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共舞長江經濟帶】貴州“治水經”:讓生活污水遠離母親河
地處長江上游的貴州省因其秀美風光而被譽為“公園省”,良好的生態是這個深居西南腹地的省份的一張靚麗名片。
近日,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在貴州省赤水市探訪發現,一場“讓生活污水遠離母親河”的治水行動已然興起,這座位于四川、貴州兩省交界處的黔北城市于今年啟動了100個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并計劃用兩年時間實現村級污水處理全覆蓋。
而數百公里外的省會貴陽市,在治理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等水源地的十年漫漫征途中,于2007年11月開創性地在清鎮市人民法院創辦全國首家生態保護法庭,在環境公益訴訟領域開了先河。
7月3日,貴州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貴州全省主要河流水質總體為優,省控以上斷面優良率達到96%,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5%,下一步貴州省還將系統保護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
而在綠水青山間,借力生態保護成果的脫貧致富新路也在貴州應運而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我們對全國人民最大的貢獻。”7月3日,貴州省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說。
“讓生活污水遠離母親河”
蜿蜒流轉的赤水河從赤水城邊向北而行匯入長江,赤黃的河水孕育了這座黔北小城,“母親河”的親切呼喚是赤水人對這條河流的真情流露。
7月4日早晨9時,赤水城南的復興鎮早已蘇醒,鎮上的污水處理廠傳來機器運轉的轟鳴聲,股股經過處理的清澈中水正從廠內不斷流出,不大的廠區內一條“讓生活污水遠離母親河”的碩大標語遠遠可見。
站在運轉中的污水處理設備前,復興鎮污水處理廠負責人喻洪偉對澎湃新聞說道,復興鎮污水處理廠總投資1900萬元,處理工藝為AAO(使用污泥對污水進行凈化)、MBR膜(截留槽內的活性污泥與大分子有機物)和紫外消毒工藝,能夠高效除氮除磷,于2014年9月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2015年12月工程竣工投入試運行,日處理規模達1000噸,已經能夠滿足復興鎮的污水處理需求,出水水質為一級A標。
渾黃的污水在處理池中翻滾,在處理設備末端復雜的管道出口,喻洪偉向澎湃新聞展示了一瓶清澈的中水,而在十多米外的實時監測室內,污水處理廠排放的水COD(化學需氧量)的監測數據為13.2毫克每升,而一級A標的要求是50毫克每升。
“我們的處理標準實際上都是高于一級A標的要求的,因為赤水市因水而興,更是生態旅游大市。”喻洪偉笑著對澎湃新聞說道,復興鎮污水處理廠只是赤水市多年治水路的一處見證,這個赤水河流域貴州段的最后一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已然讓鎮上一萬多居民和企業產生的污水遠離母親河。
對此,赤水市水務局局長王碧強告訴澎湃新聞,赤水市于2004年7月啟動赤水城區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目前赤水市已建成大小污水處理廠和人工濕地54個,日處理規模3.03萬噸,工業污水處理廠2個,日處理規模0.2萬噸,輻射人口約23.5萬人。
下一步,赤水市按照“治污治水·潔凈家園”的要求,于今年全面啟動了100個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將力爭用2年時間,實現村級污水處理全覆蓋。
貴州省赤水市復興鎮污水處理廠凈化處理后的中水。 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攝
全國首家環保法庭保護貴陽“三口水缸”
黔北的赤水正邁上治理鄉村污水的征程,而與之相隔數百公里的省城貴陽,對于自家水源地“三口水缸”的治理已步入第十個年頭。
貴陽城西的百花湖、紅楓湖和阿哈三庫均系人工湖泊,碧波蕩漾的三大湖泊成為貴陽數百萬居民的飲用水源地,然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城市快速發展的腳步來不及停歇,貴陽的“三口水缸”不同程度的被污染,2007年百花湖和紅楓湖就曾爆發藍藻危機。
