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這十件陶瓷值得你看:上海博物館陶瓷館私人觀展推薦(下)

王嘉勉
2017-07-03 11:00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六、 南宋 郊壇下官窯瓶(關鍵詞:官窯)

坦白說,個人認為這件官窯瓶從藝術角度來說沒有太多的亮點,釉色灰白,不是官窯典型的粉青釉。但是我還是得向大家推薦這件藏品,因為可以把它作為開啟認識官窯這一概念和其他官窯的鑰匙。

首先梳理一下官窯及相關概念。官窯這一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官窯是與民窯相對的一個概念,指由官府經營、產品由官府支配的窯場。而狹義上的官窯窯場是有具體所指的,分別是北宋汴京官窯、南宋郊壇下官窯與修內司官窯,但因為北宋汴京官窯至今沒有可靠的考古證據證明其存在,所以目前官窯狹義上一般僅指南宋官窯。

與官窯相關的還有兩個概念叫貢瓷和御窯。在北宋末年“京師自置窯燒造”之前,唐宋的宮廷與各級官府日常所用瓷器,都是由幾個著名窯口進貢的,分別有鞏縣窯、越窯、耀州窯、邢窯、定窯、汝窯等。這些進貢的瓷器就叫貢瓷。比如前文提到的越窯秘色瓷,定窯“官”字款白瓷等。這些當時知名的民間窯場除了燒造貢瓷外,主要產品還是民用商品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生產的貢瓷會有一部分次品作為商品流入市場,甚至連汝窯都是如此(宋 周煇《清波雜志》:“惟供御揀退,方許出賣。”),以此可見,宋代瓷器的官民界限也許并不像我們之前意想的那樣森嚴。

而御窯就完全不同了。它是官窯的一種特殊類型,僅見于明清兩代。獨特處在于產品專供御用,而且在生產過程中加有皇帝的意志、受皇帝干預,主要表現在器物品種、造型、釉色、紋樣等方面多視皇帝喜好而定。明代御窯的殘次品會當場砸碎就地掩埋,絕對禁止流入市場。清代前期文獻記載不詳,估計是和明代一樣管制極嚴;到雍正朝有所松動,殘次品會由皇帝賞賜備用;到乾隆朝,為了回收成本,殘次品會在景德鎮折價處理。

下面我們來欣賞南宋官窯的神品佳作。

南宋 官窯青瓷鼎式爐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這件官窯爐堪稱絕世佳品,太過有名,甚至在1999年匯集了日本眾多宋瓷名品的《神品宋磁展》圖錄中都獨占鰲頭,被作為封面器物呈現,可見它的藝術水準和重要程度。這件官窯爐器型古樸,兩耳挺拔,爐腹圓潤飽滿,曲線婉轉;在釉色上是典型官窯的粉青釉,釉呈失透狀,溫潤內斂,有玉質感。而遍布全器身的開片紋路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兩者在這一件器物上形成了微妙的融合統一,美感無窮。

可惜去日本靜嘉堂文庫看這件爐子的實物不太方便,不過中國國家博物館有一件類似的鼎式爐,僅在開片和釉色上稍遜幾分。

南宋 官窯粉青釉三足爐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官窯作品在市場上流通極少,歷年來每次現身都是當年藝術品市場的盛事。對于收藏家來說,能遇到一次參與競拍官窯的機會也是殊難再得。

南宋 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

2015年4月7日 香港蘇富比,成交價1.1388億港幣

南宋 官窯粉青釉紙槌瓶

2008年4月11日 香港蘇富比,成交價67,527,500港幣

這兩件官窯瓶,在目前為止的全球宋瓷拍賣價格排行榜上分列第三和第五,可見其分量。

七、南宋 哥窯貫耳瓶(關鍵詞:爭議)

這件貫耳瓶的器型比較少見,它來源于戰國以來宴飲時的投壺。投壺是從先秦延續至清末的漢民族傳統禮儀和宴飲游戲,是一種以矢代箭、以壺代侯的小型的射禮,是一種“筵席邊的射禮”。但這種模仿投壺的造型僅是因為仿古的意趣,因為無論從大小或材質來看,瓷質的貫耳瓶都不適合作為投壺使用,所以在當時是用作陳設類的器具。

