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85研究生,救不了本科雙非
考研真的越來越卷了。
2022 年考研人數為 457 萬 ,比去年增加了 80 萬 [1]。不僅考研人數逐年增加,國家線也水漲船高——在一些學科大類,三年前可以進復試的成績現在成為了最低標準。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普本學生,希望通過考研逆轉學歷上的劣勢。
然而,即使成功上岸,畢業時也很可能會發現,有個牛碩或牛博,“原生學歷”的痕跡還是難以抹去,第一學歷歧視仍廣泛存在。
那么,為什么一紙高考錄取通知書會成為更被看重的篩選標準?高考失利難道會是一道永遠跨不去的坎嗎?
想考研逆襲,調劑機會都要更少
現在的學歷鄙視鏈里,主要包含這幾個標簽:985,211,雙一流,雙非。
而在更細致的劃分里,本科時能擁有前三個標簽的學生,又比研究生才考進名校的多了些優越感,后者則更容易遇到第一學歷不同而帶來的心碎瞬間。
對此,網絡上總有各式各樣的解釋,比如高考更考驗智力,考研關鍵在耐力,又或是認為本科的學習生活環境會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有最大的影響,甚至有人還覺得,普通高校的學生“就應該為自己高中時做過的選擇負責,而不是一直抱怨別人不給你機會。”
實際上,教育部曾做出澄清,第一學歷這個概念從未在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政策、文件中出現過 [2] 。
但不可否認的是,第一學歷歧視是存在的,并且還在學生時代就開始了。
推薦免試是邁向研究生的第一戰,但雙一流院校的學生,推免路上走得更順利。
我們統計了有公布研究生生源的國內高校,2021 年,在已公布推免研究生生源的名校中,雙一流生源比例遠高于普通本科學生。
其中,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的雙一流推免生占比最高,都在 90% 以上,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校雙一流推免生源也將近八成。
畢竟推免的規則就是擇優錄取,好學校對優質生源的偏好無可厚非。但在保研之路希望渺茫后,普本學生想要逆襲,幾乎只有考研一條路。不少院校甚至成為所謂的“考研基地”,學生從大一入學,就開始準備考研。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如果沒能進入一志愿復試名單,在接受調劑時,同一“起跑線”考研的 985、211 還是更有機會。
我們統計了知乎問題“考研學校有哪些名聲不好的大學?”下的 886 條回答,發現絕大多數的吐槽都與招生學校對第一學歷的歧視有關。
為了收到更多“優質”生源,有些學校會先開展調劑考試,提前收留 985、211 的心碎落榜生,又或是在復試中打壓本科雙非、二本學生,并提高復試的相對權重,為 985 調劑生源留出名額。
這并不只是考研生們的錯覺,福建師范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30% 的高校在調劑原則中會表明優先接收本科畢業于 985、211 及行業特色高校生源的調劑,少數高校不接受普通高校考生調劑 [3]。
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在 2017 年招生調劑公告里就指名道姓,只有本科畢業于 985 工程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各個研究所的考生才有調劑資格 [4]。
也難怪那些本來期待考研成為高考后頭一個翻身仗的學生們,后悔還不如復讀一年。
本科學校,求職的第一道坎
如果說考研時的第一學歷限制還可能通過考高分打破,畢業求職時的本科歧視則更加殘酷。畢竟對于許多企業而言,面對成千上萬的簡歷,用第一學歷篩選不一定準確,卻很有效率。
中央財經大學學者就通過一項實驗證明,求職時的第一學歷歧視真實存在,且在校園招聘中尤其嚴重。
他們的實驗結果表示,在給不同企業發放同等數量和質量的虛構簡歷時,在研究生求職中,無論質量高低,非 211 本科背景簡歷回復率總是比 211 本科背景簡歷回復率低。相同條件下,211 本科簡歷的平均回復率達 23.73%,而非 211 本科簡歷回復率僅有 15.95%。
而當個人優勢不顯著時,學校背景對簡歷回復率的影響更加明顯,同是簡歷質量低的 985 研究生,本科畢業于 211 院校的簡歷回復率是非 211 的 1.59 倍。
這樣的歧視除了體現在找工作的成功率上,還會影響打工人最關心的薪資。
北京大學某課題組的一項研究表明,研究生同為雙一流高校,本科學歷為雙一流的學生平均起薪為 11104.6 元,本科為非雙一流的僅有 7426.1 元,比前者將近低 3700 元。并且,起薪差異中有 52.9% 正是學歷篩選歧視所造成的 [5]。
本以為過關斬將讀上牛碩,就能憑借學歷追平起跑線,但現實卻很殘忍——你拿到的錢還是要比別人少得多。
也許有人會問,那不去業界,讀完博士之后繼續在學術象牙塔里教書育人,對第一學歷的歧視是否減輕呢?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一項對 2017 年全國博士畢業生進行的離校調查研究表示,即使到了博士求職時,第一學歷仍然是他們面臨的最大障礙, 47.62% 的博士生都因為本科學歷吃過苦頭。
其中,來自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以及普通高校的博士生遭遇的第一學歷歧視最嚴重,國科大和中國社科大畢業的博士略低于其他學校。而從學科分類來看,人文類、社科類博士畢業生面對的本科歧視最多,醫學相對更低。
另外,男女博士遇到的歧視也存在差異。女博士更容易遭遇性別歧視,男博士更受第一學歷的困擾。
就在去年,一位北大數學學院的博導就因為碩士畢業于湘潭大學,而遭到了學生吐槽。“本科還是xx學院沒有寫上去”,該學生甚至表示“作為 Top2 招的老師水平還不如深圳中學”“希望北大整頓師資” [6]。
