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漫步|工作坊招募:我們來談一條路賦予人的身體經驗
賞映紀錄片《重溫維蘭街》
瀏覽b叔10年前拍的“老照片”和家庭錄像
插畫師子杰分享創作思路
聽走過皋蘭路的人講講那條路上的事情
……
地點:那行空間(上海市鎮寧路465弄161號愚園里C座101室)
嘉賓:
btr(作家,譯者,影評人,城市漫步·皋蘭路“在地者”)
子杰(插畫師,新媒體編輯,城市漫步·皋蘭路“創作者”)
參與了5月28日“城市漫步”皋蘭路線路的其他“路上觀察者”
預約報名請復制鏈接在瀏覽器打開: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6390192759900
十年前的“云之南紀錄影展”上,播放過一部叫《重溫維蘭街》(En remontant la rue Vilin)的紀錄片。據知情人士透露,此片在上海僅播放過那么一次。關于這次影展和這部片子,當天回去作家和影評人btr就在博客中寫道:
“維蘭街(La RueVilin),巴黎二十區一條已然消失的老街,如今已成“示范性公園綠地”。該如何重建記憶?尤其,當沒有任何影像資料、只有五百多張老照片的時候。導演羅伯特·鮑勃(Robert Bober)——曾是特呂弗(Fran?ois Truffaut)的《四百下》(Les Quatre cents coups)和《祖與占》(Jules et Jim)兩部經典之作的助理導演——的答案是:拼貼。”
“這也是一部關于城市景觀和記憶的電影。對于逐漸消失的老街,Raymond Queneau說要在一切消失前觀察記錄,以文字或以照片。電影也多次引用了佩雷克在《Espèces d'espaces》(空間的種類)里的論述。”
此片可以說是導演羅伯特·鮑勃以作家喬治·佩雷克的童年為中心,為重構“維蘭街”在一個人身上的歷史而拍的電影。佩雷克的童年在巴黎第二十區的維蘭街上度過,后來維蘭街上的大部分建筑被拆除。“這條街已不能再從我的身上喚起哪怕一絲清晰的回憶,剩下的只有一種模糊的熟悉感,”佩雷克在《W或童年回憶》中這樣寫道。從1969年起,他決定每年重回一次維蘭街,借舊照片重構記憶,并記錄城市的變遷,后來就有了影片里使用的這些素材。
而btr自己何嘗不是打從有了照相機開始,就常游走在皋蘭路上,一遍遍看著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從小玩到大的皋蘭路上相對平靜的變化——
“有趣的是,我童年所居住的社區和街道——在遠比巴黎變化得更為迅速的上海——卻反而始終保持著原來的樣子。從瑞金二路到皋蘭路再到復興公園西門,那些老建筑似乎從未變過。但那或許只是表象:建筑的使用者、用途在悄然更迭,折射著時代的變遷。”
曾經的“井岡山邨”。btr 圖一扇大門上曾經刻著Chinamiss.com。btr 圖屋頂在裝修的“圓頂咖啡吧”(DomeRestaument & Bar,原新樂路上的“圣母大堂”,東正教上海教區的主教堂座)。btr 圖
btr無數次拍攝下相似的場景。小學,教堂,居委會大院,一棵古老的樹,復興公園里鍛煉的人……皋蘭路的路頭曾是張學良故居,如今故居的牌子卻不見了。路尾的“藤”家具店存在了很多很多年——直到今年,“藤”店一大面沿馬路的門和墻被封了起來,明白顯示出地處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的皋蘭路也不會錯過城市更新的節奏。
5月28日參加“城市漫步”的年輕人也在返家后找出了數年前“教堂”里開餐廳的照片,那時她們就讀的小學還沒有成為今天的聾啞人學校……今天來看,與10年前的皋蘭路相比,變化還是很快的。
5.28漫步途中。weiweiw 圖影片《重溫維蘭街》的導演借用拼貼的方式重建記憶,而在這次“城市漫步”之后,插畫師子杰將以什么樣的方式“追溯與重構”btr關于皋蘭路的童年記憶和個人歷史?
6月11日的下午2點半,我們在那行空間舉辦“城市漫步:重訪皋蘭路”分享會,歡迎你加入。
如何抵達那行空間
初次尋找可能多花時間,請保存下圖,準確找到步行或驅車至那行空間的線路!
那行空間交通圖。那行空間供圖關于“城市漫步:追溯與重構”
繼去年澎湃新聞·市政廳與瑞象館共同發起的“城市漫步:發現與表述“系列工作坊活動之后,今年澎湃新聞·市政廳將繼續召集對生活在上海的地方經驗有獨到感受和見解的“在地者”、“創作者”與“觀察者”一起“再生產”。我們需要追溯地方歷史,感受空間經驗如何影響人,并重新建構地方和人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
這些關于地方的個體經驗,構成了一個場所的精神。通過這些不同于書本的生動經驗,我們可以把一個地方的故事講得飽滿,讓人意識到,這個地方是經過時間積淀的,是有獨到價值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