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陳師曾 | 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中國人物畫之變遷,我以為很有研究的價值。研究愈深,興味愈濃。人物畫在繪事最為發(fā)達,因其關(guān)聯(lián)人事最為密切。
▲戰(zhàn)國·人物龍鳳帛畫
中國的人物畫,在三代以前就有了。殷王武丁圖像以求傅說于版筑之中,可知三代的人物畫已略具規(guī)模了。唯其所圖之形象若何,吾人殊難為深密的考究。
迨后自漢朝起,人物畫逐漸興盛。
今講自漢唐以至現(xiàn)代人物畫的變遷——性質(zhì)的變遷,畫法的變遷。
《中國繪畫簡史》
陳師曾 著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3
古時多畫人物,忠臣孝子,亂臣賊子,所以寓賞善懲惡之意,而匡倫理不之不逮。使人見了忠臣孝子的畫像,引起崇拜模仿的觀念;見了亂臣賊子的畫像,生出厭惡戒懼的觀念。
自三代以至兩漢,都屬這一類——倫理的人物畫。
自東漢以至六朝,佛教流入中國,于是佛畫興起。莊嚴的佛像,圖諸石上,供人禮拜。及后黃老虛無之學興,宗教的人物畫的性質(zhì)遂擴大而為釋道畫了——這是宗教的人物畫。
▲唐·吳道子《觀音菩薩像拓片》
宋朝之后,人物畫變而為賞玩的性質(zhì),徒供人之怡心悅目便了——這是賞玩的人物畫。
以上把人物畫性質(zhì)的變遷提前作簡單的敘述。
▲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漢武帝集藏許多鬼神的像于甘露殿,忠臣孝子的像于明光殿。到了宣帝,他圖了霍光、張安世、劉德、蘇武等十一功臣于麒麟閣,鬼神一類稀奇古怪的像于明光殿。
及至元帝,他因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毛延壽圖形,按圖召幸,可知當時的人物畫很見進步了。毛延壽而外,還有陳敞、劉白、龔寬、陽望、樊青等有名的畫家,可知當時人物畫的名手頗不乏人了。
后漢光武定天下,有功臣鄧禹等二十八人,明帝圖這二十八將像于南宮云臺,其用意也在表彰他們的忠誠。這都是帝王思想。
▲鄧禹
明帝有一次夢見佛像, 乃派蔡愔出使西域,求得《四十二章經(jīng)》及釋迦之像,因建白馬寺。于是佛教浸盛,佛畫盛行。那時佛畫雖然風行,但孔子和他身通六藝的七十二弟子的像也極其多。
東漢的人物畫,較西漢尤其發(fā)達。往常的人物畫都是鐫諸宮殿里石墻之上,不可移動其位置的。
漢朝的畫像保存到現(xiàn)在的,有下列幾種最為著名:嘉祥武梁祠畫像(帝子、功臣、故事的),肥城孝山堂畫像(人物的),河南嵩山三闕(風俗的),山東魚口孔子見老子像(還有一幀在江蘇寶應(yīng))和周公、召公輔成王像。此外尚有陽三老食堂畫像。是小件頭。漢時的人物畫,筆法粗劣而不精致。以上講的漢朝的人物畫。
▲嘉祥武梁祠畫像拓片
到了魏晉六朝的時代,人物畫漸漸進步了。
那時出了許多專門畫家,其最著名者為曹不興(一作弗興,三國人)、顧愷之(晉人)、陸探微(宋人)、張僧繇(梁人),大都生于南方。
曹不興從外國和尚學畫,很受外國畫的影響。他有層長處,大幅的人物畫,他能頃刻間作就,身體的各部且可部置合宜,毫厘不差。
《中國繪畫簡史》
陳師曾 著
定價:98.00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3
晉朝的顧虎頭(即愷之),也是個以善畫人物著聞的畫家。
他有段故事:他是個窮人,和尚向他化緣,他就為和尚畫個佛像于廟里壁上,叫和尚賣給人看。后來視者如堵,和尚得了一筆巨資。顧氏畫名之大,可想而知。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南朝時陸探微的人物畫,較前更為特色。他對于謝赫所擬六項畫法,可算升堂入奧。
謝赫所擬六項畫法,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yīng)物象形、隨類賦彩、傳摹移寫、經(jīng)營位置。謝赫這個人,人物畫作的也很有名,顧虎頭以后,算他稱絕一時。