如這件貫耳瓶所見,傳世哥窯最顯著的特征是釉面開片、紋片細碎,釉色寶光內蘊、潤澤如酥。有所謂“金絲鐵線”的判定標準。

目前所見的傳世哥窯器型多樣,多為仿古或時興樣式,有各式瓶、爐、洗、盤、碗。器胎有厚薄不同之分,胎色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幾種,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色。從胎質釉色看來,不像是同一個瓷窯生產,年代應該也有早晚之別。

因此,哥窯雖然被歸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但其實關于哥窯的準確年代和窯址所在至今仍有較大爭議。其中哥窯概念又需要區分為文獻記載的哥窯和傳世哥窯實物兩種。

奇怪的是,考察宋代的文獻卻不見哥窯的記載,直到元明時始見。

元人孔齊《靜齋至正直記》記載:“乙未冬(公元1355年)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

明初曹昭《格古要論》記載:“舊哥哥窯出……色青,濃淡不一,亦有紫口鐵足,色好者類董窯,今亦少有。成群隊者是元末新燒,土脈粗糙,色亦不好。”

明嘉靖年間王士性《廣志繹》記載:“官、哥二窯,宋時燒之鳳凰山下,紫口鐵腳,今其泥盡,故此物不再得”。

明萬歷年間的高濂《遵生八箋》記載:“所謂官窯,燒于宋修內司中,為官家造也,窯在杭之鳳凰山下……哥窯燒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 

這幾個文獻均提到杭州,其中后兩者還明確提到了鳳凰山,說哥窯與修內司官窯俱取土于鳳凰山下。

而流傳于龍泉地區的哥窯傳說則有不同記載。最早出現哥窯傳說的文字記錄,見于成書于明代嘉靖年間陸深的《春風堂隨筆》,其后嘉靖四十年的《浙江通志》和其他文人筆記都有類似的記錄。這些明代乃至后世文獻中的哥窯傳說認為哥窯是南宋時期龍泉地區一個叫章生一的匠人所燒。

從考古材料來看,歷年來出土的傳世哥窯型器物的年代基本為元代,甚至有晚到明初的,關于哥窯傳說的真實性受到了有力的懷疑。那么究竟有沒有宋代哥窯,如有,宋代哥窯的窯址在哪?

2002年的“南宋官窯與哥窯——杭州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多數與會專家同意“杭州老虎洞窯址元代地層就是困擾陶瓷界、考古界多年的哥窯窯址,哥窯產品是南宋滅亡以后窯工仿燒南宋內窯(修內司官窯)的產品”這一觀點。但也有部分專家并不認同,其中有認為哥窯與老虎洞毫無關系的,也有認為老虎洞元代地層只解決了部分傳世哥窯的出處,還有許多類型的傳世哥窯窯址待考。不過學者們基本同意,也許將傳世哥窯中不同類型的品種分別劃歸到不同窯口,作為它們的一種類型,而非將傳世哥窯視為一個獨立窯口,這樣更能解答目前存在的眾多問題。

近年浙江的幾位專家認為龍泉地區發現的黑胎青瓷就是宋代哥窯,也就是說,認為宋代哥窯存在,且窯址在龍泉。但這一觀點學界尚有爭議,在此不多論述。

因此,雖然同在五大名窯之列,但與汝、官、鈞、定四窯相比,哥窯本身欠缺公認的學術支撐,業內對如何判斷哥窯的年代和鑒別特征尚存疑問,因此過往拍賣成績并不算理想。

南宋 哥窯葵口盤

2015年12月2日 香港佳士得 流拍

近年市場上關于哥窯的最大新聞就是2015年12月香港佳士得臨宇山人專場,其封面的南宋哥窯葵口盤流拍。

這件拍品的流拍可謂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為了給這件作品造勢預熱,佳士得花費了大量財力人力。而且早在2004年的紐約佳士得,這件作品就曾拍出過1,463,500美元(折合約一千萬人民幣)的天價。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11年后估價在4000萬港幣也并不算高。所以大部分圈內藏家和佳士得自身都不理解,這件作品品相一流,又是流傳有序的傳世品,有過拍賣和多次展覽出版紀錄,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事后交流下來,圈內普遍認為是目前哥窯在年代窯口認定上的爭議導致潛在買家猶豫不決并最終放棄。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可能也說明了現在的藝術品市場中,藏家愈發謹慎,更有自己的獨立判斷,不再盲從國際大拍賣行了。

