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學習殯葬專業是怎樣的體驗?
原創 西比 X博士
策劃:阿迪民
葬禮,中國社會關系最隆重的場面之一,關乎一個人生命盡頭的體面。
而想體面地逝去,少不了各方團隊的支持。話術一流的主持人、演奏哀樂的樂團、放下手頭事情遠道而來的親朋、做飯的掌勺師傅團隊、甚至還有專業哭喪的。
這其中有一群人,他們服務逝者,讓逝者保持體面;服務生者,讓生者得到撫慰。
殯葬服務人員,一個存在于幕后的職業。
不少人對他們的第一印象是:晦氣
但現在的殯葬專業相當系統化、科學化,還有技術、服務等分工,甚至已經成了大學里的一個專業。
我們采訪了19歲的小閆,她是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生命文化學院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想知道殯葬專業的學生平時到底在學啥嗎?
·小閆的課表
“云蒙低沉,沂水嗚咽,蒼天流淚,大地悲鳴。”這是小閆的課本《紅白喜事主持辭》中的一句葬禮開場白。
殯葬專業的傳統,體現在學生不僅要學習開場話術,還要掌握喪葬民俗等一些理論知識,如入殮前后忌諱貓、狗接近尸體,棺材忌諱用柳木等。
專業所學的教材,由全國五所殯儀專業學校的老師和一些民間組織,如各地的殯葬產業代表、民俗學家共同編輯,里邊涵蓋了大量的民俗知識,如中國殯葬文化史等。
·部分專業教材
而殯葬專業的現代體現在小閆有一門課叫陵園管理技術。
“殯葬專業又不是計算機,怎么還有軟件管理?”
“不接觸的人很少了解,很多公司都開發了公墓陵園信息管理App”。
其中有幫助解決殯葬環節問題的大數據軟件——智慧殯葬大數據。
方便親朋紀念逝去親人的云紀念館,包含虛擬掃墓、祭墓、留言、相冊等功能。
逝者的生平,也可以選擇做成二維碼放在墓碑上,用微信掃一掃即可看主人留下的墓志銘。
在一款叫“智慧陵園”的軟件上,在線可以完成墓穴預定、云掃祭、全景墓園、陵墓定位等項目。
·App頁面演示
“我們自己在課上先學會熟練使用這些軟件,再教逝者家屬使用。”
很多人認為殯葬專業主要是跟逝者打交道,但實際上,他們更多的是跟生者打交道。
學習傳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逝者,學習現代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生者。
一提到殯葬專業,第一印象就是給逝者化妝,但實際上,妝發只是整個體系里的一環,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有兩個選擇方向。
一是技術方向,學習如何給逝者化妝和防腐,遺體重塑。
二是服務方向,學習布置告別儀式場景,臨終關懷將逝去的老者,撫慰悲傷的逝者家屬等。
技術方向,是學習如何跟逝者打交道。
幫助逝者穿壽衣,是第一課。“穿壽衣講究先穿襪子后穿褲,然后上衣最后鞋。”
·網友“黑使小芝”的穿壽衣練習圖
壽衣袖子要長到足以遮住逝者的雙手,意在表示不讓逝者遭受風吹日曬雨淋。
穿壽衣時眼淚不能滴到壽衣上,意在讓老人放心離去,壽衣款式基本都是“五領三腰”,棉制的五件上衣三件裙褲,數量必須是單數。
之后就是相對困難的遺體重塑。
逝者并不一定是完整離去的,家屬一般會要求補全缺失部分,給逝者一個完整的遺容。
“遇上車禍的,缺胳膊少腿、頭臉凹進去的很常見,有的連頭都掉了。墜樓的,面部五官完全爛了,得一樣樣重塑。火災是最慘烈的 ,整個人身上都黑了,被燒得焦化了……”
如何重塑成了一個十分專業的課題。
“在器官重塑課上,老師會教我們用一種特制的油泥捏器官,它能支撐逝者的面部五官,一遇熱會變軟,火化時不會留下痕跡。”
·小閆在課上捏的鼻子和耳朵等器官
重塑之后就是化妝,人去世后,酶類物質會開始消化細胞膜,血液流出血管,使皮膚顏色發生改變,所以需要化妝技術遮掩一下。
而與活人的化妝品能多次使用不同,逝者的全套化妝品是一次性的。
為了延緩遺體的腐敗速度,這些化妝品都添加了防腐劑,帶有一定的防腐效果。
·化妝品牌子“來生”
在家屬瞻仰遺容之前,要保證遺體五官清晰。
對于高度腐敗的尸體,僅用化妝品防腐是不夠的。所以還有另一種把逝者體液抽出換成化學試劑防腐的技術,以及相應的等級證書考試。
考試中比較簡單的是化學用品識別,防腐用量濃度和注射位置等,比較難的是現場塑型器官。
而殯葬專業的服務方向,更多的是學習如何跟活人打交道。
目前,主流的殯葬流程是遺體在殯儀館里保存三天,三天以后舉行告別儀式,家屬都會到場。如何妥善接待家屬,是服務生者的第一步。
“家屬有的目光空洞,一直看天;有的坐在那兒一直顫抖、哭泣。”
“撫慰悲傷的家屬,秘訣并不是靠固定話術,更多的時候,不說話是最好的。”
在實習過程中,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逝去藝術家的家屬,女兒僅比她大一歲。
她想起第一次實習見到遺體,沒有她想象中的害怕,只是看到家屬在旁邊精神恍惚,覺得心里很不舒服。
·小閆在模擬接待家屬
而作為家屬與逝者最后的生死訣別之地,告別儀式場景布置是服務生者的重要課題。
從外圍的座椅、花圈擺放,到靈柩周圍的插花,靈臺等物品的擺放位置都至關重要。
那如何向家屬展示呢?