中國的人物畫,是有骨法的,是有筆墨骨氣的,不像今天之水彩畫,但取其濃麗生態(tài)以定品。可是梁朝善畫佛像的張僧繇,他卻變了體格,創(chuàng)沒骨法。
▲南梁·張僧繇《魚籃觀音圖》
沒骨法又叫作染暈法,是以五色染就,不見筆跡的,就是布彩肖像,不用雙鉤的,和西洋的水彩畫畫法一樣。他這個法子,是學了印度西域的佛畫想來的。
北齊的人物畫家曹仲達,他畫的人物,其體稠疊,其衣緊窄,后人叫他作曹衣出水。他描出的線,沒有粗細,叫作高古游絲描,又叫作鐵線描。游絲描落筆比較的柔弱,鐵線描比較的強硬。
▲北齊·楊子華《北齊校書圖》
文字諸體,由篆而隸而真、行、草,篆書是沒有粗細的,隸書就分出些粗細,楷書則粗細分得越發(fā)顯明。文字的變體如是,畫法亦然。所以唐以前的畫法是沒有粗細的高古游絲描;到了唐以后,這項體法便被打破了。
唐初人物的盛況,和六朝時代差不多。不過這時山水草木畫頗形發(fā)達,所以畫起人物來,添了山水、草木、樓臺、亭閣的配量。這在六朝時代本已風行,到了隋唐,較前益甚。
那時繪一幅畫子,除人物畫畫手而外,還有山水、鳥獸、草木、昆蟲的畫手在側(cè),分別擔任配景。
▲隋·展子虔《游春圖》(局部)
初唐人物畫的畫法,和六朝時代一樣。到了中唐,發(fā)生變化。中唐善畫像的是吳道子,他是繪畫的革新家。他變更高古游絲描的筆法而為有粗細的、有頓挫的——這叫作蘭葉描、橄欖描或針頭鼠尾描。
他畫的人物,筆勢圓轉(zhuǎn),衣服飄舉,后人稱之為吳帶當風。與曹衣出水恰恰相反。他不但改變從前的筆法,并且改變著色的方法。大概從前的顏色受著印度畫的影響,著得濃重的,他卻改著淡色,叫作吳裝。
自此畫遂分為兩派:一為曹派,一為吳派。直至現(xiàn)在的畫工,也不外這兩派。
▲唐·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局部)
人物畫面部的變遷。唐宋以前,無論男女,頰部都是豐肥的,龐兒是像方形的,離不了“秾麗豐肥”四字的形容詞。明朝以后,漸漸地變了,頰部是瘦俏的,龐兒像個三角形。
唐以前人物畫的衣是逢掖的,唐以后是瘦窄的。從前畫的是仕女,現(xiàn)在畫的是美人。從前的體態(tài)是端莊的、稚壯的,現(xiàn)在的體態(tài)是輕盈的、嬌小的、嫵媚的。從前的人物畫,丑好老少,必得其真;現(xiàn)在的人物畫,講究的是悅目的曼麗之容,失卻美術(shù)的真諦了。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卷》(局部)
現(xiàn)在專講佛畫的變遷。佛畫盛行于六朝以至唐朝之間,至宋朝則宗教的影響漸漸地衰了;蘇東坡崇拜之禪宗一派盛行,于是釋佛的事日見其少,有當時所圖的佛像亦因此而變其莊嚴的態(tài)度。
自宋至元、明、清,廟里供的是羅漢祖師高僧的畫像,現(xiàn)實還是如此,莊嚴的佛的畫像,很不多見。
中國佛畫的興盛時期,可以說至唐時而止。因帝王拜佛,民眾隨之,佛畫遂得盛行。所以思想的變遷,影響于美術(shù)的盛衰至巨且大。
▲宋·劉松年《羅漢圖 》
如今西域還有許多佛畫刻諸石上,許多日本考古家赴那兒把刻畫的石運回本國付印。
清朝畫佛像的人,有所謂復(fù)古派者,如陳老蓮、崔青蚓等,他們所作的佛像,很難得社會歡迎;吳派的王小梅、顧西媚等,畫得很瀟灑秀媚,則見賞于一般人。
▲明·陳老蓮《釋迦牟尼像》
現(xiàn)在有人說西洋畫是進步的,中國畫不是進步的,我卻說中國畫是進步的。從漢時到六朝的人物畫,進步之速已如上述;自六朝至隋唐,也有進步可見;不過自宋朝至近代,沒甚進步可言罷了。
然而不能以宋朝到現(xiàn)今幾百年的暫告停頓,便說中國畫不是進步的;譬如有人走了許多路,在中途住了腳,我們不能以他一時的止步,就說他不能步行。安知中國繪畫不能于最近的將來又進步起來呢?
所以我說,中國畫是進步的;但眼下的中國畫進步與否,尚難為切實的解答罷了。
《中國繪畫簡史》
陳師曾 著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3
原標題:《陳師曾 | 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