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故宮花信|梨花:一枝春帶雨,冷淡和人瘦
說到春天盛開的花兒,再沒有比像梨花那樣淺素嫩白,卻又極盡絢爛的了。正如清代文學家李漁所言:“雪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間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
梨花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千百年來,梨花從不乏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愛,它是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是明代張蒼水遺墨中的“夢入梨花渾一色,看來松雪成三人”;也是唐寅《詞二十四首》中的“梨花冷淡和人瘦,夢悠悠,銅壺漏滴,孤枕四更頭。”
值此柳絮風輕,梨花雨細的時節,《澎湃新聞·古代藝術》推出的“故宮花信”專欄特梳理歷代書畫和工藝美術中的梨花,以饗讀者。
梨花 澎湃新聞 圖
宋 蘇軾 《西湖詩》卷
宋 蘇軾 《西湖詩》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蘇軾 《西湖詩》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卷第七則寫斷橋錄有“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之句。
蘇軾卷尾行書自題:“昔余守杭州時,與客出游西湖之上,探奇攬勝,寄興舒情,極登臨之樂,蓋十年于茲矣。追憶往事。宛然如昨。而客有慕想西湖之勝者,每從余問詢,不能悉為酬應,乃錄其心目之最稔者。凡十有八首,漫綴數語,并附詩歌,間有問者,輙舉以示之,使觀者了然。亦可以當臥游也。東坡居士識。”
宋 蘇軾 《西湖詩》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卷有元代畫家倪瓚跋:東坡先生遺跡,余鑒賞頗多,然未有如是卷之神妙也。蓋先生守杭日久,故于西湖領略甚偹。細閱卷中書,如珠走盤,如玉出璞,如月印水,如錐畫沙,有非后人可仿佛一筆者,推為大家信夫。至正廿一年四月十又八日,云林生倪瓚。
明朝內閣首輔徐有貞草書跋:蘇子于今骨已僊,風神超邁字中禪。凌云健筆飛光怪,應作人間至寶傳。東海徐有貞。
宋人 《花鳥》軸
宋人 《花鳥》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花鳥》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花鳥》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無款 《梨花鴝鵒》
宋 無款 《梨花鴝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無款 《梨花鴝鵒》(局部) 選自“歷代畫幅”集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馬遠 《畫梨花山鳥》軸
宋 馬遠 《畫梨花山鳥》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1140—1225)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干濃重,多橫斜之態。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南宋四家”。
宋 馬遠 《畫梨花山鳥》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馬遠 《畫梨花山鳥》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宋 錢選 《寫生圖冊〈梨花翎毛〉》
(傳)宋 錢選 《寫生圖冊〈梨花翎毛〉》
錢選(1239—1299),宋末元初畫家,與趙孟頫等合稱為“吳興八俊”。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南宋景定三年鄉貢進士,入元不仕。工詩,善書畫。畫學極雜:山水師從趙令穰;人物師從李公麟;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伯駒。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倡導戾家畫。他提倡繪畫中的“士氣”,在畫上題寫詩文或跋語,萌芽了詩、書、畫緊密結合的文人畫的鮮明特色。
元 陳仲仁 《梨花白燕》
元 陳仲仁 《梨花白燕》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選自“藝林韞古”冊,有清書法家英和楷書題跋:梨花殿群卉,白雪和陽春。銀燕妙裁剪,粉蛾競艷新。瀛洲霏玉雨,仙苑掃瓊塵。恬淡芳心久,榮光四照勻。
元 王振鵬 《梨花》
元 王振鵬 《梨花》
本幅選自“宋元人真跡”冊。王振鵬楷書自題:掠水啣泥月下歸,梨花枝上雪侵衣。春風料峭腰肢瘦,好向昭陽殿里飛。太原王振鵬畫。
明 唐寅 《詞二十四首》