手繪。
老師會給學生留手繪作業,讓他們提供幾種風格供家屬選擇。
逝者生前向佛,死后亦會以蓮花和佛像布置靈臺,播放《往生咒》等經文。
·小閆提供的告別儀式手繪作品
逝者生前愛樸素簡潔,則采用較為簡單的布置,座椅套用蝴蝶結做裝飾,靈臺呈開放式。
告別儀式場景中的遺體告別,老師在上課時會讓同學們親身模擬。
親手制作現場的挽聯、擺放長明燈和花圈也是學生課上的內容。
·小紅書用戶“黑使小芝”手寫的挽聯練習圖
專業方向上,小閆選擇的是服務方向。“我認為服務方向能給予家屬寬慰,給予逝者體面。”
目前,她已經聯系好了一家北京的老年康養機構,準備去工作。
“那你工資一定很高吧?”
小閆說:“我就知道你會這么問,所有人都是這么認為的。”
或者說,從她學習殯葬專業那一天起,偏見與誤解就從未消失。
工資高這種偏見,與2008年的電影《入殮師》有一定關系,片中男主大悟薪水跟國內大廠基礎崗都有的一拼,月入兩三萬人民幣不是問題。
但藝術終歸是藝術,沒法從堅硬的現實中摳出一塊兒理想。
實際上,殯葬專業的薪資,在北京大概是7000元左右,而在別的城市,大部分還處于四五千的水平,遠談不上高薪。
小閆所在的學年有180人,除去其中2家開殯儀館的,剩下的大部分人都將通過學校每年的招聘會流入全國的殯儀館、公墓、殯儀服務公司、臨終關懷機構,成為一名普通的打工人。
·學校采用4+1教學模式,4周校內,1周校外實習,圖為小閆實習過的公墓。
除去薪資不高,學這個專業的小閆,還時常遭受非議。
“有一次,我們在宿舍練習告別儀式要用的插花,有其他寢室的人過來指指點點,說著什么真晦氣的話。”
“花兒是無辜的,由同學一支支插上去的,有什么晦氣的。”
與人交談時,小閆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專業,雖然身邊的親戚都表示理解,但鄰居會有一些風言風語:“一個小姑娘家家,怎么學這個專業啊,誰還敢靠近你啊。”
起初,小閆會挨個解釋什么是殯葬專業,她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日常,希望讓那些沒聽過的人,知道有這么一個專業。
直到有人在她的動態下面評論:“呸!死人的錢也賺。”
她非常不理解,送別人最后一程的神圣使命,怎么就成了騙錢的把戲了?
小閆本身沒有宗教信仰,也不相信鬼神之說。
但她清楚一點:“這個行業確實不好找對象,目前班里男女比例3比7。”
像她一樣既喜歡看甜甜韓劇,又看《法醫秦明》這種懸疑劇的男生就更少了。
·小閆參加的殯葬專業年會
中國人對于死向來諱莫如深,也有一套相應的名詞體系。
皇上死了叫駕崩、崩殂,平民死了要說“沒了、走了、去了”。或者像《祝福》中的祥林嫂一樣,“老了,老了”,就是不能提“死”。
而這群年輕人,正托付著中國人一生中最隆重的社會場面之一。
在文書寫作課上,老師給小閆他們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給自己寫遺書。
她在自己的遺書中這樣寫道:“希望我走后,也有如我一般的人,對待著我的親人、他們的陌生人,安詳地送走我最后一程。”
·小閆在祭祀儀式設計/視覺 Elaine
原標題:《學習殯葬專業是怎樣的體驗,陰間or陽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