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調查顯示1%男性患無精癥,中科院新成果有望帶來治療轉機
該研究成果的論文于2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多表示,該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和良好的應用前景。
劉默芳表示,該研究歷時整整六年。在該研究成果的論文發表前,她帶領研究團隊已經對Piwi基因在男性不育癥等領域的基因檢測應用,申請了專利。
突變的RNF8-N多肽,則不能恢復RNF8在變種精子細胞的入核。已申請專利,未來或可開發藥物
通過對413例無精子癥、少精子或弱精子癥的男性不育患者進行采血和基因檢測,研究人員發現了Piwi的三種基因突變。隨后的小鼠實驗證實,這類突變可致雄性小鼠不育,其精子畸形且無活力。
1997年,華人科學家林海帆在果蠅中,率先發現Piwi基因,并發現該基因突變會導致果蠅不育。但Piwi基因對于人類生育的功能的作用,一直是未解之謎。
劉默芳等人的研究結果,是人們首次發現Piwi基因突變與男性不育癥的關系。
小鼠實驗進一步揭示了Piwi基因突變導致其不育的原因:突變的Piwi基因編碼產生了非正常的PIWI蛋白。該蛋白將RNF8(組蛋白泛素連接酶)持續“扣留”在細胞質中,導致精子成熟的染色質重構事件無法正常發生。
根據這一分子機制,研究人員對人工構建的Piwi基因突變不育小鼠,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干預。
研究人員在小鼠睪丸中注射了PIWI蛋白的干擾物質——一段RNF8的截短多肽,原本精子無活力的基因突變小鼠,開始產生活力四射的精子。
但前述干預措施,能否應用在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療上?
研究人員強調,該干預措施是否能成為一種通用的治療手段,還有待現實的考量。
外源、注射進來的RNF8-N短肽,拯救了攜帶突變基因的精子的RNF8(組蛋白泛素連接酶,紅色),后者正常入核,發揮功能。劉默芳表示,根據該研究發現的相關分子機制,突變基因編碼產生的非正常PIWI蛋白是罪魁禍首。未來,藥物公司等研究機構或許可以針對性地篩選該蛋白的抑制劑,如小分子藥物,用于臨床治療男性不育癥。
該論文的另一位通訊作者、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施惠娟表示,除了小分子藥物,或許也可以嘗試基因治療或者生物大分子藥物。
劉默芳稱,從2011年5月到2017年5月,該研究歷時整整六年,其課題組多位博士研究生參與其中。《細胞研究》執行主編李黨生對該研究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多位研究員對該研究提供了重要幫助。
更多相關基因在研究中
位于常染色體上的Piwi基因,是精子產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因之一。
Piwi基因編碼產生PIWI蛋白。該蛋白的產生和“消亡”,推動著精子的變形、成熟。在精子成熟后期,PIWI蛋白會被清除。
研究顯示,如果敲除Piwi基因,缺少PIWI蛋白的精子細胞會停滯在圓形狀態,不會變形、成熟,長出尾巴。
研究揭示的分子機制:Piwi基因的D-box突變,導致男性不育。 本文圖片由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劉默芳課題組 供圖Piwi基因必不可少,只是不要突變。劉默芳團隊的研究表明,在男性基因組中只要存在影響Piwi蛋白關鍵功能的基因突變,就可能會導致不育發生。女性攜帶該基因的突變則一般不會影響其生育能力,但會遺傳給子女。
劉默芳表示,對參與該調查的患者家庭進行遺傳咨詢發現,Piwi基因的突變型要么來自患者的母親,要么來自“自發突變”。因為有一些男患者的父母均不攜帶Piwi的突變基因。此外,一位攜帶Piwi突變基因的男患者,在經“精子注射卵子受精”手術后,有了一個女兒。基因檢測顯示,這個家庭很幸運:他女兒的Piwi基因完全正常。該男患者遺傳給了女兒的Piwi等位基因是正常的那部分。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教授李錚稱,調查顯示,大約每100個男人中,就有一個無精癥患者。劉默芳等人關于Piwi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個平臺,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揭開更多男性不育的原因,也將幫助更多患者。
研究人員對413例男性不育患者的基因檢測顯示,除了Piwi基因,還有數百個基因可能與男性生育能力有關,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