八、南宋 龍泉窯青釉琮式瓶(關鍵詞:禮器與變遷)

在南宋,龍泉青瓷的造型藝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由于金石學的興起,“厚古薄今”的文化意趣影響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因為玉器、青銅器最受時人追捧,龍泉青瓷便多以這些器物為造型藍本進行燒造。比如這件模仿良渚文化玉琮造型的青釉琮式瓶,另外還有模仿青銅器造型的簋式爐、樽式爐、鬲式爐等等。由于注重坯體輪廓線的柔和流暢,邊角修飾的利落簡潔,南宋龍泉窯的器物在氣質上體現出剛柔相濟、古樸典雅的美。

我們欣賞這件琮式瓶,除卻造型上的美,更重要的是藉由此來領略它背后所體現的古代中國的“禮器”藝術及其變遷。

新石器時代后期 良渚文化 玉琮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首先介紹一下這個瓶子的模仿對象——玉琮。玉琮的造型一般為圓口、短頸、方柱形長身,口、足大小相若,器身四面以凸起橫線裝飾,器內圓而外方,象征天圓地方之說。《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從中我們可知,玉琮在古代的祭祀禮儀中是用作祭祀大地的工具。

我們考察古代中國各種材質的禮器,會發現它們多以小型的體量、精致的造型和脆弱的質地為特征。這與其他文化中的禮儀器物,如強調龐大和堅實的金字塔、強調莊嚴恢弘的神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這種反差被知名美術史學者巫鴻先生稱作“反紀念碑性”。在他的著作《全球景觀中的中國古代藝術》(三聯書店2017年1月)中,對這種反差背后的共通點有精彩的論述:“……它更重大的社會意義在于凝聚了巨量的人工勞動和特殊的技術性(technology)……它的功能在于顯示對人工和技術的‘浪費’及該器物所有者所擁有的‘浪費’這些人工和技術的權力。因此它可以成為社會地位以及政治、宗教權威的象征物……在對勞力的消耗和作為權力象征物的意義上,這些器物的內在邏輯與古埃及的金字塔可以說是相同的,但是二者的外在表現截然不同,一個顯示為龐大的紀念碑建筑,另一個則顯示為小型的可攜帶的禮器,我稱之為‘微型紀念碑’。”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再來審視諸如龍山文化中的蛋殼黑陶、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中的玉器,以及一些從兵器演化而來的華麗儀仗用具,我們就明白了研究和欣賞這些脫離實際功能的禮器,要關注它們身上凝結的大量人工技術以及背后的權力象征。

說回這件琮式瓶。琮演化為一種瓶,始出現于南宋,南宋官窯和龍泉窯均有生產。瓷質的琮式瓶沿襲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內圓而中空,上下通透,而瓷制品加了圈足和底。雖然琮式瓶在器形上是模仿玉琮而制,但和前文那件貫耳瓶一樣,更多的是仿古的意趣,作為一般陳設瓷使用,而非當作禮器之用了。

因為燒造量較大,市場上我們常常能看到南宋龍泉窯琮式瓶的身影,比如今年四月的香港蘇富比拍出了一件,成交價為150萬港幣。

南宋 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2017年4月 香港蘇富比 成交價150萬港幣

九、南宋 龍泉窯青釉鬲式爐(關鍵詞:釉色)

龍泉窯瓷器為人稱道的還有它的釉面特征。南宋時期,龍泉窯成功燒制了清雅秀麗、青翠瑩潤的粉青和梅子青釉,把釉色和釉質美感發揮到了極致。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其實在化學成分上是一致的,也都是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唯一的區別就在于粉青釉的燒成溫度相對較低,導致在釉層中存在著大量未熔融的石英和氣泡,這使得光線在釉層中發生強烈的散射,讓釉面呈現一種柔和淡雅,如冰似玉般的美感。而梅子青釉的燒成溫度較高,處在強還原氣氛中,所以釉色青翠,釉層清澈透明,如同翡翠。