所以就算讀到了博士,在國內頂尖大學教書,也逃不了被本科學歷拿出來鞭尸的命運。
本科不好,還能逆天改命嗎
俗話說“三分考,七分報”,選擇雙非并不完全是分數的問題。
絕大多數考生填報志愿時都還是懵懵懂懂的,在城市、學校、專業中不停糾結,希望能夠獲取一個盡量周全的答案。
有人選擇了雙非學校中的王牌專業,比如華東政法和西南政法,同屬于法政界的“五院四系”,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的測繪科學與技術是全國 Top 級別,而這些專業出身的學生在考研、求職中認可度不亞于一些 985、211 院校。
但話又說回來,能考進這些高分專業的人,其實也能讀個 211 。而那些讀上雙非學校非王牌專業的學生們,處境更慘。
在豆瓣“考試失敗垂頭喪氣互相安慰聯合會”小組里,有不少人發帖,后悔四年前的自己為什么以城市為重選擇就讀雙非,現在遇到學歷門檻時,恨不得敲醒自己。
但不用就此灰心,覺得一籌莫展,不如從過來人的經驗里,學些如何逆襲的辦法。
我們統計了知乎網友為普通高校學生考研給出的建議,學會收集信息、分析形式,保持堅定自信,努力在初試高分,以及提升自己的學術背景都缺一不可。
在理所當然的初試高分之外,心態同樣不能忽略,對于雙非學生,備考期間總懷疑自己配不配的情緒內耗會消磨掉毅力,自信、堅定是這一過程中最需要的。
另外,在本科期間提升學術背景也可以讓自己在 985、211 學生中脫穎而出。
中國傳媒大學就從 2021 年招生年度開始,在復試考核前加入材料評議環節,考生需要提交科研設想計劃等材料,來展現自己的學業水平、科研能力等 [7]。
在過往評價體系單一時,除去分數因素,招生老師更傾向認為,考生的本科學校與他的學術能力掛鉤,因此也更容易把第一學歷作為隱形的篩選標準。而現在,考生的綜合素質以一種更全面的標準更加看見,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另一方面,對于想沖入職場的學生們,實習經歷可以作為一塊敲門磚。
根據麥可思對 2017 屆大學生的跟蹤調查,有實習經歷,特別是有專業相關實習的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職業期待吻合度、就業滿意度更高。
比如現在火爆的“宇宙機”專業,即使是雙非出身,擁有技能后仍然能夠斬獲大廠 offer,甚至拿到最高薪的 SSP,相關專業實力并不比某些 985 的學生差。
另外,在校招求職時就不要執著于進國企了。相比國企,民營和外資企業對本科 211 和本科非 211 的兩類碩士畢業生簡歷回復率相差更小。特別是外資企業,本科 211 的碩士簡歷回復率只比非 211 回復率高 1.24 倍,低于國企的 2.08 倍 [8]。
但現在,在又一年考研分數公布、春招開啟的時候,更多普通高校學子還是面臨著新一輪的迷茫,是向上突破時,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落榜的失落,也有順勢找工作時,因為學歷而處處碰壁的自我懷疑。
他們真實體驗到后悔,“當初就算是復讀,也要拼命上個好本科”。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1).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準備工作就緒. Retrieved 17 March 2022 from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12/t20211222_589176.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1). 互動. Retrieved 17 March 2022 from http://www.moe.gov.cn/jyb_hygq/hygq_zczx/moe_1346/moe_1360/tnull_27799.html
[3] 段歡歡.(2018).論高校研究生招考中的第一學歷歧視現象.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05)59-63.
[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7). 計算機學院2017年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招生接收調劑工作方案(一). Retrieved 17 March 2022 from https://cs.xidian.edu.cn/info/1026/4268.htm
[5]王天驕 & 蔣承.(2020).“本科出身”重要嗎?——“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學歷對研究生就業質量的影響. 中國高教研究(10)69-75.
[6] 孫志成 易啟江 & 杜恒峰. (2021).北大博導碩士畢業于湘潭大學,竟遭學生嫌棄,“第一學歷”這個偽概念該結束了. 每日經濟新聞. Retrieved 17 March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1w8QV4gt0Vz4NsJG07WGsQ
[7] 中國傳媒大學. (2020). 權威發布|中傳碩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實施辦法及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Retrieved 17 March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KKlY_FaOHMYaXSKcvybhIA
[8] 李彬 & 白巖.(2020).學歷的信號機制:來自簡歷投遞實驗的證據. 經濟研究(10)176-192.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