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畫面代替見面,電話替代對話:不見面治理滋生脫離群眾新苗頭
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信息化時代,各地普遍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應用,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不見面審批”“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等新治理方式提高了效率、便捷了群眾。
然而,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在此背景下也衍生出一些脫離群眾的新苗頭:有的基層干部不善、不愿、不屑與群眾面對面打交道,安排工作習慣微信吼吼、處理事情經常電話問問、了解情況依賴表上看看。這種不良風氣被一些干部自嘲為“不見面治理”,值得警惕。
與“民”同在 傅曉寧 作
基層干部脫離基層
“以上人員今天到醫院接種疫苗。”半月談記者在一個村的工作群里看到,在一張名單圖片下面,緊接著這樣的通知。村干部說,現在村里一般都在群里通知。這個村有近2000人,群里只有500人,加之不少老年人不用智能手機,經常出現通知不到位的情況。
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雖然新技術新手段普及使用,帶來了一些工作便利,但在部分地方,有的基層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反倒“變遠”,他們習慣坐在辦公室“遙控指揮”,了解情況靠匯報、部署工作用電話、考評工作看報告,“上網”代替“下基層”,出現“基層干部脫離基層”新苗頭。
一位鄉鎮干部說,除了上級要求,平時很少進村入戶。這種現象甚至出現在村干部群體,半月談記者在一些村子采訪時,經常碰到村干部對本村村民不了解的現象,問及某戶村民具體情況時,常常回答不上來,只好把村里的老干部叫來。
事實上,部分地方還出現“村干部不在村里居住”的現象。中部地區某鄉鎮有16個村,在村里居住的兩委主干只有六七個。“白天來村里,晚上回縣城,有事就回來,沒事就不來。”當地有干部說,他們的工作崗位在村鎮,生活重心在城里,與群眾是“蛙水關系”:需要時跳進來,不需要時跳出去。
“不見面治理”的情況在城市社區也不少見。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中部地區某小區下水管網雨污沒有分流,逢雨必澇,居民們經常要蹚著半米深的水出行。一位老年居民說,他們就這個問題反映了多年,但一直在企業與政府之間“來回碰釘子”,直到前兩年舊城改造,這一問題才得以解決。這名居民說,他在小區住了半輩子,相當長一段時期連街道干部都沒見過。
怕見,懶見,煩見
調研中,干部群眾反映,“不見面治理”現象的出現,根子在于部分干部存在怕見、懶見、煩見群眾的三種不良心態。
——不善于與群眾打交道,“怕”見群眾。有的干部害怕與群眾打交道,對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被動解決多、主動化解少。有的年輕基層干部雖然學歷高,但與群眾打交道能力弱,做群眾工作時經常“兩手一攤”、啞口無言;有的基層干部解決問題能力不足,不但面對具體問題時辦法少,也不學習研究政策法規,碰到難題“兩眼一黑”。
某地政法委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單位領導講話句句不離群眾,時時表態要求下屬處置、化解好群眾矛盾,不留一個問題、一個死角,卻給不出好的辦法建議。有次被群眾“堵”到辦公室,面對群眾的詰問,面紅耳赤、啞口無言。
——不愿意跟群眾打交道,“懶”見群眾。采訪中發現有一種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干部,他們既不愿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也不甘做精雕細琢的基礎性工作,熱衷于通過微信、電話聯系群眾,有工作需要群眾支持時,就在群里“吼一吼”,吼完就算落實完;上面要求了解群眾情況時,就通過電話形式搞個民意調查,問完就算了解了。
半月談記者梳理各地紀檢部門通報的案例時了解到,有的基層干部在處理群眾信訪問題時弄虛作假,在沒有同反映人聯系上的情況下,就向上級報告虛假辦理結果,引發信訪人多次重復上訪;有的村干部為完成上級下達的就業培訓任務,濫竽充數,安排一級殘疾貧困戶參加勞動技能培訓,鄉鎮勞動保障所相關負責人則不聞不問、失察失管。
——不屑于跟群眾打交道,“煩”見群眾。有的基層干部在思想上對群眾沒有“真感情”,奉行“對上講感情,對下講原則”等庸俗哲學,把群眾看作是開展工作的手段,而不是服務的對象。有的基層干部在工作中只講一切依靠群眾,卻不講一切為了群眾。
如對待上訪群眾,經常采取“拖延戰術”或“游擊戰術”,采取各種“招數”回避與上訪群眾見面。一名上訪戶曾被原單位漏算兩年工齡導致分房無望,為此持續上訪20年。“我要的只是理解和尊重,可面都見不著,又哪來的尊重?”這名上訪人員說。
謹防“魚水關系”受損變味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基層干部脫離基層”導致諸多危害。一方面讓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魚水關系”受到損害,甚至在少數地方變成“蛙水關系”“油水關系”;另一方面,在具體工作中,往往脫離基層實際和群眾需求,無法使人民群眾真正滿意,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基層治理的“絆腳石”。
受訪專家表示,基層黨員干部身在基層,更要貼近群眾。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面對群眾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利益訴求不斷分化的新挑戰,黨員領導干部尤其是距離群眾最近的基層干部,應切實樹立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并依靠制度機制落實到實踐中。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建議,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基層干部端正心態,同時提高他們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鼓勵他們主動融入基層,了解實情、培養真情,聽到實話、干出實績。
“基層干部‘目光朝上不朝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考核指揮棒在上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趙成根認為,應積極探索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新路徑,對基層干部的培養和管理,適當加強當地群眾的評估和監督,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等問題決議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營造多元共治的有效機制和良好氛圍,讓群眾“說了算”,確保干部的所謀所為與群眾的所期所盼水乳交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