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永泰莊寨入選世界建筑文物觀察名錄,見證傳統鄉土社會
澎湃新聞獲悉,3月1日,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World Monuments Fund (WMF) 發布了最新的“2022 世界建筑文物觀察名錄”(World Monuments Watch) ,來自全球24個國家的25處具有世界性意義的遺產地列入。位于中國福建省永泰縣的三處莊寨建筑——黃氏“父子三莊寨”谷貽堂、紹安莊和積善堂,從全球225個提名遺產地中脫穎而出,成為World Monuments Watch 2022年的支持對象。
永泰莊寨深藏于中國福建戴云山區,是一種基于山林經濟的居防一體的鄉土建筑。永泰莊寨的提名和列入,將這一類少為人知的建筑形式和中國傳統家族生存智慧彰顯于國際視野,也為當代中國鄉村基于遺產價值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拓展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WORLD MONUMENTS FUND(簡稱:WMF,官網中文譯名: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是世界上比較權威的保護世界建筑遺址和文化遺產的非營利私立國際組織,成立于1965年,總部位于紐約。世界建筑文物觀察(World Monuments Watch)是WMF的旗艦項目,呼吁全球關注世界各地因自然力量或社會、政治和經濟變化影響而面臨風險的文化遺產。
據悉,WMF(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目前已在中國支持了很多遺產保護項目,其中最著名的是從2000年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進行的寧壽宮花園(乾隆花園)修復保護工程。
向世界傳遞人地和諧的生存智慧
永泰莊寨主要分布于永泰縣歷史范圍內、大樟溪以北。整個福建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名,而永泰重崗復嶺、溪流縱橫,多溝谷盆地,田地更加細碎,永泰的鄉土社會因而形成了以山林經濟為主的多元生計模式,并在明清發展出了莊寨這一類居防一體的建筑形式。
圖片來源:清源視野文化咨詢有限公司
永泰莊寨地理環境 拍攝:張培奮
大樟溪
永泰莊寨多坐落于相對獨立的地理環境中,以家/戶為單位聚居,形成生產、生活、軍事防御、文化傳承的小單元,并以契約建立起對周邊的山林資源的掌控和組織,通過對山林資源的開發積累財富,推動宗族的發展。莊寨外部由夯土墻和銃樓構成防御性圍護結構,內部是圍繞廳堂、等級鮮明的堂橫式院落。
永泰莊寨反映出明中葉至清末閩中東部近海山區的山林開發進程,也體現了家族在開枝散葉過程中生存和繁衍模式,是中國家族制度及家族觀念在閩中山區的具體而特殊的體現形式,展現了中國傳統家族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多樣性,體現出中國傳統家族的聚居繁衍可能演化出的一種典型的形態。
與土樓、土堡、碉樓等居防一體的鄉土建筑相比,永泰莊寨作為一種特殊的建筑類型仍未受到足夠的關注。在國內,很多人常常將莊寨與土堡并稱混同,在國際上,土樓也因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得到了更多關注。
World Monuments Watch一直特別關注未得到充分展現的遺產地,任何人都能夠提名遺產地,通過列入觀察名錄放大當地社區成員和居民的聲音。永泰莊寨展現了在福建乃至整個中國傳統鄉土社會的多樣性。它的列入既是將中國民間鄉土社會解決人地關系的智慧傳遞給世界,也為世界講述一個更充實、更豐富的人類社會發展演進的故事。
積善堂 拍攝:鄭高亮
積善堂前廳 拍攝:張依玫
谷貽堂正廳 拍攝:張依玫
谷貽堂窗雕 拍攝:張依玫
紹安莊 拍攝:鄭高亮
紹安莊正門 張依玫
探索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
永泰莊寨仍然與鄉土社會、家族傳統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正是因為家族觀念、情感和祭祀傳統的延續,莊寨的核心社區——建造者的家族后人依然維持著和莊寨的緊密聯系。這份在時間中未曾退場離席的家族情感,使莊寨在當下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隨著遺產保護、鄉村振興和文化復興的不斷熱化,族人們合眾出資出力修繕莊寨的舉措日益增多,還專門成立了莊寨保護與發展理事會,在搶修莊寨本體、挖掘宗族文化、舉辦族親活動、推動招商引資、已落地業態運營、參與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珠峰寨合眾扶扇,拍攝:張培奮
莊寨正廳內組織相關會議、活動的場景,來源:永泰縣村保辦提供
永泰莊寨周邊田林資源對應的農林生產活動仍在持續,雖然與歷史上的資源利用方式有所區別,但仍保持了較好的農林耕作狀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莊寨開始尋求新的經濟增長模式,與外部資源進行了試驗性的接觸與結合,如田園綜合體開發、動植物資源觀賞、農林活動體驗、傳統民俗文化體驗等。
