇權,褫奪王氏權柄的溫嶠對晉元帝的心腹周顗說道:“大將軍這么做,似乎不算過分?!辈贿^,王敦攻入建康后,專擅朝政,縱兵擄掠,令眾多門閥大族深懷不滿。他們開始對王敦的一些為所欲為的舉措,予以抵制。王敦因太子司馬紹勇毅有謀,頗懷畏懼,因而欲以不孝罪名,廢黜太子。因眾朝臣抵制而未果。
晉明帝即位后,太寧元年(323年),以溫嶠為中書令,掌詔命文翰,參預機密,深得明帝倚重。身在江州(今江西九江),遙控朝政的王敦對溫嶠頗為忌憚,奏請溫嶠為大將軍府左司馬。晉明帝雖不愿,但對王敦之令,也無可奈何,只得放人。
溫嶠來到王敦處后,假意勤勉恭敬,積極為王敦攬權出謀劃策;他又刻意巴結、討好王敦的心腹錢鳳等人,逐漸取得王敦的信任。王敦與錢鳳等死黨們的很多重大謀劃,也允許溫嶠參與了。
太寧二年(324年),丹陽(今江蘇丹陽)尹一職空缺。溫嶠以丹陽位近京師,若控制丹陽,可有效監視皇帝、公卿為由,勸王敦親自選擇心腹親信,充任丹陽尹。王敦深感有理,于是詢問溫嶠,是否有合適人選推薦?溫嶠認為,最受王敦信任者,莫過于錢鳳。因此,他舉薦錢鳳出任此職。王敦征求錢鳳的意見時,錢鳳則推薦溫嶠。經過斟酌,王敦決定由溫嶠任丹陽尹。
在王敦招聚眾親信,大辦酒宴,為溫嶠餞行時,溫嶠擔心自己離開后,錢鳳會趁機在王敦面前進讒言,于是利用酒過數巡,喝的面紅耳赤的機會,故意裝作酩酊大醉,來向錢鳳敬酒。還沒等錢鳳回話,溫嶠就揪住錢鳳的衣領,做出勃然大怒的樣子,咕咕噥噥的嚷道:“你錢鳳算個什么東西?溫太真給你敬酒,也敢不喝?”奮臂攘袖,吵嚷叫罵,完全擺出一副酗酒鬧事的姿態。王敦等人趕緊將二人分開。溫嶠被送回寢室后,便倒頭大睡了。
第二天,王敦等人送溫嶠上路時,溫嶠幾次啟程后,又返回來,表現出對王敦戀戀不舍的樣子。王敦對溫嶠深信不疑,不再有防范之心。果如溫嶠所料,他離開后,錢鳳就極力勸說王敦,說溫嶠是朝廷的“臥底”。王敦對此不以為然,反倒責怪錢鳳肚量狹小,竟與一個醉漢去計較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溫嶠返回建康后,將王敦的謀劃、虛實,盡數稟告給晉明帝。王敦秘密安插在朝廷的耳目得知后,飛速通報王敦。王敦大為惱怒,決定以誅殺溫嶠等奸臣的名義,再次起兵。實則是想趁自己尚健在,一舉鏟除晉明帝和不肯依附自己的朝臣,改朝換代。
晉明帝根據溫嶠的密報,周密準備。王敦病重,已無法親自領軍征戰。只好命哥哥王含統帥叛軍,加之晉明帝、王導制造、散布王敦已死的假訊,令王敦散處各地的黨羽們心存畏懼、觀望,叛軍戰斗力已大打折扣。因此,朝廷軍多次擊敗叛軍。不久,王敦病死。王含、錢鳳等王敦死黨,也陸續被朝廷軍斬殺,王敦之亂被平定。溫嶠因功,封建寧縣公,進號前將軍。
四、蘇峻之亂時,溫嶠周旋、彌縫平叛
各方,消弭沖突
太寧三年(325年),晉明帝病逝。太子司馬衍即位,即晉成帝。因成帝年幼,太后庾氏臨朝稱制。王導、庾亮(庾太后的哥哥,晉成帝的舅舅,也是屢屢為溫嶠償還賭債的那位密友)、卞壺、溫嶠等輔政。當時,朝廷權柄,實則掌握于中書令庾亮之手。
由于庾亮對時任征西將軍、荊州刺史陶侃頗為忌憚,因此命摯友溫嶠任江州刺史,出鎮武昌(今湖北鄂州),防范陶侃。
陶侃劇照
晉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庾亮不顧溫嶠多次勸阻,決意削奪手握精兵、跋扈強橫的歷陽內史蘇峻的兵權。他以晉成帝名義,下詔召蘇峻入朝,任大司農。溫嶠預料蘇峻必因此謀反,就請求庾亮允許自己率軍入衛建康。結果庾亮回信說:“吾憂西陲(荊州陶侃)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一步也。”(成語“不得/敢越雷池一步”源出此)不久,蘇峻、祖約果然起兵叛亂,進犯建康。溫嶠率軍由武昌進屯尋陽(治今江西九江),以待戰機。