痛定思痛后,貴陽市于2007年11月8日組建貴陽兩湖一庫管理局,當月,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保護審判庭和清鎮市人民法院環境保護法庭掛牌成立,負責統一審理及執行涉及貴陽市“三口水缸”環境保護的民事、行政案件,解決長期以來“三口水缸”污染因行政區劃、隸屬關系不同而難以治理和以往對環保違法案件處罰不力的問題。
7月5日,清鎮市人民法院環境保護法庭庭長羅光黔告訴澎湃新聞,法庭自成立之日起,便積極開展環境公益訴訟的司法實踐,受理的首例案件便是原告為貴陽兩湖一庫管理局的公益訴訟案,而今法庭已受理各類公益訴訟案件近50件,數量位居全國各法院第一,公益訴訟案件原告類型亦涉及社會組織乃至個人等。
“我們依法處罰企業絕不是要把企業搞垮,而是要敦促企業守好底線,設立這一法庭歸根結底是為了生態保護。”回憶起過往十年法庭步步發展的點點滴滴,羅光黔感慨萬千,他告訴澎湃新聞,法庭辦理的第一件刑事案件即郎某某盜伐林木案,在判處被告人刑罰的同時,還創新性的判決被告人在案發地補種樹苗145株。
清鎮市紅楓湖畔的虎山彝寨村便是羅光黔談及的“歸根結底是為了生態保護”理念的受益者。
這個400余人的湖畔村落,污水因處理系統不完善曾直排入飲用水源地之一的紅楓湖,2015年,清鎮市生態保護法庭利用企業污染賠償款61.48萬元建設該村生活污水凈化項目,將生活污水經泵送至多級復合生態濕地系統進行凈化。
7月5日下午,澎湃新聞在紅楓湖畔看到,逐級抬高的多級濕地呈階梯式上升,濕地內的花卉苗木綠意盎然,數米外的紅楓湖碧波蕩漾。
項目施工方、貴州碧泰環境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宇告訴澎湃新聞,該項目處理能力為每日35噸,污水經官網被收集到人工濕地后,逐級沉淀凈化,出水水質可達一級A標。
“使用壽命自然情況下可以達到15年,濕地內每一平米不少于25株苗木,超過了就可以清理,而清理出的美人蕉等觀賞植物還可以賣錢,一平方米一年的收益可以達到240塊錢。”站在青山碧水間,吳宇高興地對澎湃新聞說道。
而今,多年的持續努力已然收到成效,目前貴陽市兩湖一庫的整體水質評價為三類,其中紅楓湖局部水域達到二類。
如今美麗的貴州赤水市鳳凰濕地公園。 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保護之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點也在貴州得到力證。
盛夏時節,赤水城北的鳳凰濕地公園已是一片綠意盎然,7月3日傍晚,澎湃新聞在鳳凰濕地公園內看到,石板小路穿過蔥郁的林木,綠地旁碧波蕩漾的湖水上搖曳著小船。
而就在2014年之前,位于赤水市天臺鎮鳳凰村的這片濕地公園卻是一片污水橫流、土地支離破碎的景象,人多地少加之過度開墾,鳳凰村水土流失嚴重,2010年,鳳凰村人均年收入僅為3000多元。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土肥所專家曾令倫向澎湃新聞回憶道,2014年初來鳳凰村時為村子的破敗景象深感痛心,“當時我在這里看了十分鐘就有了想法,想讓村子有些改變。”
從2014年開始,鳳凰濕地公園的藍圖逐步變為現實。
赤水市水務局局長王碧強告訴澎湃新聞,在建設和治理過程中,有350余戶農戶的鳳凰村沒有搬遷一戶農戶,廣大農戶的住宅通過政府補助的方式還進行了升級改造,“沒有搬遷為之后的旅游扶貧創造條件,改善生態、發展旅游都要把實惠落到老百姓身上。”
王碧強表示,鳳凰濕地公園的建設通過政府投入和民間資本結合的方式破解資金難題,并按照村莊原始地貌的特點對照景區標準進行建設,而今1080畝景區已在眼前,五萬余株三角梅花枝招展,前來旅游觀光的人越來越多。
“農民變成了園丁,也開起了農家樂,現在農民有每畝土地每年800元的土地流轉收入,每戶收入與2014年之前相比增加了7000元左右。”王碧強笑道。
站在濕地公園內的涼亭旁,47歲的鳳凰村村民明方軍正訴說著濕地公園為村子帶來的改變。
這位皮膚黝黑、話語樸素的漢子對紅火的生活感慨萬千,明方軍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在2015年將公園中的家中辦起了農家樂,并流轉了13畝土地給濕地公園的運營公司,而今前來自家農家樂的游人絡繹不絕,每逢節假日還需請人前來幫忙。
“16年營業額超過10萬,利潤有6到7萬,而之前種水稻和在外打工全家人均的收入還不到兩萬。”而今紅火的生意早已打消了明方軍創業之初對“生意不好做”的重重顧慮,他正謀劃著請一位設計師裝修下自家的農家樂,并利用自家400多平方米的房子嘗試著辦起酒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站在鳳凰濕地公園中整潔的石板小路上,明方軍笑著說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