明 唐寅 《詞二十四首》(局部) 選自“經訓堂法帖”(九)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選自“經訓堂法帖”(九)冊。其中第九則:殘月照妝樓,靜愔愔,燕子愁。一庭芳草黃昏后,王孫浪游,光陰水流。梨花冷淡和人瘦,夢悠悠,銅壺漏滴,孤枕四更頭。
明 唐寅 《詞二十四首》(局部) 選自“經訓堂法帖”(九)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第十七則:信迢迢無些憑準,睡醒醒何曾安穩。東風吹散,吹散梨花影,軟怯身輕,身輕草上塵。只愁鏡里朱顏損,栲栳量金難買春。傷神傷神額黛顰,堪嗔堪嗔薄幸人。
明 陸治 《梨花寫生》軸
明 陸治 《梨花寫生》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派畫家中,陸治種植花木的經驗相當豐富,依據好友王世貞(1526—1590)記載,陸治熱愛園藝,尤其喜歡種植菊花,在支硎山居園子里有成百上千的花木。此幅水墨梨花可能是就地取景,枝干用筆轉折有力,墨色濃、淡、燥、潤交互運用,將花朵盛開、半開、含苞的景象,以及俯仰向背的姿態,一一寫下,是山居生活觀察入微之作。
明 陸治 《梨花寫生》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陸治行書自題:草綠江南興已催,月團誰與試新裁。知君已著荊山屐,罨畫溪頭帶雨來。陸治作。
明 周之冕 《梨花山鳥》
明 周之冕 《梨花山鳥》 選自“名人畫扇”上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周之冕,1521年出生,明代杰出畫家,字服卿,號少谷,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卒年不詳,活躍于萬歷年間。擅花鳥,注重觀察體會花鳥形貌神情,及禽鳥的飲啄、飛止等種種動態。善用勾勒法畫花,以水墨點染葉子,畫法兼工帶寫,人稱勾花點葉法。所作花鳥,形象真實,意態生動,頗有影響。寫意花鳥,最有神韻。設色亦鮮雅,家畜各種禽鳥,詳其飲啄飛止,故動筆具有生意 。
(傳)明 仇英 《花鳥冊〈梨花斑鳩〉》
(傳)明 仇英 《花鳥冊〈梨花斑鳩〉》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仇英(約1498年—約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后移居吳縣(今蘇州),明代繪畫大師。仇英出身寒門,幼年失學,曾習漆工,后拜師周臣,成為畫家。仇英博取眾長,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山水、花卉、界畫、人物、仕女無所不能,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的對象。時人把他與周臣、唐寅譽稱為院派三大家;后人又把他與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稱為“明四家”。
明人 《梨花小鳥》
明人 《梨花小鳥》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人 《梨花白燕》
明人 《梨花白燕》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款,選自“便面集錦”冊。扇面中有文彭楷書題跋:驚見玄禽故態非,雪翎玉骨世應稀。越裳雉尾姬周化,瀚海烏頭漢使歸。誤入梨花惟聽語,輕沾栁絮似添衣。朱簾不隔涼州路,任爾差池上下飛。文彭。
明 張蒼水 《遺墨詩》冊
明 張蒼水 《遺墨詩》冊(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蒼水(1620—1664),名煌言,字玄箸,號蒼水,浙江鄞縣人,崇禎壬午(1642)舉人。以舉人奉表迎魯王監國,并從監國駐海外舟山。1662年魯王薨,1664年煌言遁居懸岙,為清兵所襲,被執不降而死。今有《張蒼水集》行世,內收《冰槎集》《奇零草》《北征錄》等詩文。本冊為張煌言遺墨詩及《冰槎集引》,詩多流露忠義悲憤之情。遺墨詩之后則有友人揮淚寫及,張煌言被羈杭州時致贈此稿。詩中有“夢入梨花渾一色,看來松雪成三人”之句。
清 乾隆 御詠花卉詩“梨花”墨
清 乾隆 御詠花卉詩“梨花”墨
清 乾隆 御詠花卉詩“梨花”墨
長方形墨,邊框起棱。一面有填金隸書乾隆詩作:“御詠梨花。喜白為姿懶著紅,傳根疑是水晶宮。十分靚艷曾何礙,饒有一般林下風。”一面模印梨花兩枝由左下伸出,花葉繁茂,作盛開之狀。墨側有“大清乾隆年制”楷款。是墨與其他四十七塊同儲一盒,為成套之乾隆御制花卉詩套墨。
清 張若靄 《梨花伴月》
清 張若靄 《梨花伴月》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選自“避暑山莊圖并乾隆題詩”二冊。畫幅左側有康熙御制詩《梨花伴月》,詩文釋意為:入梨樹峪,過三岔口,循澗西行可里許。依巖架屋,曲廊上下,層閣參差,翠嶺作屏,梨花萬樹,微云淡月。時清景尤絕,云窗倚石壁。月宇伴梨花,四季風光麗。千巖土氣嘉。瑩情如白日,托志結丹霞。夜靜無人語,朝來對客夸。
(本文部分內容整理自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