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首次為流浪乞討人員集體辦理落戶:20人成為泰州新市民
5月11日,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公安分局的戶政民警來到興化市第四人民醫院,為寄養在這里的20名殘疾流浪乞討人員分別采集指紋、拍照、辦理居民身份證。當天,這20人全部成為擁有泰州戶籍的正式市民。
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從江蘇警方獲悉,這是該省首次為流浪乞討人員集中辦理落戶手續。
澎湃新聞從泰州市社會救助站了解到,最近幾年,該市社會救助站先后接收了20名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他們滯留在泰州均在3個月以上,最長的已達9年,目前寄養在興化市第四人民醫院。
這些流浪人員還有些特殊: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和肢體殘疾,不能說明自己的真實身份,無法與親屬取得聯系,也無法取得合法身份,因而不能辦理醫保、享受救助,殘疾的流浪人員還辦不了殘疾證。所以,其醫療費用、生活費用等都由泰州市社會救助站解決。
泰州市救助站副站長楊生奎透露,上述流浪乞討人員每月僅醫藥費支出一項就高達數萬元。該救助站曾經為了搶救糖尿病并發癥的趙某國一次就花了8萬多元。
今年初,泰州市海陵公安分局農業園區派出所了解到這一情況,即向區、市兩級公安戶政部門進行匯報。經與民政、醫保、社保等部門集中會商研究,依據相關規定,決定為20名流浪乞討人員辦理落戶手續。
為避免出現雙重戶籍和犯罪人員利用流浪乞討身份逃避法律制裁,海陵公安分局通過公安部走失人口庫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等數據庫進行排查,確保登記身份信息的準確性和戶口的唯一性。他們還對這20人進行DNA信息采集和指紋掌紋采集,并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進行信息比對,核實身份信息。之后,泰州市救助站將20人的照片基本信息通過媒體公示了一個月,盡最大可能為其尋找親屬。
“由于沒有他們的姓名、年齡等準確信息,我們為每一個人起了名字,生日就統一定為1月1日,出生年份則是根據其體貌特征進行推測。他們統一落戶在救助站。將來這些人找到家后,登記在救助站名下的戶籍即注銷。”海陵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民警鞠軍介紹說。
一系列的甄別采集工作完成后,5月10日,海陵公安分局為20名流浪人員專事專辦,辦好了落戶手續。11日, 6名戶籍民警奔赴興化市第四人民醫院,集中為他們辦理身份證。
為此,20名流浪人員將和每一個泰州市民一樣,享受到生活照料、戶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報銷等待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