如前文所述,從造型上來說這件鬲式爐是模仿青銅器的瓷器作品,但這里我們重點關注它的釉色,這是一件比較標準的梅子青釉作品。可惜照片實在難以還原上博這件鬲式爐的真實色彩和美感,所以想要準確領略這件器物的美,還是要到上博親自欣賞體會。

這件器物值得注意的還有它的“出筋”部分,即腹部凸起的延至足部的那三條棱,凸起處釉較薄,有意識地顯露出其白色的胎質。使釉色出現了濃淡不同的自然過渡,使器物顯得更加立體,這是龍泉窯青瓷渲染釉色青翠和胎質純凈的特殊技法,燒制難度很大。

另外,展柜中這件器物邊上還放了一片瓷片標本,我們可以從瓷片的斷面上看到龍泉青釉驚人的厚度。我們知道,瓷器一般都是單次施釉,因為釉富有流動性,瓷胎表面只能掛住薄薄的一層,所以大多數瓷器的釉層都比較薄,斷面上看像是一層硬膜。而南宋龍泉為了增加釉的厚度,提高青釉的美感,進行了釉料配方的改進創新,在之前石灰釉的基礎上改進出了石灰堿釉,增加了釉的黏度,使釉層厚而不流。再加上多次素燒和多次上釉的技術,終于燒出了釉層飽滿豐潤、富有玉質感的作品。

我曾開玩笑說上博這片瓷片上的釉的質感簡直像果凍一般,讓人忍不住想舔一口。

日本對龍泉瓷器極為珍視,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均有出色的龍泉青瓷珍藏。

南宋 龍泉窯青瓷茶碗“馬蝗絆”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重要文化財傳承:足利義政(1436-1490)——吉田宗臨——角倉家——東角倉家——室町三井家

這只茶碗論器形和釉色都屬龍泉窯中的上乘之作,而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還是它的傳承經歷和相關的一段逸聞。

據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學家伊藤東涯于享保12年(1727年)所撰寫的《馬蝗絆茶甌記》一文記載,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安元初年(1175年左右,約中國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日本的一位當權貴族平重盛向南宋京城臨安的育王山(玉龍山)寺廟布施了大量黃金,住持佛照禪師以此龍泉茶碗作為回禮贈之。茶碗東渡日本后幾經流轉,最終為室町幕府第八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政獲得,由于此時該茶碗流入日本已有二百余年,在流傳過程中底部出現了裂痕,喜好藝術的足利義政對此頗感遺憾,于是派遣使者攜帶茶碗重赴中國,希望當時的大明皇帝能賞賜一個類似的,或者照此重新燒造一只。可惜此時明朝的龍泉窯已開始衰落,無法燒制出如此出色的青瓷茶碗。無奈之下,中國匠人只能使用金屬鋦釘將裂痕補好。茶碗送回日本后,足利義政重見此碗,見茶碗外壁補上的金屬鋦釘如同碩大的蝗蟲臥于碗上,不由連呼“馬蟥馬蟥”,并大為贊賞其精妙的鋦瓷技藝,從此該茶碗便以“馬蝗絆”之名聲震東瀛。此茶碗后由足利家流傳至角倉家,最后由三井財閥捐贈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作為一件傳世瑰寶珍藏至今。

對于龍泉青瓷的癡迷也發生在幾百年前的歐洲。

歐洲各國文獻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Celadon),將龍泉青瓷的色澤風韻與名劇《牧羊女亞司泰來》中的男主角雪拉同的美麗服飾相媲美,這一稱呼沿用至今。

近年公開市場上出現的龍泉青瓷數量較多,每年都有不少精彩的器物亮相。去年10月香港佳士得的小拍上出現過這么一只鬲式爐,可供參考。

南宋 龍泉窯青釉鬲式爐

來源:2016年10月4號 香港佳士得 成交價75萬港幣

這只鬲式爐在器形上和上博這只幾乎相同,釉色屬于粉青范疇,與上博的相比這只的釉色相對淡雅。但因為有條沖線(釉面如頭發絲般的裂痕),所以價格也相對較為親民,僅有75萬港幣。