咸和三年(328年)二月,蘇峻叛軍攻陷建康,挾持晉成帝和王導等眾公卿大臣,控制朝政。庾亮等被迫逃離建康,到尋陽投奔溫嶠。二人深感力量不足,于是,溫嶠多次給手握重兵的陶侃寫信,終于說服猶豫不決,且與庾亮素有嫌隙的陶侃起兵討逆。
陶侃率部到達建康后,坊間紛紛傳言,說陶侃要誅殺庾亮,以謝天下。庾亮雖然很害怕,但他還是依從溫嶠的建議,主動拜訪陶侃,向他及天下謝罪。兩人遂冰釋前嫌,勠力平叛。在溫嶠提議下,庾亮等同意推舉陶侃為平叛諸軍盟主,統一號令。
朝廷軍與叛軍多次激戰,互有勝負,戰況膠著。溫嶠軍儲備的糧食吃光了,他只好去向陶侃借糧。陶侃十分惱火,責備溫嶠準備不足,倉促興兵。鑒于勝負難明,陶侃聲稱要退軍,返回荊州,等待時機。平叛聯盟人心渙散,面臨崩潰瓦解的危險。
值此危急關頭,溫嶠挺身而出,向陶侃及眾將領分析形勢,預言蘇峻叛軍必敗。如果此時退兵,國家、民眾必將遭受浩劫。陶侃等遂決意堅持戰斗。
為堅定眾將士的平叛決心和斗志,328年(咸和三年)九月,溫嶠提議修建皇室臨時性的宗廟,設壇祭告皇天、后土及皇家歷代祖宗之靈。祭拜時,溫嶠親自宣讀祝文。他語氣慷慨激昂,淚流滿面。三軍將士都備受激勵,斗志昂揚,奮勇殺敵。叛軍不斷潰敗。蘇峻也在酒醉后,與晉軍交戰,墜馬落地,被晉軍斬殺。
蘇峻之亂被平定后,溫嶠因功,封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始安郡公。可惜的是,同年四月,溫嶠在返回江州途中,中風患病,回到武昌后,沒有幾天就去世了,終年四十二歲。晉成帝追贈他為侍中、大將軍,謚曰忠武。
文史君說
溫嶠雖小節有虧,“人見人嫌”,這固然與其秉性相關,更難脫其時名士們所標榜的“風流”玄風影響所致。不過,他假意卑躬屈膝,投效王敦,取得了王敦的信任,掌握了王敦的虛實和部署,及時稟告晉成帝,從而使朝廷在第二次王敦叛亂中,基本掌握了主動,為順利平叛,立下卓越勛績。
溫嶠對東晉初期各階層利益博弈也有清醒地認識,他深知,摯友庾亮為維護門閥大族利益,維護中央權威,對飛揚跋扈、不肯馴服的地方流民帥勢力,深惡痛絕。但為避免激怒流民帥勢力,迫使他們鋌而走險,兵刃相向。溫嶠對庾亮剝奪蘇峻兵權的意圖,多次勸阻??上р琢烈灰夤滦?,致使蘇峻、祖約等流民勢力,只為逞一己私欲,罔顧北方強敵環伺,罔顧國家民族大義,起兵犯闕。繁華京都,頓成廢墟;無辜民眾,生靈涂炭。
溫嶠頗有大局觀念,他努力周旋于各勢力之間,勸說陶侃、庾亮等冰釋前嫌,聯手平叛。他又積極出謀劃策,努力消弭各方之間的矛盾。終使平叛成功,江南富庶之地,免遭更大兵燹禍及。
從上述意義來說,并非門閥大族出身,亦未躋身公卿高位,甚至不太為后人熟知的溫嶠,不愧國家棟梁之美譽。若非天妒其才,英年早逝,當為國為民,有更大作為。
參考文獻
1. (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2.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白壽彝總主編、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原標題:《他是庾亮好友,騙婚、爛賭、人見人嫌,為何仍被稱作棟梁之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