但目前莊寨里居住人口流失、傳統建筑破敗是難以回避的事實,在永泰莊寨中簡單延續傳統居住功能已經無法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在保護莊寨遺產的同時,探索在今天延續和復興傳統山林經濟的方式,是永泰莊寨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嘗試。
2020年起,CHCC活態遺產工作室承接了永泰莊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文本編制工作,同時負責編制五處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莊寨的文物保護規劃。2021年,CHCC清源視野團隊向WMF提名黃氏三莊寨。列入World Monuments Watch讓永泰莊寨在未來構建可持續發展模式上通過國際平臺尋求合作邁出重要一步。在列入觀察名錄的未來兩年時間里,CHCC清源視野團隊將與WMF攜手開展從價值研究闡釋、空間活化利用到遺產展示闡釋在內的一系列項目。WMF將在一定范圍內提供資金支持,并將在國際專家智庫和宣傳推廣平臺上給莊寨創造更多機遇。
每個地方的人居環境,都植根于自己的歷史脈絡之中。立足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了鄉愁和人文的淬火,安身之所才能成為精神家園。
便于生產生活開設的側門(積善堂),來源:永泰縣村保辦
延伸閱讀:
永泰莊寨
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這種獨有的地理環境特點使得人們的交流往來受限,在大區域內因山脈的阻隔形成了若干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也由此產生了差異化的文化、語言、風俗、建筑風格。在閩中東部的丘陵地帶、福州市的永泰縣及鄰近地區集中了數以百計的防御性民居,它們在地方傳統中有著“莊”、“寨”、“堡”、“厝”、“堂”等不同的稱謂。
永泰莊寨地處閩中東部的戴云山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內部重崗復嶺,沿溪流、山間形成規模更加細小的溝谷盆地。大樟溪自西向東至福州匯入閩江入海,是聯通永泰、福州的主要通道,加強了永泰與福州在社會、經濟、文化上的關聯。在家族組織強化、山林經濟驅動、軍事防御需求的背景下,聚族而居、居祠合一、住防平衡且和周邊資源緊密關聯的莊寨成為永泰地區家族解決現實問題和發展需求采取的應對機制。“莊”、“寨”二字因概括出了區別于其他地區民居建筑在禮儀秩序和軍事防御上兩方面的特征,所以被組合起來,用以稱呼這些處在永泰的丘陵環境中的防御性民居。
和城寨 攝影:張培奮
愛荊莊 攝影:張培奮
中埔寨 攝影:葉俊忠
北山寨 攝影:葉俊忠
永泰莊寨出現的時間可以追溯至明代,到清代進入建造的鼎盛時期。現存莊寨全部建于清以后,其中最早為東關寨,建于 1736 年,最晚可至建國之后。現存較好的莊寨有 152 座,其中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95座,空間分布上除位于福清市一都鎮的東關寨外,其余均分布于現永泰縣境內,涉及9 個鎮、12 個鄉。其中積善堂、紹安莊、昇平莊、青石寨、中埔寨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谷貽堂、榮壽莊、愛荊莊、東關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容就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省墘寨為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絕大部分莊寨都位于中國傳統村落中。
莊寨還是一處具有活態屬性的遺產。莊寨里居住人口的流失、缺乏維護所帶來的建筑破敗是不爭的事實,在永泰莊寨中延續居住功能,已經無法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但不可否認的是,永泰莊寨仍然與鄉土社會、家族傳統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正是因為家族觀念、情感和祭祀傳統的延續,莊寨的核心社區——建造者的家族后人依然維持著和莊寨的緊密聯系。始建家族的后人或生活其中,或出資、出力參與莊寨的日常事務,有些即便移居他鄉也仍心系故土,將莊寨視為家族的象征,定期回鄉祭拜。莊寨的核心空間——廳堂的作用和意義卻未曾發生改變,每年除夕等重要日期,家族成員仍會聚集在廳堂內舉行祭祀活動。族人議事、婚喪嫁娶在有條件時也依然會在廳堂舉辦。
近年,永泰縣還出臺《永泰莊寨搶修資金的獎補辦法》、《永泰縣農村民房使用權流轉指導意見》等,成立了國內首個“古村落古莊寨復興司法保護基地”,規范古莊寨保護與開發,探索閑置農房合理利用方法。
黃氏父子三莊寨
由黃氏父輩及子輩兄弟分別建造的三座莊寨谷貽堂、紹安莊(1890)、積善堂(1905)是永泰莊中較為有代表性的實例。這是一組莊寨建筑的典型代表,18世紀中葉起黃氏便有修建寨堡的記錄。谷貽堂為42世黃孟鋼于1860年所建,其子黃學書、黃學猷分別于1890和1905年建造了紹安莊和積善堂,這三座莊寨在當地也被稱為“父子三莊寨”。
黃氏家族保存了豐富的山林契約文書,為深入了解明清時期閩中山區開發進程,尤其是家族作為最基層的社會治理單元,通過血緣、地緣和契約關系共同應對政治制度變革、動蕩的社會環境和自然條件限制的生存策略,提供了充分證據。
“父子三莊寨”谷貽堂、積善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