十、金 鈞窯天青釉八角龍把杯(關鍵詞:審美意趣)

關于鈞窯,懸而未決的問題還有不少,例如早期鈞窯與汝窯的關系,官鈞的年代問題等,在此囿于篇幅不再展開。

較為常見的鈞窯經典器型還是以各種官鈞器為主。官鈞指在清宮中作為花盆、盆托等實用器存在的鈞窯瓷器,釉色多為玫瑰紫、海棠紅、天藍、月白等;由于底部多有一到十的漢文數字刻款,也被稱為數字鈞。

官鈞由于存世量多,作為實用器在清宮中也不覺金貴。因為是標準的官造,雖然工藝精致、無可指摘,但多少讓人覺得刻板無趣,缺乏賞玩意味。所以在上博展出的鈞窯器物中,我推薦大家欣賞一下這件龍把杯。

此器杯身作八角形,直口,淺腹略鼓,腹以下漸收,平底。杯一側附一環形把,把上塑一龍首。器內外施天青釉,釉色乳濁失透。口沿釉薄,下腹部及底露胎。

這件龍把杯小巧精致,規整的八角形的杯身在工藝上也較為不易,尤其是把上塑的小小龍首可謂點睛妙筆,只取一個龍首,不塑龍身,有種設計得精心而又克制的意味。這種杯子當時應該是作為酒盞使用,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古人在日常用品上的巧思和審美意趣。類似的作品還有下面一例:

金 鈞窯窯變紫斑龍首水盛

臺北鴻禧美術館舊藏

這件龍把杯的龍首細節更清楚,杯內外有鈞窯標志性的大塊窯變紫斑為飾,可以說是絕品了。

由于鈞窯燒造時間長久,產品存世量巨大,所以在高古瓷市場上較為常見。歷年來價格較高的鈞窯作品是頻繁在市場上露面的各型號官鈞鼓釘洗,價格較為穩定,視品相和釉色差別,價格在幾百萬人民幣不等。

近年因為文人審美和茶道概念而受熱捧,價格扶搖直上的鈞窯作品是幾只民鈞紫斑小碗。

北宋/金 鈞窯天藍釉紫斑小碗

2015年12月 香港佳士得 成交價640萬港幣

這件小碗造型雋秀,盈盈可握,修足精致規整。器表的天藍釉盈潤光亮,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釉上的玫瑰紫斑,這種窯變紫斑純屬天授,非人力可控;這只小碗上的紫斑如同晚霞變幻,又如雨霧氤氳中的山水美景,見者無不動心陶醉。

雖說只是一個民鈞小碗,但是有如此的藝術成就和可供賞玩的審美趣味,拍到這個價格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校對:張亮亮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赢钱| bet365地址| 盛世国际娱乐博彩| 百家乐官网怎样玩才会赢钱| 博彩公司排名| 百家乐官网庄闲的比例| 百家乐园鼎丰娱乐城| 栖霞市| 百家乐视频二人麻将| 功夫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网上百家乐官网的技巧| 致胜百家乐官网下载| 百家乐什么方法容易赢| 百家乐官网变牌器批发| 海立方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太阳城娱乐城官网| 百家乐庄6点| 百家乐官网最好投| 观塘区| 大发888| 百家乐娱乐分析软件v4.0| 奔驰百家乐官网游戏电玩| 皇冠足球投注平台| 百家乐平注资讯| 澳门百家乐职业赌客| 百家乐官网注册送10彩金| 德州扑克现金桌视频| 狮威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官网赌场大赢家| 百家乐官网连线游戏下载| 大发888吧| 太阳城百家乐怎样开户| 百家乐官网庄闲局部失| 百家乐官网官方网址| 大发888官网sscbcgsesb| 伟易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体育博彩概论| 大发888出纳柜台 在线| 大发888开户注册| 皇冠百家乐在线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